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观察

韦志明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 还原型谷胱甘肽
摘要: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8 例酒精性肝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 例患者给予维生素C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3 周.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病的肝功能损害.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肝动脉时辰化疗与常规化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肝动脉时辰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49例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随机分为肝动脉时辰化疗组25例和常规化疗组24例,两组病人均采用5-FU(5氟尿嘧啶)+CF(亚叶酸钙)+LOHP(草酸铂)方案,动脉组病人采用经肝动脉按时辰程控输液泵给药,常规组按常规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结果 动脉组和常规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8.0%和29.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常规组病人发生静脉炎、末梢神经炎明显多于动脉组,发生率分别是70.8%、62.5%和4%、28%,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消化道肿瘤肝转移肝动脉时辰化疗临床疗效高,毒副反应小,是较好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韦忠恒;毛桂珍;浦涧;韦邦宁;汪建初;马日海;陆涛;马燕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β-七叶皂甙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RP和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规律及β-七叶皂甙钠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并测定发病后4天、10天、21天血清CRP和TNF-α含量.结果 发病后第4天,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水平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程的第10天和第21天治疗组CRP、TNF-α水平和NH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清中CRP、TNF-α水平增加,表明其参与了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β-七叶皂甙钠通过调节血清CRP、TNF-α、水平而改善脑出血的预后.

    作者:凌霄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TUAE)治疗子宫肌瘤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新的治疗技术,不仅避免开腹之苦,同时完整保留了女性器官,并以其疗效确切、创伤性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正在逐步推广[1].我科于2001年2月~2006年5月采用TUAE术治疗子宫肌瘤病例共25例,经精心周密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毛桂珍;苏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锁骨骨折37例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创伤性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6%左右.自2002年2月~2006年12月,我院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小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CO2激光烧灼治疗52例儿童寻常疣的临床体会

    寻常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 中医称千日疮,民间俗称刺瘊,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部分中老年人.近年来儿童患者有增多趋势,且临床表现独特.笔者于2006年12月至2008年2月对52 例儿童寻常疣患者的进行CO2激光烧灼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 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瑞恩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

    高血压脑出血量多时多采用手术方法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率也不一.随着神经内镜技术设备的发展,我科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实行神经内镜手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敏;汤树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50例需行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25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CSEA);B组为硬膜外麻醉(CEA);观察两组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果 两组术中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血压下降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诱导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SEA和C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急诊剖宫产手术,值得推广的麻醉方法.

    作者:罗平;黄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42例小儿心内直视术的护理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占先天性缺陷的首位[1],随着社会经济及医疗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已被更多的患儿家长所接受.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为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了矫治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陆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宫颈康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准备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宫颈康用于妇科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妇科经腹行全子宫切除术前阴道准备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用宫颈康阴道冲洗做术前阴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以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后阴道后穹窿放置甲硝唑0.4 g.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残端愈合情况优于观察组(P<0.01);白细胞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宫颈康阴道冲洗的术前阴道准备效果良好,可明显降低术后感染率.

    作者:冯玉珠;罗琳雪;黄秀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35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30例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浓度及肝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T3、T4均比对照组显著性下降(P<0.01),两组TSH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T3、T4分别与BUN、Cr呈负相关(P<0.01),TSH与BUN、Cr无相关性(P>0.0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T3、T4变化对判断病情轻重与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麻尔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胎膜早破的预测与诊断研究进展

    临产前的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PROM),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妊娠满37周后的胎膜早破发病率约为10%,妊娠不满37周的胎膜早破发病率约为2.0%~3.5%.PROM可并发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1].PROM一旦发生,若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儿生命.由于诊断方法不同,而使诊断率有较大的差异,在处理上给予假阳性病例不必要的干预,可导致早产;反之,让假阴性者盲目的等待,可引起严重感染.

    作者:黄海妮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单侧外固定架在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在临床治疗中,部分学者主张一期清创加内固定,也有主张一期清创加跟骨牵引,再二期内固定.自2004年以来,我科应用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茂基;戴阿林;赖玲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90锶-90镱敷贴治疗预防术后瘢痕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90锶-90镱(90Sr-90Y)敷贴器预防术后皮肤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为90Sr-90Y敷贴器治疗46例术后病人,对照组为40例未经任何处理的术后病人.观察两组病人后期手术伤口瘢痕形成情况.结果 经90Sr-90Y敷贴器预防处理的治疗组形成瘢痕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90Sr-90Y敷贴器对手术伤口瘢痕形成的预防有显著疗效.

    作者:唐真武;黄江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由于全身脏器功能减退,应激、免疫或代谢机能均明显降低,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而糖尿病是外科手术患者较大的一个危险因素,术后易造成多种并发症.老年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护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大.因此,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平稳、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有力保障,更是提高手术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了42例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健华;李小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胸部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术后肺部感染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胸部(胸壁、胸内)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方法 全组4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加胸段硬膜外阻滞方式,A组手术结束时采用负荷剂量+持续输注+病人自控模式(LCP),B组术后病人感疼痛时单次肌注哌替啶50 mg.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术前两组各项生命指征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手术前后六项指征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手术前后R、V、FEV1.0、SpO2、HR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0.01);手术前后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舒适状态及镇痛效果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胸部手术后病人PCEA优于临时注射哌替啶镇痛,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叶有国;黄映善;郑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吗啡术后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吗啡在剖宫产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0例产妇随机分为PCSA和 PCEA两组,两组镇痛液配制方法相同:吗啡10 mg+咪达唑仑10 mg,PCA设置:无负荷量、持续量2 ml/h、单次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48 h.术后6、12、24、48 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镇痛泵按压次数与实际进药次数比值(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病人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度、D1/D2、追加药物总剂量及不良反应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产手术后应用吗啡皮下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同样安全有效剖.

    作者:幸吉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27例诊治体会

    2002年7月~2007年7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高钠血症患者27例,现对其诊断、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27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21~62岁,平均39岁;交通事故伤20例,高空坠落伤7例;GCS评分3~5分.其中21例为颅内血肿清除术后.

    作者:刘春峰;姚炳荣;徐爱明;徐朝晖;施红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复方羊角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疗效观察

    头痛是内科常见症状之一,以偏头痛和紧张性头痛为多见.引起头痛的原因很多,发病的机理复杂,治疗较困难,以往治疗多针对头痛发病的某一因素选用药物,虽然获暂时缓解,但复发率高,近年来我科用复方羊角胶囊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日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的临床分析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高不下,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目前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但因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早期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和体征,难以发现,发现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外科手术切除机会;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血管性介入治疗逐渐发展成为非手术治疗中较为成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是目前公认的中晚期肝癌首选的介入手段,而血供研究则是肝癌介入治疗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介入术前明确了解肝癌的血供来源和特点,对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笔者运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4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血供进行综合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赞瑞;莫定彪;龙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两种静脉穿刺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30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50例采用给指握拳法,对照组150例采用传统握拳法为患者行手背静脉穿刺.结果 实验组较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率高(P<0.01),液体外漏较少(P<0.05)结论给指握拳法能提高手背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液体外漏,病人痛苦减轻.

    作者:李田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