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

唐秀文;廖光付

关键词:医院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β-内酰胺酶类, 抗药性, 抗菌药物
摘要: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测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菌株的鉴定采用复合纸片表型确证法.结果 50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138株,检出率为27.1%.产ESBLs菌株在20种抗菌药物试验中,除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以外,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为8.7%~100%,且呈多重耐药.除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外,对其他药物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或<0.01).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上宜尽量避免使用广谱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以减少ESBLs菌株产生,对产ESBLs菌株重症感染者首选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治疗,轻症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严防产ESBLs菌株的播散.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护理体会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造成围生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常见.临床早期常表现为拒奶、嗜睡、反应低下、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晚期可出现惊厥及昏迷.检查常可见面色苍白、前囟膨隆、双跟凝视、瞳孔不等大或散大固定、光反射消失.缺氧和产伤是引起颅内出血主要的两个因素[1],少数病例是因维生素K缺乏、颅内血管瘤破裂和快速静注碳酸氢钠或扩容剂等的医源性出血所引起.

    作者:潘瑜;卢清;黄艳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2010年上海市某区世博园区外公共场所卫生监测分析

    公共场所由于人群聚集,流动量大,极易造成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为了加强经营单位卫生行政管理,提高本地区公共场所卫生水平,掌握本地区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确保黄浦区公共场所在世博会期间不发生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并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群体性健康危害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保护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黄浦区疾控中心对辖区内60家公共场所进行了主动性卫生监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郑利纬;杜向阳;李朋昆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肌注地佐辛与硬膜外腔吗啡镇痛临床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等效镇痛剂量地佐辛与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病人舒适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佳给药方案.方法选择6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于关腹时,I组(地佐辛组)上臂三角肌肌注地佐辛10 mg;Ⅱ组(吗啡组)将吗啡2 mg用0.9%NaCI稀释成10 ml硬膜外腔推注.分别于术毕1小时(h1)、6小时(h6)、12小时(h12)、18小时(h18)、24小时(h24)观察两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舒适度评分(BCS),以及两组术毕24小时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的VAS、B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使用等效镇痛剂量的两种药,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相当,但地佐辛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

    作者:史超;褚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38例临床分析

    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是在髌骨纵向和横向各钻入2根克氏针,在髌骨下极针端环绕钢丝后,交叉钢丝至对侧并固定于髌骨上极针端.本术式系AO派推荐的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的改进术式,适用于有大骨折片做支撑的粉碎性骨折.笔者自2005年7月至2007年4月,将其用于治疗38例该类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福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采用导管引导进行尿道狭窄电切治疗

    尿道狭窄一般见于男性,在尿道外伤、炎症或医源性损伤后容易发生,基层医院治疗上存在较大难度.开放手术创伤大,复发率很高,术后经常发生阳痿、尿瘘等严重并发症.目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腔镜已成为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主要方法,冷刀、激光、等离子体等多种低温技术及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2003年12月~2010年5月采用导管引导经尿道行尿道狭窄电切治疗19例,报道如下.

    作者:罗远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不同方法预防甘露醇外渗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预防甘露醇外渗的有效、简单方法,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80例因治疗需要静脉输注20%甘露醇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人,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另外三组分别为实验组1、实验组2、实验组3.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三个实验组静脉输注甘露醇的同时在输注静脉上方分别采用50%的硫酸镁纱布湿敷、50%葡萄糖20 ml加维生素B12500 μg湿纱布湿敷、冰新鲜马铃薯片覆盖,观察患者输注相同剂量的甘露醇3天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冰新鲜马铃薯片覆盖为简单,显效时间快,优于其它实验组(P<0.05).结论实验组的不同方法均可明显减少静脉滴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而冰马铃薯片覆盖法为简单实用.

    作者:沈娟;丁建生;邢爱平;朱圆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对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未破裂型宫外孕的价值及漏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临床确诊的56例未破裂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具体操作是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探头表面涂耦合剂,置避孕套后将探头置于阴道内,使探头紧贴宫颈及后穹窿,通过移动旋转探头,观察子宫、附件区等盆腔情况.结果在56例中诊断为异位妊娠52例,3例诊断为宫内外均未见明显孕囊,1例将假“妊娠囊”诊断为早早孕.结论超声漏诊误诊未破裂型宫外孕与检查方法、病灶位置等密切相关.经阴道超声全面仔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未破裂型异位妊娠.

    作者:彭磊;钱凯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前额纵裂入路开颅,行动脉瘤夹闭术.结果3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为良好,随访6~25个月,3例患者症状改善,无一例死亡,复查MRA前交通动脉瘤均全部关闭.结论前额纵裂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具有手术野暴露好,病灶周围组织损伤小,且在术中可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等优势,是一种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较好的方法.

