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群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般性传染病逐渐被控制,而恶性肿瘤则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寻找利用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进行肿瘤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酶抑制剂是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药物.现在的研究表明许多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恶性肿瘤中可检测出这些酶有高水平的酶活性,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则低很多.所以降低或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则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利用调节酶的活性来治疗肿瘤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一些与肿瘤相关的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作为肿瘤的标志酶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如端粒酶.而对于酶抑制剂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体外实验或临床实验阶段,这些抑制剂在体外实验中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部分动物体内实验也证实了这些抑制剂的有效抗肿瘤作用,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是未知,真正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还很少.笔者在本文中对近年来一些酶抑制剂的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静;梁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含量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法分别对250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IV-C、PCⅢ及TBA水平含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慢性肝病各组之间HA、LN、PCⅢ、Ⅳ-C及TBA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HA、LN、Ⅳ-C、PCⅢ及TBA升高趋势为:慢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CAH)(重度)<肝硬化组(LC)<肝癌组(HCC);各组患者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及TBA水平既能反映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轻重,又能了解肝细胞炎症活动及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仕顺;唐任光;何平;何正松;曾永龙;周辉登;韦彩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大面积脑梗死系动脉主干闭塞后导致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严重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病死率高.本院自2003年1月~2006年6月共收治45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世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胱抑素C(Cys-C)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速率法测定血清及尿胱抑素、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BUN),24小时尿蛋白,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β2-微球蛋白(β2-MG).并根据公式计算出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肾脏疾病的患者血清及尿Cys-C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且Cys-C浓度与BUN、肌酐(Cr)、β2-MG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Cys-C能准确,敏感地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其反映肾功能的变化不受诸多肾外因素的干扰,是一种理想的GFR标志物,对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远眺;覃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Vogt-Koyanagi-Harada病(VKH病)的疗效.方法 VKH病的病人39例78眼,早期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后改口服强的松并逐渐减量,并联合应用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1周后,矫正视力0.30~0.90,平均0.60±0.2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显著性意义(P<0.01).急性症状控制时间5~14天,平均8天.至痊愈停药时间3~13个月.结论 联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VKH病有其优越性,急性期症状控制快,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缩短,后期可稳定病情、减少复发及减轻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王雪菁;陈一兵;翟楠;王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医学微生物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联系.作为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新现与再现病原体的不断出现,需要医学生全面把握,灵活应对,勇于创新,寻找治疗的好方法.目前,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医学院校在理论和实验课中都作了一些改革.为此,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探索,贯穿于整个医学微生物教学的理论和实验改革当中.
作者:李晓华;黄衍强;赵丽娟;黄干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作疾病,在关节镜应用于临床之以半月板完全切除术为治疗标准,目前由于关节镜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有了巨大变化,而且疗效果确切.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关节镜治半月板损伤15例16个半月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商登霞;王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足跟软组织缺损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该部位解剖特殊,修复比较棘手.2000年10月至2006年6月,我院分别用三种带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27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兰昱前;黄春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严重和常见的并发症,易并发感染并成为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减少和预防胰瘘的发生,是降低手术死亡率的根本,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吻合技术是其中的关键.我科近3年来施行了9例PD手术,在胰空肠吻合上作了一些改进,病人术后恢复顺利,无胰瘘、胆瘘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刚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泌乳素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常见的类型,约占功能性垂体腺瘤的40%~60%,发生率仅次于无功能性腺瘤,其中男性泌乳素瘤占10%~27.8%[1,2].与女性泌乳素瘤相比,男性泌乳腺瘤多为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呈侵袭性生长,病理性有丝分裂活动相对较高,对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敏感性低,临床治愈缓解率低,因而是垂体泌乳素腺瘤中的特殊类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刘寿堂;黄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疼痛是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疼痛的发生对病人的身体和精神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疼痛治疗手段的发展,癌痛控制效果明显提高,但是未缓解的疼痛仍然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疼痛管理专业的组成人员正在从以麻醉医师为主体转向以护士为主体[1].护士在对癌痛的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癌痛的评估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龙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及其引起并发症的综合性的一种总称,术前诊断困难,治疗主要为开腹手术,近几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提高和熟练,我院逐步开展了腹腔镜手术(Lc)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我院2001~2006年间行1500例Lc术中证实为Mirizzi综合征的28例病例资料总结、整理如下.
作者:唐红明;张少宏;孙维华;全主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许多西方学者的大量研究结果证实,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效果等同于乳房切除术的综合治疗[1],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2].在亚州,保乳综合治疗也已逐渐开展,新加坡保乳病例占70%~80%,在日本超过30%.而我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保乳病例尚不足10%.现就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术后综合治疗等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邱超学;范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自从建立起甲、乙、丙、丁、戊型5种肝炎病毒的病原学诊断之后,临床上仍有少部分肝炎患者的病因不明.本文对我科收治的2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患者进行肝穿组织活检并做临床与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杭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月经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4~6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35例在月经结束后第4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10~15 d,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0例,治愈率57.1%,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安全,用药时间短,疗效显著.
作者:许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就我科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住院的118例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吴明伟;廖振南;张济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CPR)早期联合应用氨茶碱对心电活动和自主循环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急诊科心脏骤停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常规CPR的基础上尽快静注氨茶碱0.25g/次,3~5 min重复,总量≤1.0 g;对照组只行常规CPR,不用氨茶碱.详细记录心电活动、心音、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活动恢复例数分别为22/30(73.3%)、8/20(40.0%);自主循环恢复例数分别为14/30(46.7%)、3/20(1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活动恢复时间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R早期应用氨茶碱有助于心电活动恢复,可提高循环复苏成功率.
作者:甘毅;李彦兰;陶强;卢浩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5年6月期间行根治性手术的36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0例患者中,术后局部复发45例,局部复发率为12.5%(45/360),其中3年内复发38例,占84.4%(3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为T3~4者的局部复发率比T1~2者显著增高(P<0.01),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者比≤3枚者显著增高(P<0.01),TNM分期为Ⅲ期者比0~Ⅱ者显著增高(P<0.05),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比完成放化疗者显著增高(P<0.01),而在不同的年龄组、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术后局部复发呈正相关(B为1.061,Sig为0.004),转移数目越多局部复发率越高;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与术后局部复发呈负相关(B为-0.756,Sig为0.036),未完成辅助放化疗者局部复发率高.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与原发灶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TNM分期和是否完成辅助放化疗有密切关系.其高危因素是淋巴结转移数目≥4枚和术后未完成辅助放化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后予辅助放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局部复发率.
作者:韦建宝;韦忠恒;陈山荣;浦涧;严浩然;卢冠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骶尾部皮下组织少,骨性突出,是压迫性褥疮的好发部位,对面积较大,深及骶尾骨面或伴有骨坏死性感染的Ⅲ度、Ⅳ度患者,属于深度褥疮,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一般无自愈的可能性.我院2001年2月~2006年6月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富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以胸腰结核多见.随着脊柱外科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等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2].我院自从1998年6月~2004年7月采用病灶彻底清除和植骨消灭死腔,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治疗胸腰椎结核46例,初步疗效满意.
作者:朱贤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