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庆;杨翠娈;吴国财
我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近5年医院发展迅速,床位数由450张扩编到1200张,并投入配备了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手术间由7间增加至15间,护士由12人增加至29人,并且面临高年资护士的流失,使5年资以下护士比例高达79%,其中1~3年资以下新护士13人,3~5年10人.疑、难、急、危、重、新手术骤增,工作任务重,节奏快、发生护理缺陷和差错的概率增大,手术室安全管理成为质量控制的瓶颈,制约着医院的发展.然而采取什么对策来避免手术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成为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营造手术室安全文化氛围,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才是降低护理缺陷和差错发生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认真梳理可能引发差错的原因,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分类.
作者:区凌冰;凌玉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干预前、干预后1年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出院后跟踪随访1年,比较两组急性发作的次数.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急性发作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呼吸训练可减少COPD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罗梅银;邓惠英;彭春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患中常见的疾病之一.传统外科治疗方法静脉结扎剥脱术切口多,影响美观,同时易出现术后疼痛、感觉异常等不适.超声引导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1],近年我科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春秋;韦彩捌;赵继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白内障手术中小切口囊外摘出术与超声乳化术两种方法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角膜内皮失去数量等相关情况,并分析两种方法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行小切口囊外摘出术患者58例共82眼作为观察组;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行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患者56例共74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长远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眼角膜内皮失去率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作为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方法,考虑患者经济压力及手术相关情况,小切口囊外摘出术可能更适合推荐于广大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梁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活检阳性患者腋窝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5月对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的61例乳腺癌患者,在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Auchimloss术式基础上,从胸肌间入路,行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结果 各例病人均取得成功,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完全,无胸前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61例活检阳性乳腺癌患者中LevelⅢ组淋巴结阳性13例,占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21.31%.结论 随着乳腺癌Level Ⅰ组、Ⅱ组淋巴结阳性的数量增加,LevelⅢ组淋巴结阳性比例明显上升,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建议常规行LevelⅢ组淋巴结清扫.
作者:崔进军;宗林;陈松;王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效果及优越性.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因各种疾病入住我院儿科的危重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头皮及四肢浅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观察组采用颈外静脉置留置针进行采血和输液,对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的时间、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每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每次采血成功率、每次成功穿刺置管时间、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将采血和输液两项操作融为一体,既缩短了操作时间,又增加了置管成功率,为抢救工作赢得了时间,减轻了患儿的身心痛苦,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快速提供实验室检查数据,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张堤;陈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外伤性脑梗死(post-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PTCI)是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颅脑损伤引起的脑局部组织血供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为脑梗死的特殊类型,其发生率虽然不高,但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尤其是颅脑损伤后的大面积脑梗死,处理不当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现将我科2006年3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3例PTCI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蒋佳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医生、护士有责任去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服务质量,尽快地使病人能在短时间内得以康复,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医疗和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中两个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系统,服务对象虽然都是病人,但工作侧重点则有不同[1],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重视医护配合,是取得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各医疗单位在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发展.
作者:钟德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52例CSA患者进行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段(Ⅰ段)及椎体段(Ⅱ段)椎动脉内径及相关血流参数.结果 CSA超声表现为患侧椎动脉管径呈均匀性或局限性狭窄,管腔内径小于0.30 cm;椎动脉硬化患者管壁回声增强,内膜增厚,可见软斑及硬斑形成;彩色多普勒显示患侧椎动脉血流变细,血流速度降低,PI、RI增高.结论 彩超可以直观观察椎动脉Ⅰ段及Ⅱ段走行、管腔形态、管壁、内膜厚度及管腔内斑块、血栓形成情况,对CSA能作出有效的辅助诊断.
作者:黄冬梅;周家枢;臧柏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以及社会、生理、心理因素刺激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1],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或状态,其直接表现为精神极度紧张,也是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2].心理学家认为,生理学的应激观不够全面与完整,应激还包括心理方面,是个体的整体反应[3].应激反应能够激活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则能够促进垂体前叶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内啡肽等物质[4],并能够实现机体自稳的状态和
作者:韦敬锡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桂西地区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桂西地区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2011年桂西地区分娩的3269例出生缺陷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10.63%,出生缺陷侵入性产前诊断率为10.68%.前五位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胎儿水肿、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神经管缺陷、尿道下裂及肛门直肠闭锁.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有以下特点:乡村高于城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高于自然受孕,孕产妇年龄≥35岁妊娠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35岁孕产妇.结论 百色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高,产前诊断率较低,应加强以提高孕前咨询、婚前检查、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水平为重点的一、二级干预措施.
