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应答效应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周爱军;刘兴祥;徐云芳

关键词: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病毒载量, 细胞因子
摘要: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48例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效应情况分组(完全应答组27例,部分应答组14例,无应答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取健康献血员20例作对照.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应答效应IFN-γ、IL-4、IL-6含量不同,完全应答组反应快于不完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效应和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及细胞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 /Th2功能平衡状态恢复是完全应答的保证.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检测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后检测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RMI及白细胞数(WBC)进行动态观察.结果 化疗后第7天RMI、WBC值均显著低于化疗前水平,化疗后第14天RMI开始增高,而WBC值未发生显著改变.化疗后第21天,RMI继续上升、WBC也开始升高.结论 RMI是预测化疗后骨髓恢复较为敏感的指标.

    作者:石青峰;覃理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老年性痴呆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老年性痴呆又称阿耳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智力下降,主要神经病理特征是大脑皮质萎缩、神经细胞丧失,细胞外存在大量由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组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丝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

    作者:凌雁武;黄瑞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采用改进的TURP术治疗176例BPH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出院时、随访3个月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及剩余尿量(RU)等4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60.5±8.5 min,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重量为55.5±2.5 g,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5±7.5 ml,平均住院时间为6.5±1.5 d;全部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尿道电切综合征、直肠和膀胱损伤、尿失禁等并发症;患者出院时及随访3个月的IPSS、QOL、Qmax、RU等4项指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改进TURP术治疗BPH可获得满意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戴永雄;刘伟;叶梓惠;覃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龄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大及人口老龄化,结核病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尤为中青年患者中的结核病在高龄人群中有增多的趋势.全国第一次肺结核病患病率流行情况调查表明,65~69岁组肺结核的患病率相当于0~14岁组的2~3倍,而痰涂阳率相当于15~19岁组的2~15倍[1].结核的肺外表现以脊柱结核为多见.高龄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与青壮年有不尽相同的地方,在化疗的基础上积极的外科治疗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高龄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已成为高龄脊柱结核治疗的趋势[2~5].

    作者:蓝常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脑疾病亚低温治疗200例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临床有效、安全、简便的亚低温疗法.方法 对入住ICU颅脑疾病患者200例分别应用改良冰敷(129例)、冰毯(71例)降温的治疗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 改良冰敷组总有效率为89.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9%;冰毯组总有效率为90.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3%.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冰敷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冰毯组(P<0.01).结论 改良冰敷可达临床亚低温条件,效果确切,并发症少,且经济,设备条件要求低,易于推广.

    作者:韦林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ELLP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1982年Weinstein首次将溶血、肝酶升高及血小板减少命名为HELLP综合征以来[1],这种疾病逐渐受到重视.HELLP综合征是妊娠高血压病的严重并发症,如未及时诊治,常危及生命.所以对该综合征早期诊断及正确处理是减少母婴死亡率的关键.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HELLP综合征7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葛丽霞;冒亚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冠心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HD患者92例为CHD组和健康成人40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清晨空腹血脂水平及TNF-α,根据血脂水平将CHD组分为血脂正常组37例和血脂异常组55例两个亚组,比较各组间TNF-α和血脂各项水平,并对CHD组和对照组TNF-α及血脂各项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及其两个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组TNF-α和TC、TG、LDL-C、VLDL-C呈正相关关系(P<0.05或0.01),而与HDL-C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 TNF-α参与了CHD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TNF-α和血脂各项指标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血脂的异常增强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

    作者:黄照河;梁丽梅;蓝景生;潘兴寿;陆克兴;刘忠仁;韦柳青;黄连欣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口服药物中毒患者呼吸衰竭的急救体会

    急性重度中毒病情凶险,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 甚致心搏呼吸骤停,洗胃是减少毒物继续吸收及抢救中毒病人的重要手段,但有许多患者来不及洗胃就死于呼吸衰竭.中毒引起的昏迷、抽搐给洗胃带来了一定的危险性,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气管插管后洗胃,可及早保证呼吸道通畅,防止洗胃液误吸入呼吸道造成严重并发症.我们对32例重度中毒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后洗胃,保证了洗胃过程的顺利进行,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毅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MRN复合体基因在头颈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概况

