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喜斯

关键词:早期高压氧, 脑梗死, 血流速度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治疗前后血流速度变化.方法 7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早期(7天内)予以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或7天后予以配合高压氧治疗,两组均辅以改善循环、抗血小板、治疗原发病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双侧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变化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无任何不良反应. 结论 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疗效.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69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3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增加应用氧驱动泵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氧驱动泵雾化吸入糜蛋白酶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作者:黄灿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闭合性肌腱损伤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16例闭合性肌腱损伤患者术前均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术中探查情况比较,术后行高频超声复查.结果 16例患者术中探查情况均与高频超声检查结果相符,高频超声诊断准确率达100%;在肌腱损伤及愈合过程中,随时间改变的不同, 其超声图像亦有相应的变化.结论 高频超声能为临床诊断闭合性肌腱损伤提供有价值的图像资料,并对其治疗和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巧燕;马春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是以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类小气道疾病,呈进行性发展.COPD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为2%~4%[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雷志坚;刘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65例新生儿窒息后血清心肌酶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与血清心肌酶谱的关系.方法 将65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分为重度窒息组(21例)和轻度窒息组(44例),另外选取2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正常对照组,对AST、LDH、α-HBDH、CK及CK-MB等多项心肌酶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窒息新生儿组血清AST、LDH、α-HBDH、CK、CK-M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重度窒息新生儿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新生儿(P<0.01).结论 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高连;陈红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烧伤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的方法与体会

    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制订有效的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是新时期的一个新课题[1].烧伤患儿的健康教育,不仅是针对患儿,还要面对家属.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0月,对收治的小儿烧伤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有效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肛门内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概况

    肛门内括约肌(internal anal sphincter,IAS),系直肠内括约肌下段的增厚部分,止于肛管的肌间沟,包括肛管上2/3,长2.5~3.5 cm,厚4~7 mm,为平滑肌,受内脏神经支配,其生理功能是协助排便,内括约肌有高度张力,与其他肌肉一起维持直肠的张力及肛门自制.

    作者:李少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两种胃管固定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固定胃管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200例胃肠手术后留置胃管病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胃管固定,实验组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结果 两组胃管留置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胃管脱出率、皮肤压痕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实验组早期活动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普通布胶布T形固定的方法固定胃管较传统固定法有较大优越性.

    作者:佘洁琼;饶小华;陈琼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4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发病原因与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146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为防治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提供借鉴.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的所有吸入性肺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新生儿发病日龄24 h内入院的有135例(92.47%).有产科因素133例(91.09%),其中羊水污染71例(48.63%),脐带绕颈15例(10.27%),脐带打结4例(2.74%),胎儿宫内窘迫15例(10.27%),头盆不称3例(2.05%),胎膜早破28例(19.18%),妊高征21例(14.38%),产程异常38例(26.03%),胎盘钙化13例(8.90%),早产8例(5.48%),胎吸、产钳助产10例(6.85%).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发病与产科因素关系密切,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显示口吐白沫、吐奶、呛咳、口周发绀等非特异症状,X线胸片有助诊断.其治疗重在预防,对出生时有产科因素的新生儿宜尽早转入儿科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杨文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与尿液细菌培养筛查泌尿系统感染的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能否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方法 以UF-10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350例尿液标本分别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350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43例,阳性率为12.29%,阴性307例,阴性率为87.71%;尿液细菌培养,阳性41例,阳性率为11.71%,阴性309例,阴性率为88.29%.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对泌尿系统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51.2%,阴性预测值为92.9%.结论 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尤其对细菌培养阴性结果的预见性较高,但仍然不可替代定量细菌培养.

    作者:张梁;邓益斌;许桂丹;邓巧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参麦注射液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在治疗剖宫产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302例剖宫产术后患者应用参麦注射液后的头晕、恶心发生率,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体力恢复正常时间,并与同期300例剖宫产常规用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头晕、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体力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1),术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应用参麦注射液可以使剖宫产术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发生率明显降低,下床活动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提前,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减少,体力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玉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319例TB/HIV双重感染调查

    结核病(TB)和艾滋病(AIDS)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据百色市2009年疫情统计报告,右江区肺结核发病率为145.42/10万,比蒙日朗等[1]报道的108.03/10万略高,也高于2006年的水平(138.76/10万)[2],发病率逐年增加可能与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启动,使近几年来结核病就诊率、发现率、治愈率逐年增高相关.

