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青云
随着医学的进步,一般性传染病逐渐被控制,而恶性肿瘤则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寻找利用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进行肿瘤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方面,酶抑制剂是一个具有广泛前景的药物.现在的研究表明许多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恶性肿瘤中可检测出这些酶有高水平的酶活性,而在良性肿瘤和正常组织中则低很多.所以降低或抑制这些酶的活性则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利用调节酶的活性来治疗肿瘤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目前,一些与肿瘤相关的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主要是作为肿瘤的标志酶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如端粒酶.而对于酶抑制剂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体外实验或临床实验阶段,这些抑制剂在体外实验中对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部分动物体内实验也证实了这些抑制剂的有效抗肿瘤作用,但是仍有很多问题是未知,真正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还很少.笔者在本文中对近年来一些酶抑制剂的新研究进展,特别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作者:林静;梁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瘀胆合剂治疗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71例,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3例.两组均以内科综合疗法治疗;配合应用维生素、能量合剂、复方氨基酸、门冬氨酸钾镁、血制品、白蛋白等治疗.不加用退黄、降酶作用为主的药物,治疗组加用瘀胆合剂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服,共用4周.结果 两组肝功能四项指标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STB、ALT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ALB、ALP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治疗后两组对比,STB、ALB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 瘀胆合剂治疗慢性乙肝高胆红素血症更为有效,能减少重型肝炎的发生率,疗效优于对照组,副反应轻微,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吴德华;袁通其;张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895例60岁以上高血压病住院患者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以脉压≤60 mmHg、61~80 mmHg、81~100 mmHg、≥100mmHg分为4个亚组进行分析;再将高血压病人分为心电图异常与心电图正常2组比较.结果 随脉压增加,心肌肥厚、心电图异常逐渐增加,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增长,而舒张压下降(P<0.01).心电图异常组脉压、收缩压均高于心电图正常组(P<0.0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相关性密切,是评价高血压病危险度及降压效果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脑室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但若长时间引流,则易发生脑室感染.为此,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采用脑室穿刺引流+脑室储液囊(Ommaya囊)埋置术治疗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3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勇军;佘晓春;陈爱明;王震;李金林;孙德;何建军;蒋晓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9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氢氧化钙糊剂根管内封药,对照组用甲醛甲酚根管内封药,10天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在减轻症状、瘘管闭合及封药次数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氢氧化钙糊剂对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疗效优于甲醛甲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文东;罗超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自2005年9月~2006年2月住院的秋季腹泻患儿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金双歧、思密达;对照组服用利巴韦林颗粒、阿莫西林颗粒(青霉素过敏者口服庆大霉素).结果 治疗组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5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P<0.01).结论 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是较为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韩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骶尾部皮下组织少,骨性突出,是压迫性褥疮的好发部位,对面积较大,深及骶尾骨面或伴有骨坏死性感染的Ⅲ度、Ⅳ度患者,属于深度褥疮,临床治疗较为棘手[1],一般无自愈的可能性.我院2001年2月~2006年6月应用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骶尾部褥疮18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富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6年7月共治疗下肢主干动脉损伤94例,截肢病例共16例,除外因肢体损毁,无法修复重建而一期截肢病例,收集其余因各种原因导致截肢且资料完整的11例,分析如下.
