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频电波刀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宫颈疾病的临床观察

王俊杰;蒲滨;黄晓玲;曹智英;邱德清;刘燕;钟月平

关键词:高频电波刀, 保妇康栓, 宫颈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 刀)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宫颈疾病效果.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各型慢性宫颈炎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Leep 刀联合保妇康栓)及对照组(Leep 刀),分析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一次性治愈率治疗组(95.83%)高于对照组(86.11%),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2周内出血率(2.78%)、感染率(1.39%)及阴道流液天数(17.4±2.39 d)均低于对照组(12.50%)、(11.11%)和(23.8±5.91 d),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论Leep刀联合保妇康栓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宫颈疾病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新一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83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应用加替沙星治疗,B组43例应用头孢唑肟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加替沙星治疗组治愈35%、好转25%、无效40%,应用头孢唑肟治疗组治愈60.5%、好转20.9%、无效18.6%,两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4.615,P<0.05.结论 应用加替沙星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较头孢唑肟疗效差.

    作者:张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颈性眩晕34例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2007年10月颈性眩晕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及口服西比灵,观察组予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颈椎牵引、手法治疗、颈部中药热熨疗,均治疗一个疗程,随访5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1.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综合治疗颈性眩晕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栋;陈海涛;韦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葡萄球菌生物膜检测及与耐药性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临床标本中葡萄球菌形成生物膜的状况,研究有无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差异,帮助临床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控制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方法 采用刚果红,微量平板法检测生物膜形成,观察葡萄糖、乙醇、氯化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对临床标本分离的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刚果红法检测腐生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分别为10.0%、16.7%、40.0%;生物膜半定量法: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率TSB、TSB-0.25%Glu、TSB-2%Alc,TSB-4%Alc、TSB-2%NaCl、TSB-4%NaCl分别为13.5%、34.6%、33.3%、29.2%,19.4%、32.1%,其中0.25%Glu、TSB-2%Alc、TSB-4%NaCl为佳浓度;药敏结果,产生生物膜的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有增加趋势,耐药率分别为:86.43%、82.44%、78.35%.结论 临床标本葡萄球菌绝大部分能产生生物膜、葡萄糖、乙醇、氯化钠能促进生物膜形成;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用万古霉素.

    作者:张丽萍;李清;古丽娜依明;李玲玲;田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轴承行业热处理作业工人心血管功能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高温对轴承行业热处理作业工人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90名热处理厂从事炉前作业的工人进行血压及心功能测定,并与200名无高温接触史的工人进行对照,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热处理作业工人的心脏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减少(P<0.01),总外周阻力明显增高(P<0.01),收缩压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轴承行业热处理作业对机体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

    作者:宋秀丽;夏杰;栾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13例幼儿误服煤油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煤油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燃料和有机溶剂,主要含脂肪饱和烃及不饱和烃,含少量芳香烃和硫化物,易挥发[1].进入人体后,主要引起刺激和麻醉作用.由于小儿各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低,中毒后症状表现严重,早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往往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我科收治的13例煤油中毒患儿,经治疗和护理后12例康复出院,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聪介;王群英;邓美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钛网数字化成形修补颅骨缺损25例临床分析

    因创伤及手术等造成颅骨缺损,为达到外形和功能的理想康复,需要行颅骨缺损修补术.颅骨缺损如何得到更加个性化的修复是颅骨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向.本院2006年以来采用二维钛网数字化成形技术修补颅骨缺损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孟兵;陈健;李仕卓;蔡树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耐药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的主要障碍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未治愈或复发后的肿瘤对多种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产生耐药,从而使肿瘤治疗的效果得不到显著提高.对肿瘤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寻找开发逆转耐药的药物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肿瘤干细胞的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3],许多研究者陆续从实验中找到并分离出肿瘤干细胞,并提出肿瘤于细胞假说,这种新的肿瘤发生模型很好地解释了药物治疗后肿瘤复发的原因.本文介绍其耐药的机制及对策,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黄卫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喉罩压力支持通气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全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压力支持通气(PSV)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PSV组(P组)和容量控制通气(VCV)组(Ⅴ组),每组20例.两组麻醉诱导使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司可林,静注后置入第一代喉罩,接麻醉机先行VCV.P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使用PSV;Ⅴ组待司可林作用消失,自主呼吸恢复后,静注维库溴铵,继续行VCV.两组维持麻醉均使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观察PSV和VCV通气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的BP、ECG、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max)、平均气道压(Pmean)、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的Pmax、Pmean、清醒时间比较,P组明显小于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的BP、SpO2、PETCO2、PaC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PSV模式,在不需要肌肉松弛的情况下行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可以减少肌松药的应用,麻醉苏醒快,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吴登友;胡贵萍;王国茂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妇女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妊娠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用酶法定量检测正常孕妇200例(研究组)与健康非妊娠妇女30例(对照组)血清中TBA浓度.结果 对照组和妊娠早期组、后期组血清TBA值分别为1.1±0.8 μmol/L和2.4±1.4 μmol/L、5.6±4.4 μmol/L;妊娠早期和晚期孕妇血清中TBA水平都比非妊娠组升高(P<0.01),而且妊娠晚期组比早期组孕妇血清中TBA水平也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 血清TBA在妊娠过程中持续升高,孕妇在妊娠时就有潜在发生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的危险.