    作者:潘新莲;柳智豪;梁旭;陈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子宫瘢痕妊娠发生率亦随之上升.子宫瘢痕妊娠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异位妊娠.如未及时发现,随着妊娠的进展,存在子宫破裂和腹腔内大出血的危险,必须早期诊断和正确处理.本文回顾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7例患者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陈珩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参数,研究脑梗死发病后不同时间段及不同梗死面积的血小板参数变化,为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97例脑梗死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主要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检测,按不同发病时间段分为<48 h内组(20例)、49 h~7 d组(33例)、7~14 d天组(11例),14 d后组(33例);按梗死面积不同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39例)、小面积梗死组(29例)、大面积梗死组(29例).对各组与对照组间及各组之间的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发病48 h内Plt显著减少(P<0.01),7~14 d及>14 d逐渐恢复正常(P>0.05);发病48 h内MPV及PDW显著升高(P<0.01),49 h~7 d达高峰,之后逐渐降低,但至14 d后仍高于正常水平(P<0.05).脑梗死面积越大,患者Plt越低(P<0.05),MPV、PDW越高(P<0.05).结论 在动脉粥样硬化及脑梗死患者中动态监测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简崇东;毕桂南;石胜良;谢姚屹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乌拉地尔与肝素联合应用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

    目的 观察乌拉地尔与肝素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根据.方法 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治疗组在抗菌、祛痰、平喘、吸氧、强心及利尿等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乌拉地尔与肝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等量安慰剂.按照显效、好转、无效原则观察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对照组显效17例,好转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1.11%;治疗组显效31例,好转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用乌拉地尔与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可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作者:徐向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诊治分析

    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是孕产妇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发展快且凶险,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命,是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病死率为1.95%,占非产科因素死亡的首位,为孕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一[1].现将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9年12月抢救妊娠并发急性左心衰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岑丹洁;黄美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肝叶切除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评价

    肝内胆管结石在肝内有很强的节段性分布,所以往往只有切除含石的病变肝段或肝叶之后,才能达到彻底清除病灶.以肝叶切除为主的治疗效果佳,远期结果达到优、良者可在90%以上[1].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40例,行肝叶切除术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明柱;黄艺雄;黄居朴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磁性附着体在少数余留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Magfit磁性附着体在少数余留牙的覆盖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3~2005年在口腔科门诊诊治的72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患者使用52副Magfit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修复,对照组38例用传统卡环活动义齿修复.分别于义齿戴用1年、2年、3年及4年回访检查基牙及义齿使用情况,并使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对磁性附着体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较满意(P<0.05),基牙情况稳定.结论 Magfit磁性附着体能有效改善中老年患者覆盖义齿的固位力,可提高义齿的满意度,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何钢清;邓敏;潘超;骆维宁;邓如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鲍曼不动杆菌387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及侵入性治疗的广泛开展,使得该菌引起的感染有明显的上升趋势[1],且多重耐药日趋严重[2],已引起临床和微生物学者的高度关注.

    作者:龙显科;汤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苏州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对医改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相关部门完善医疗体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对苏州当地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外来务工人员有40.86%、苏州当地居民有32.11%不知道我国现已推行新医改;外来务工人员中大多数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占34.55%)和降低医药费用(占31.23%),而苏州当地居民大多数(占65.63%)更关心的是医疗报销比例;有62.79%的外来务工人员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有所减轻,而46.20%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当前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减轻;对于当前看病贵的认识,73.09%的外来务工人员以及 73.80%的苏州当地居民仍持有看病贵的观点;对于药价,47.84%的外来务工人员和57.46%的苏州当地居民认为药价偏贵.是否参保及参保种类是被调查者对医改认知的影响因素.结论 外来务工人员及苏州当地居民医改后的医疗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但在某些方面相同;苏州被调查人员对医改的认知程度与有无参保及参保种类密切相关.

    作者:徐小慧;黎春虹;许锬;刘锦波;马亚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住院治疗的急性传染性结膜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明目汤加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3者占65.38%,对照组占34.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7 d者占3.85%,对照组占30.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明目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传染性结膜炎的临床效果更好,无明显毒副作用,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梁中合;黄进雄;何春耀 刊期: 2010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