作者:曾志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对照组采用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观察两组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结果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优于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加温气道湿化法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压力、剪切力或摩擦力作用导致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而形成的,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好发于老年、伤残和危急重症人群.脑损伤患者来势凶猛,特别对于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身体全部或部分知觉消失,肌肉失去了自主调节能力,更易引起皮肤的损伤,术中及术后发生急性压疮的机会相对增加,因此,压疮的预防显得尤其棘手.我院自2005年1月~2006年3月,对108例脑外伤患者应用Braden量表进行危险因素评估,根据不同的评分范围,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苏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当腋下温度超过37℃,口腔温度超过37.5℃或肛温38℃以上,一昼夜温度波动在1℃以上可称为发热.3岁以下婴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从母体获得免疫力逐渐消失,而后天免疫尚未健全,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皮下中枢活动过程不稳定,容易出现高热.当体温过高时,可引起心动过速、代谢增加、心脏负担加重.临床中偶有患儿术前未发热,但术中却出现体温升高现象.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施行婴幼儿唇腭裂修补手术124例,出现术中发热12 例,现就其发热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印;卢红珊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γ-干扰素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γ-干扰素,对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治愈率、缓解喘憋、缩短哮鸣音及咳嗽时间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γ-干扰素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缩短病程,疗效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屈春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肠杆菌科细菌质粒介导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探讨其主要耐药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氯唑西林增效试验测定质粒介导AmpC酶,双纸片确诊试验测定ESBLs,并采用小抑菌浓度法(MIC法)检测12种常用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 320株受检菌中共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 酶菌145株,产ESBLs菌160株,阳性率分别为45.3%、50.0%.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对氨曲南、头孢曲松、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45.2%~68.5%),其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AmpC酶组,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产质粒介导AmpC酶组和非产AmpC酶组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较高(41.3%~94.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较低(0%~34.6%),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中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检出率较高,并且该类菌多呈多重耐药.临床可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作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感染的经验治疗,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派酮/舒巴坦、四代头孢菌素或阿米卡星等抗生素治疗.
作者:胡锡池;赵英伟;严子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碳酸氢钠溶液湿化气道稀化痰液的疗效.方法 把66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传统方法配制的湿化液湿化,观察组用1.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气道湿化,用药后对两组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呼吸窘迫发生例数进行观察.结果 在痰液黏稠度转化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1.5%碳酸氢钠溶液可有效稀释痰液,且副作用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黎清;李真;黄淑勤;韦凤兰;韦旭生;陈小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乳突梅氏位是五官科常见投照位置,此位置显示颞骨岩部长轴方向的轴位.乳突小房、鼓窦、内耳孔、外耳孔、颈动脉管、迷路部位和颞颌关节等都能显影[1].若按传统投照方法不但复杂、难掌握,而且往往因为位置不正确或中心线对不准而产生废片.笔者经过多年研究,摸索出一种简单易行的乳突梅氏位投照方法,现将此方法加以介绍以供探讨.
作者:邹才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半月板损伤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作疾病,在关节镜应用于临床之以半月板完全切除术为治疗标准,目前由于关节镜成功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法有了巨大变化,而且疗效果确切.我院自2002年-6月~2005年5月利用关节镜治半月板损伤15例16个半月板,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
作者:商登霞;王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肺癌患者经皮股动脉穿刺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BAI)是治疗肺癌的一种新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2005年12月采用此法治疗晚期肺癌3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观察报告如下.
作者:农彩梅;零美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肝癌患者放射线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 运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30例肝癌患者肝癌瘤体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5、7个月时分别检测肝功能各值,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 直接胆红素在治疗后1、2、3个月均呈明显增高,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胆红素于术后第2个月增高明显,球蛋白在术后第2、3个月明显增高,ALT值于术后1、2、3、5个月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以上各值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间接胆红素、总蛋白和白蛋白量术前与术后的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ST术前与术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肝癌瘤体行组织间照射治疗时,放射性125I粒子对肝脏功能产生损伤,但是这种损伤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
作者:王清坚;莫绍雄;赫军;黄名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在月经第一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4~6d,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对照组35例在月经结束后第4天开始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注射液,qd,用药10~15 d,3个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痊愈25例,治愈率83.3%,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20例,治愈率57.1%,总有效率为71.4%.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经期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治疗慢性附件炎安全,用药时间短,疗效显著.
作者:许青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近年来脊柱结核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以胸腰结核多见.随着脊柱外科及材料科学的发展,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等外科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2].我院自从1998年6月~2004年7月采用病灶彻底清除和植骨消灭死腔,坚强内固定矫正畸形治疗胸腰椎结核46例,初步疗效满意.
作者:朱贤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