    作者:张海;李溥;王砚强;彭文武;陈维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IL-6在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IL-6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在MM肾损伤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80例MM肾损伤患者(32例肾功能不全不可逆者,28例肾功能不全可逆者和20例肾功能正常者)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IL-6表达量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IL-6在肾功能不全不可逆者表达明显升高,与肾功能不全可逆者、MM肾功能正常者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IL-6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不全可逆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可逆者与MM肾功能正常者比较,MM肾功能正常者与正常对照组IL-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不同分期IL-6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6检测可作为MM患者肾功能不全病变程度诊断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吐尔逊江·司拉木;麦麦提热夏提·沙吾提;杜春辉;田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综合保温措施在预防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低体温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患儿体温变化并探讨其保温措施.方法将60例经腹部手术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不采用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术中补液、冲洗液均加温至37℃,使用充气式保温毯等综合性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各时段体温变化.结果 两组在手术开始前及术中、术后体温均较入室时明显下降(P<0.01),但对照组下降得更明显(P<0.01),且观察组术中体温相对恒定(P>0.05),而对照组仍持续下降(P<0.01).结论腹部手术患儿术中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相应的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水平,减少术中低体温状态对患儿的影响.

    作者:黄海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并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近年来在我县农村应用较广泛,口服中毒屡有发生,尤其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势凶险,病死率高,常并发多脏器衰竭(MOF).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极差.血液灌流并透析是近年来我院抢救中毒的有效治疗手段.2003年1月起,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联合透析(HP/HD)技术,救治11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疗效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现将救治方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高岩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小儿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和病毒性肺炎中的变化.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肺炎的120例小儿患者,根据病因分为细菌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分别简称细菌组、支原体组和病毒组),每组40例,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的测定,观察其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细菌组与支原体组、病毒组血清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组与支原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细菌组CRP较入院时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在小儿肺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晓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称为静脉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但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而且增加科室的成本和护士工作量[1].因此,我院门诊部对2010年7月~2010年12月538例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兰;陈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导航微电极治疗卵巢囊肿96例的临床观察

    卵巢囊肿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卵巢是产生与排出卵子,并分泌甾体激素的性器官,对女性的生育及内分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很多女性都要求保护好卵巢的正常功能.目前国内外对于卵巢囊肿的介入治疗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可避免妇科手术中带来的潜在并发症.国内卵巢囊肿的微电极介入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技术日趋成熟.我院对96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导航微电极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韦奇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真菌性鼻窦炎35例手术治疗体会

    真菌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我科在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真菌性鼻窦炎患者35例,疗效满意,现将有关体会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5~70岁,平均40.3岁,病程短3个月,长10年,均为单侧鼻窦发病.

    作者:龚梓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中心静脉置管术通常是指自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中心静脉置管在ICU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保证了患者的及时用药、长期输液、胃肠外营养治疗,还可以通过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患者循环容量,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潘国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密闭式吸痰系统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及护理

    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抢救危重症新生儿的重要措施,气管插管内吸痰(ES)是N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患儿进行频率较高的一项操作.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痰堵,以维持机械通气管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对维持通气功能,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1].

    作者:吴萍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复写式检验申请单的设计与使用

    目前,有很多医院的临床实验室,在门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上还存在较大问题:有的集中放在门诊某处,由患者简单报出姓名、检验项目等信息后由工作人员发放;有的甚至分类或不分类就直接放在各个实验室门口,由患者自己查找领取;加之有时一个患者会有多张检验报告单,工作中经常发生报告单的漏发、错发、误领、冒领甚至丢失,临床实验室就需要补发报告单.

    作者:贺英;谭可为;刘波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36例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2010年在本院确诊为高血压并接受药物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口服氨氯地平片组为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十依那普利组为研究组,每组36例.服药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DBP和SBP平均下降幅度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片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氨氯地平片治疗,且安全性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测定,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菌株的鉴定采用复合纸片表型确证法.结果 509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138株,检出率为27.1%.产ESBLs菌株在20种抗菌药物试验中,除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以外,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为8.7%~100%,且呈多重耐药.除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外,对其他药物产ESBLs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或<0.01).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十分严重,临床上宜尽量避免使用广谱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以减少ESBLs菌株产生,对产ESBLs菌株重症感染者首选美罗培南或亚胺培南治疗,轻症感染者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严防产ESBLs菌株的播散.

    作者:唐秀文;廖光付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