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γ-干扰素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屈春媛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 干扰素
摘要:目的 观察γ-干扰素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γ-干扰素,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时间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进环形切除术治疗重度痔病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对合并肛裂或肛瘘的Ⅲ度以上重度痔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手术根治的方法.方法 选取合并肛裂或肛瘘的痔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一次性肛裂或肛瘘切除同时行痔环形切除术.对照组先行肛裂或肛瘘手术,再行环形痔切除手术.术后随访1~4年.结果 治疗组病例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各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合并肛裂或肛瘘的重度痔病患者进行一次性手术治疗住院时间短,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昌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损伤中的治疗前景

    长期以来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损伤与再生一直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难题,也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焦点.曾经认为人脑内的神经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如果遇到损伤,受损的神经细胞将会永远丧失,由胶质细胞充填.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们逐渐发现低等脊椎动物和两栖类的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后都能再生,而在哺乳动物中,断定只有外周神经系统(PNS)损伤后可以再生,CNS则没有再生能力.然而随着近十余年对神经干细胞研究的逐步深入,这一传统认识现已被彻底打破.以往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移植治疗,主要用胚胎神经干细胞治疗Parkinson病、缺血性疾病[1]、颅脑外伤[2]等,其不足包括组织来源缺乏、伦理学问题及免疫排斥等多方面问题.为避开胚胎来源NSCs的局限性,近年成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及在神经修复中的作用,因其独有的优势,已成为NSCs的研究热点.

    作者:张国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γ-干扰素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γ-干扰素,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时间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屈春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吸入喘乐宁与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吸入喘乐宁、布地奈德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方法 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抗感染、静滴氨茶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一次性面罩或含嘴雾化器,通过氧气驱动吸入0.5%喘乐宁与布地奈德混悬液.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60,P<0.01).治疗组哮喘缓解时间及哮鸣音消失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吸入0.5%喘乐宁与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效.

    作者:阮定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30例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月经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4~6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35例在月经结束后第4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10~15 d,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0例,治愈率57.1%,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安全,用药时间短,疗效显著.

    作者:许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8例ⅠⅡ型Mirizzi综合征的腹腔镜治疗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及其引起并发症的综合性的一种总称,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主要为开腹手术,近几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熟练,我院逐步开展了腹腔镜手术(Lc)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我院2001~2006年间行1500例Lc术中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的28例病例资料总结、整理如下.

    作者:唐红明;张少宏;孙维华;全主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标准外伤大骨瓣与额颞骨瓣治疗重型额颞对冲伤对比分析

    目的 比较标准外伤大骨瓣与额颞骨瓣开颅治疗109例重型额颞对冲伤病人的疗效.方法 109例重型额颞对冲伤分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组(简称大骨瓣组)57例和额颞骨瓣开颅组(简称额颞骨瓣组)52例.结果 伤后6个月大骨瓣组恢复良好/中残31例,重残/植物生存6例,死亡20例,病死率35.1%(20/57).额颞骨瓣组恢复良好/中残16例,重残/植物生存7例,死亡29例,病死率55.8%(29/52),两组预后及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额颞对冲伤的疗效明显优于额颞骨瓣开颅术.

    作者:陈清璐;梁帮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十分流行的教学方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医学的理论教学、见习教学、实习教学等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我们在神经外科临床见习中引入PBL教学法,并与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lecturebasedlearning,LBL)的单向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罗前颖;卢东文;黄丽芳;黎一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联合顺铂和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腔内注入顺铂加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2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注入顺铂40mg+香菇多糖4 mg,单药组注入顺铂60 mg,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8.9%,单药组总有效率6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生活质量改善率联合用药组91.7%,单药组6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不良反应单药组发生率高且较为严重(P<0.05).结论 顺铂+香菇多糖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高,副作用小,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廖东承;马义平;田武生;郭根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自从抗生素问世之后,细菌感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受到了控制.尤其是急性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往往能收到良好的疗效.但近20年来人们发现,抗生素用量不断加大而疗效却难以令人满意;抗生素不得不更新换代,然而耐药菌株则不断涌现.这其中的原因固然与滥用抗生素使得细菌变异加快有关,但也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密切相关.从目前所掌握的临床研究材料来看,长期慢性细菌感染、抗生素耐药现象和医院内感染都与细菌生物膜类感染相关,据估计大约65%人类细菌性感染是由细菌生物膜细菌引起的[1].同时细菌生物膜细菌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感染部位的细菌一旦形成生物膜或生物材料污染的细菌形成了生物膜,即使使用正常剂量成百倍的药物也不易治愈,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作者:黄晓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癌性疼痛管理的护理研究进展

    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疼痛的发生对病人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疼痛治疗手段的发展,癌痛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但是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正在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护士在对癌痛的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癌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1.5%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稀化痰液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稀化痰液的疗效.方法 把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配制的湿化液湿化,观察组用1.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对两组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呼吸窘迫发生例数进行观察.结果 在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可有效稀释痰液,且副作用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黎清;李真;黄淑勤;韦凤兰;韦旭生;陈小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0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5例,局部复发率为12.5%(45/360),其中3年内复发38例,占84.4%(3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为T3~4者的局部复发率比T1~2者显著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者比≤3枚者显著增高(P<0.01),TNM分期为Ⅲ期者比0~Ⅱ者显著增高(P<0.05),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比完成放化疗者显著增高(P<0.01),而在不同的年龄组、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术后局部复发呈正相关(B为1.061,Sig为0.004),转移数目越多局部复发率越高;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与术后局部复发呈负相关(B为-0.756,Sig为0.036),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局部复发率高.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原发灶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有密切关系.其高危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和术后未完成辅助放化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作者:韦建宝;韦忠恒;陈山荣;浦涧;严浩然;卢冠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许多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效果等同于乳房切除术的综合治疗[1],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2].在亚州,保乳综合治疗也已逐渐开展,新加坡保乳病例占70%~80%,在日本超过30%.而我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保乳病例尚不足10%.现就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术后综合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邱超学;范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

    本文就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住院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张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胱抑素C(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及尿胱抑素、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24小时尿蛋白,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2-MG).并根据公式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肾脏疾病的患者血清及尿Cys-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Cys-C浓度与BUN、肌酐(Cr)、β2-MG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Cys-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GFR标志物,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远眺;覃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9月~2006年2月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金双歧、思密达;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青霉素过敏者口服庆大霉素).结果 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是较为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在脑损伤围手术期的应用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老年、伤残和危急重症人群.脑损伤患者来势凶猛,特别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身体全部或部分知觉消失,肌肉失去了自主调节能力,更易引起皮肤的损伤,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压疮的机会相对增加,因此,压疮的预防显得尤其棘手.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08例脑外伤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根据不同的评分范围,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总胆汁酸与肝纤维化四项联合测定在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含量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对2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IV-C、PCⅢ及TBA水平含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各组之间HA、LN、PCⅢ、Ⅳ-C及TB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HA、LN、Ⅳ-C、PCⅢ及TBA升高趋势为: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CAH)(重度)<肝硬化组(LC)<肝癌组(HCC);各组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既能反映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仕顺;唐任光;何平;何正松;曾永龙;周辉登;韦彩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