李高坚;马文豪
目的 调查广西粪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及虫卵阳性率现况和对肠道寄生虫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分析解放军303医院2011年4~9月11927例大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及虫卵阳性结果.结果 11927例粪便常规检查寄生虫及虫卵总阳性标本1028例,阳性率为8.62%;其中肝吸虫卵886例,阳性率为7.43%,钩虫卵为112例,阳性率为0.94%,蛔虫卵16例,阳性率为0.13%,其它虫卵14例,阳性率为0.12%.结论 广西寄生虫感染率目前还较高,粪便常规对寄生虫病确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强;杨静梅;罗钢惠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痔是发生于外科肛管的常见病,俗语有“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之说[1].临床上根据其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及临床表现又将其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混合痔是指内痔与外痔在同一方位的相互贯通融合,形成一整体,括约肌沟消失[2].混合痔的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百家争鸣.目前比较经典的术式,如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痔上黏膜环切术,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等等都各有不足之处.
作者:刘贺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乳房按摩联合中药通乳方治疗产后乳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例产后乳胀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乳房按摩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乳方.结果 治疗后两组孕妇的乳房疼痛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产妇24 h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多(P<0.01),观察组增多更明显(P<0.01).结论 乳房按摩联合中药通乳方可明显改善产后乳房疼痛,促进乳汁排出,值得推广.
作者:赖青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 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改变[1].如不能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造成肢体功能严重丧失或截肢.我科于2008年1月~2011年12月对58例闭合性小腿骨折的患者进行严密观察,6例患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行手术和精心护理后治愈,无截肢病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华升;韦丽琴;韦利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急危重症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救护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医院乃至一个地区急诊医疗救护水平的重要标志.2007年国家卫生部下发了《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针对重症监护室护士,从基本理论到专业技术的培训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国内已有多所高等医学院校将《急危重症护理学》或《急救护理学》列为主干课程或必修课程.由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是一门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课程,护生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必须掌握多种急危重症救护技术,因此,实训课在本课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教学角色.现将我校《急危重症护理学》实训课的教学现状和改革方法作一探讨.
作者:龙淑珍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大肠癌是我国的高发性恶性肿瘤,而又以低位(即癌肿距齿状线5 cm以内)直肠癌发病率为甚[1].随着吻合器在临床直肠癌切除术中的广泛应用,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显著提高[2].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经过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应美;周妍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早产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早产儿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75例患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早产儿和178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早产儿的hs-CRP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75例早产儿中,192例hs-CRP升高(≥3 mg/L),其中>5 mg/L 170例.临床表现多有精神差、体温24小时内波动>1℃、纳差或拒奶、呼吸暂停、黄疸不退或退而复升、面色难看、皮肤花纹、毛细血管充盈时间>3 s等感染征象.患儿感染的严重程度与hs-CRP值呈正相关.结论 早产儿感染监测指标很多,hs-CRP作为感染的初筛指标敏感性高,对早期诊断及判断疗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金双歧对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防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方法 窒息新生儿108例,随机分为预防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金双歧片剂0.5 g/次,每日2次,鼻饲,连用3~5天.观察两组胃肠功能障碍症状出现、缓解及消失情况.结果 预防组肠鸣音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预防组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金双歧对预防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良好的效果,无副作用,能防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
作者:许文波;周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Crouzon综合征由法国神经病学家Crouzon于1912年首次报道并命名[1],为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为活产儿的1/25000到1/31000左右,约占先天性颅缝早闭症的4.8%[2].目前国内外关于该病的文献多为个案报道[1,3,4],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方面的专著很少,导致认识不足,在诊治中容易被忽视.笔者总结2011年就诊于本院的1例Crouzon综合征患儿的CT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提高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高敏;羊文坚;沈经成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辛伐他汀(SV)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NB4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影响,以及载脂蛋白M(apo M)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 以不同浓度辛伐他汀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取对数生长期各组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观察;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测定NB4细胞分化指标CD11b和细胞凋亡指标AnnexinV/propidium iodide变化;Real-time RT-PCR测定apoM基因表达.结果 重复三次实验结果显示:15μmol/L SV,10 μmol/L SV和5μmol/L SV单独处理NB4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F=7.15,P=0.000),CD11b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F=3.41,P=0.014),AnnexinV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43.38,P=0.000),apo M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增高(F=50.31,P=0.000),其中以15 μmol/L SV组NB4细胞变化明显.辛伐他汀和ATRA两药合用CD11b表达协同升高,具有明显交互作用(F =4.09,P=0.025).ATRA处理NB4细胞后其apoM基因表达水平逐渐下降(F=46.05,P=0.000),而辛伐他汀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后培养不同时间,apo M基因表达水平不如辛伐他汀和ATRA单药处理变化明显,15 μ,ol/L SV联合ATRA处理NB4细胞72 h apoM基因表达水平(32.87±3.60)较24 h(24.73±1.78)升高(P <0.05),提示ATRA可以拮抗辛伐他汀引起NB4细胞apo M基因表达水平代偿性升高.结论 辛伐他汀以剂量依赖方式体外抑制NB4细胞生长,诱导NB4细胞的分化,促进凋亡,升高apo M基因表达,而ATRA可以拮抗辛伐他汀引起apo M代偿性升高,两药具有协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潜能.