    作者:黄明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U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治疗及曲美他嚓20 mg,3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连服8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动态心电图变化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心绞痛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动态心电图S-T段大下降幅度、S-T段下降时间、缺血发作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比较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UA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刘诗琼;钱燕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月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86例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418例中青年病例比较.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以消化性溃疡、胃癌多见,分别占43.5%和18.28%,与同期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老年组合并症、并发症、再出血率、病死率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溃疡为多见,胃癌在发病中占有一定地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作者:刘蠡;林绍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顽固性肾绞痛镇痛的临床观察

    肾绞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泌尿系急症,一般经传统药物治疗如肌注派替啶加莨菪类药等可迅速止痛,但部分患者经多次用上述药物治疗仍无效或虽短时内缓解但间断性发作,疼痛难忍,甚至持续数天不等,这类肾绞痛称为顽固性肾绞痛.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笔者对22例顽固性肾绞痛患者采取注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的方法治疗,收到良效,报告如下.

    作者:黄光华;张业琦;宁德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脂肪肝患者细胞因子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情况,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2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0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IL-6、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分析ISI与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相关性.结果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以及LDL-C水平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TNF-α、IL-6以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ISI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ISI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值为0.801;与TNF-α、IL-6以及hsCR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68,0.770与0.681,且相关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血清脂联素、TNF-α、hsCRP以及IL-6等脂源性细胞因子分泌紊乱,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吴汉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分析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就诊患者中发现心电图异常率较高,现对我院2001~2007年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光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无过量饮酒史(酒精摄入量<20 g/d)以及肝细胞脂肪变性、气球样变、弥散性肝小叶轻度炎症和(或)肝中央静脉、肝窦周围胶原沉积等为临床病理特点的慢性肝脏疾病[1],它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脂肪性肝炎(nonalcoh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硬化(fatty liver cirrhosis,FLC)三种类型.

    作者:农乐根;李天资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9例临床分析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特发性疾病,是产科少见的极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起病急,且进展迅速,短期内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文献报道,并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的病死率达75%,围产儿病死率达90%[1].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提高,其母儿预后有所改善.但目前多数报道孕产妇病死率仍在50%以上[2,3].为提高对AFLP发病特点的认识,探讨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笔者对我院收治的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琪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加强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思考

    科学技术发展的进步,知识更新速度的日新月异,同时也促进了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实验技术人员是高校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者:张建和;李思;贾振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替硝唑胶原蛋白海绵预防干槽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替硝唑胶原蛋白海绵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把288颗智牙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常规方法拔除智牙后,A组拔牙窝内放置替硝唑胶原蛋白海绵,B组拔牙窝内放置碘仿明胶海绵,C组拔牙窝不放任何药物.术后7天复诊和观察干槽症发生率.结果 A组96例无一例发生干槽症,B组96例有6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6.25%,c组96例有10例发生干槽症,发生率10.42%,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应用替硝唑胶原蛋白海绵预防干槽症是有效的.

    作者:巩传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85例阴道分泌物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支原体的感染情况以及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采用上海奥普生物技术生产的支原体试剂盒对285份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285例阴道分泌物标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55例(54.3%),单一UU感染106例(37.2%),单一MH阳性标本5例(1.7%),UU+MH混合感染44例(15.4%);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药敏率97.4%;其次是氧氟沙星,药敏率86.9%;林可霉紊药敏率低,为7.1%.结论 本地区妇女支原体的感染率较高,其中UU高,值得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临床应首选交沙霉素,其次为氧氟沙星和米诺环索.

    作者:冯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结果判断及注射方法的改进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重要措施.由于TAT是一种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在注射前应做皮试,阳性者需作脱敏注射,按护理学基础判断标准[1],TAT皮试阳性率甚高,脱敏注射全程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影响工作效率,为此我们探讨TAT皮试结果判断和脱敏注射的改进方法,经过三年多的临床试验观察,仅有2例轻微过敏反应,与传统方法进行对照比较,阳性率低,注射次数少,缩短总注射时间,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和降低材料的消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黎清;覃娅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