    MRN复合体是由Mre11、Rad50及Nbs1三个亚单位组成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复合体,是先识别DNA双链断裂并发出信号的反应子.近来研究证实:它在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ins Breaks,DSBs)修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

    作者:王代友;周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

    目的 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在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S)等指标,采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及体外LDL氧化修饰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8例,正常对照组38例等的OX-LDL水平.结果 AMI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SAP组、UAP组比较,OX-LDL水平有显著性差别(P<0.01),SAP组和UAP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X-LD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OX-LDL与TC、TG、LDL成正相关,与HDL成负相关.结论 CHD患者OX-LDL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敏感指标,冠心病脂代谢异常是发生A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帕丽旦·马木提;付玉华;廖洪利;田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治疗慢乙肝的应答效应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48例患者对拉米夫定治疗的应答效应情况分组(完全应答组27例,部分应答组14例,无应答组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取健康献血员20例作对照.结果 48例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IL-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应答效应IFN-γ、IL-4、IL-6含量不同,完全应答组反应快于不完全应答组和无应答组(P<0.01).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应答效应和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及细胞平衡的恢复程度有关,血清IFN-γ、IL-4、IL-6水平可作为早期预测拉米夫定疗效的免疫学指标,治疗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 /Th2功能平衡状态恢复是完全应答的保证.

    作者:周爱军;刘兴祥;徐云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体会

    颈椎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因各种因素导致颈神经受压而出现的颈部、上肢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病症[1],临床反复发作.本院自2003~2007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本病20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檀胜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提高乡镇痰检点新发涂阳病人检出率方法的探讨

    江苏省海安县从2004年起按照卫生部及省、市要求,在全县14个镇中设置了7个乡镇痰检点,开展对结核病疑似病例的痰检查找抗酸杆菌,工作运行近两年,成效不大,其主要原因是乡镇痰检点结核病人痰菌检出率偏低.为探讨进一步提高病人阳性检出率,充分发挥乡镇痰检点在病人发现工作中的作用,我们于2006年对部分乡镇痰检点采取强化各项痰检工作的一系列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万坚;陈绍文;蔡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6例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包括乳腺癌根治术、扩大切除术、肿块切除术等.乳腺癌患者除因惧怕癌症可能夺去生命和各种治疗带来的痛苦而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外,还要承受女性体形改变的心理压力[1].

    作者:潘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早孕药物流产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早孕药物流产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968例在门诊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产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等资料.结果 孕妇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孕产次>2次、孕囊直径>20 mm、子宫后倾后屈位等药物流产失败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药物流产的效果受妇女的年龄、既往分娩方式、孕产次、孕囊直径、子宫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天兰;李存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类常见恶性肿瘤,其患病有年轻化趋势.Ib期以下首先采取子宫癌根治术,该手术创伤大,牵涉范围广较易并发尿潴留.我院从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宫颈癌并实施广泛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共82例,从术前到术后,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苏雪红;梁如霞;黄秀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疼痛专项护理改善脊柱围手术期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疼痛专项护理对改善脊柱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3例脊柱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71例实施疼痛专项护理,包括疼痛心理干预、疼痛健康教育、手术后体位的安置以及手术伤口的护理.对照组62例进行体位和伤口护理,不进行疼痛专项护理.选择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100(WHOQOL-100)中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独立性领域进行问卷调查,在条目层面上进行对照.结果 通过有效的专项疼痛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生活质量计分在48个条目中,38个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余10个条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有效的疼痛专项护理可明显改善脊柱围手术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敏;黄农锐;李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缺陷37例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手术是一项需要医生、麻醉师以及手术室护士之间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完成的复杂工作,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无论哪一环节发生失误,轻者影响手术的成功,重者病人致残,甚至致死.为了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现将37起护理缺陷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卢洁琼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巨大胎儿114例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例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并抽取同期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足月孕妇114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孕期超重,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孕周等因素有关.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肩难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影响巨大儿发生的因素很多,通过加强围生期保健和营养教育,可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苏亚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颈椎病病人围手术期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颈椎病病人围手术期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择住院的56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接受围手术期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一般心理护理.应用状态焦虑量表(STAI)测量病人术前焦虑值,并实施相应的心理干预.于住院时、术前晚、术晨7:00监测心率、血压值.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状态比干预前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术前颈椎病病人焦虑状态,可有效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成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