作者:邱国强;江庭秀;顾伟英;魏江;罗光华;贺白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泵治疗,采用美国Medtronic 712型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门冬胰岛素),进餐时输入追加值胰岛素,昼夜输注基础值胰岛素,全日量的50%作为基础量,其余的50%根据患者进餐量和餐前血糖以追加值泵入.对照组采用诺和锐三餐前皮下注射,诺和灵N睡前皮下注射.治疗期间记录发生低血糖事件次数;记录治疗达标血糖值所需时间和使用胰岛素的量.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达标所需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达标所需胰岛素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为26.9%,对照组的发生率为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显著缩短治疗达标时间、减少治疗达标所需族岛素的量,胰岛素泵治疗优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
作者:任志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专门高级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界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就开始了“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改革,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某种职务所必要的基本的能力.教育部公布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1],以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为适用对象,对我国医学院校本科医学教育提出了低要求.在教学方法上要求医学院校必须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方法,注重科学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区教育厅根据国家有关精神,在全区开展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申报和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等工作.
作者:林朝文;姚金光;黄秀峰;周庆辉;唐汉庆 刊期: 2012年第02期
动物咬伤是门诊常见疾病,而宠物、家畜等温血动物咬伤或抓伤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疾病,如狂犬病,鉴于狂犬病的100%致死率和暴露后处置的安全性,伤口的处理尤为重要,同时及早注射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发生的重要环节,现就处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伤者全部来自2009年1月1日~2011年7月30日本院门诊病人,男142例,女89例,年龄1~5岁30例,6~14岁54例,15~60岁128例,60岁以上19例.致伤动物:猫31例,狗194例,鼠4例,猴1例,兔1例.伤势程度:Ⅱ期223例,Ⅲ期5例,其中缝合3例为狗咬伤.
作者:罗秀蕾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00例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发放儿童营养知识认知和行为问卷调查表,比较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对儿童营养知识的认和行为有无差异.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监护人对儿童营养知识认知程度明显提高,监护人及儿童的膳食行为也明显改善,与实施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对留守营养不良儿童监护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提高其认知程度,纠正其不良的膳食行为,改善留守儿童的营养状况,提高他们的体质.
作者:陆青梅;班亮阶;林娜;黄春兰;梁英;李彩绿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对比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HHFNC)与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诊断为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共65例,随机分为HHFNC组和nCPAP组.HHFNC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nCPAP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鼻塞CPAP通气支持.结果 nCPAP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HHF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因病情加重需改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的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中出现鼻黏膜出血较nCPAP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组中出现皮肤损伤较HHFNC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腹胀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中较湿化、高流量双鼻导管吸氧更有效,但需注意皮肤损伤的问题.
作者:黄碧茵;郭青云;吴艳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CT灌注(CTP)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的早期参数变化.方法 将进展期和晚期NSCLC患者15例,分为恩度联合化疗组(恩度组)和普通化疗组(对照组),其中恩度组9例,对照组6例.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期后行2次CTP检查,计算灌注参数BF、BV等参数值,对比治疗前后两组CTP参数的改变情况.结果 恩度组治疗前的灌注参数BF的检测值低于治疗后(P=0.038<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TP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出现BF变化的比率不同,恩度组高于普通化疗组(P=0.028<0.05).结论 CTP可发现进展期和晚期NSCIC抗血管生成治疗后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恩度联合化疗后,早期可表现为BF增高.
作者:王栋;单飞;邱建国;邢伟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健康宣教对外科重症高龄患者术后谵妄转归的影响.方法 64例术后出现谵妄的重症高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按重症监护室(ICU)常规监测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健康宣教.结果 观察组患者转出ICU时谵妄转归的总有效率(90.63%)较对照组(68.76%)显著升高(U=2.06,P<0.05).结论 强化健康宣教可促进外科重症高龄患者术后谵妄的良性转归.
作者:石崛;胡敏芝;谭尚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同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乳腺癌手术患者90例及家属90例随机分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试验组对患者及家属同期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采用乳腺癌生存质量量表(QLICP-BR),对家属采用中文版的癌症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量表(QOLScale-FAMILY),在患者及家属人院时、出院1年后复查时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试验组家属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同期护理干预能提高乳腺癌手术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镜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息肉(EP)行宫腔镜电切术(TCRP)后口服米非司酮预防其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内膜息肉者.将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术后口服米非司酮每日12.5 mg治疗,1日1次,共3个月.对照组80例,接受宫腔治疗但未服药.随访3~6个月,观察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80例患者均闭经,超声检查有4例(4/8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5%,而对照组则有18例(18/80)内膜息肉复发,复发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息内行宫腔镜电切术后复发的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蔡素琴 刊期: 2012年第02期
颅脑损伤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因急性呼吸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1].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近几年,护理研究人员在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测、护理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现就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温兰 刊期: 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