作者:黄海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两种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符合程度,了解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探讨TRFIA定量测定乙肝两对半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TRFIA与ELISA对1340例临床标本同时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在检测准确性等方面均较好,而TRFIA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定量、试剂稳定、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
作者:罗斌;曾永龙;滕元姬;黄艳新;易雪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无痛人流术麻醉前应用少量西地泮、阿托品预防依托咪酯、芬太尼复合麻醉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全组3800例,ASAⅠ~Ⅱ级,孕期38~80 d,自愿终止妊娠的孕妇,于麻醉前先注入西地泮、阿托品混合液(西地泮2 mg,阿托品0.2 mg),后按依托咪酯0.2~0.3 mg/kg注入依托咪酯与芬太尼混合液(依托咪酯16 mg+芬太尼0.1 mg共10 ml)7~12 ml,观察记录麻醉前后、手术中、清醒后生命体征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麻醉效果达优3450例(占90.8%),良350例(占9.2%),优良率达100%.全组手术过程生命体征与麻醉前基本相同(P>0.05),但仍有极少数患者有轻微肌颤及呕吐.结论 麻醉前应用少量西地泮、阿托品可有效预防依托咪酯、芬太尼无痛人流麻醉的不良反应.
作者:韦龙华;黄锦益;黄泽汉;韦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异位节育器并发结石的病因、防范措施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7例膀胱内异位节育器并发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经尿道膀胱腔内碎石同时取出异位节育器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育龄妇女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等症状时,应警惕本病的发生,X线及B超是主要诊断方法,治疗首选经尿道腔镜手术.
作者:覃庆平;王伟;杨岚;姚远;杨剑文;卢启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急诊常规导尿失败后的应用价值及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辅助下留置导尿管治疗44例患者,其中尿道损伤24例,前列腺增生症10例,尿道疤痕狭窄8例.术后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并收集资料.结果 44例急诊导尿失败病例在输尿管镜辅助下留置尿管均成功.术后随访半年至4年,24例尿道损伤患者1个月后拔除尿管排尿通畅,定期尿扩半年无需手术治疗,1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同时口服药物治疗1个星期后拔除尿管排尿通畅,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口服药物治疗无效而采取手术治疗,6例尿道狭窄病例拔除尿管后排尿通畅,随后定期尿扩半年亦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对于急诊导尿失败的病例采用输尿管镜辅助下留置尿管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龙军;蒋斌;屈辉;黄玉善;周卫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减轻颈内静脉穿刺中疼痛的效果和对穿刺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84例直接颈内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实验组在穿刺前以穿刺点为中心涂擦复方利多卡因乳膏,60 min后进行穿刺.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以及穿刺前后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结果 实验组颈内静脉穿刺疼痛程度以及血压、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擦可减轻颈内静脉穿刺时的疼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全海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长托宁救治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ASOPP)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我院收住院的56例ASOPP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长托宁组26例,阿托品组3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长托宁组氯解磷定总用量、用药次数、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阿托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间综合征(IMS)、反跳、死亡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托宁作为阿托品的替代品,治疗ASOPP不良反应少,可提高ASOPP疗效.
作者:唐尚伟;唐国传;颜钟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Ⅰ-gel喉罩在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肝硬化门体静脉断流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n=20),T组(气管插管组)、P组(Proseal喉罩组)和Ⅰ组(Ⅰ-gel喉罩组),麻醉诱导后置入气管导管或各型喉罩.记录气管导管或喉罩置入时间,置入和拔除喉罩及气管导管前后MAP、HR,术中PetCO2、Ppeak、SpO2,胃管置入一次成功率和术后两天内咽喉痛和声音嘶哑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组比较,Ⅰ组、P组置入和拔出喉罩对血液动力学干扰更小,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咽喉痛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P组相比,喉罩置入时间更短(P<0.01).结论 Ⅰ-gel喉罩置入比Proseal喉罩置入更快捷方便,术后咽痛发生率更低,更适合肝硬化脾脏切除手术.
作者:苏工;谢伟斌;夏瑜秦;蒋轶龄;吴刚;张静贤;张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与胃镜双镜联合在胃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的41例胃小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1例,治疗组采用双镜联合手术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开腹手术法,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41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治疗组在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均少于对照组,且手术创口小,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运用双镜联合下治疗胃小肿瘤手术创口小、机体功能恢复快,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韦向京;彭庆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难题,我国是结核病的高负担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是目前学术界认可的一种治疗方法,本文根据国内外特别是国内耐药结核病研究现状,从西药、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作者:赵攀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