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上消化道出血15例临床分析

黄瑞鲲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小儿, 急性
摘要: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急症,它对儿童的危害大于成人.我们于2003年~2006年共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15例,均经内镜或胃电图检查明确病因,现分析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常规对3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 300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检出率为5.3%,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余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序贯性应用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序贯性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序贯性倍他乐克治疗的胸痛持续时间、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和心肌酶、心率、血压等变化及心率失常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并与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接受口服倍他乐克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序贯性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与对照组相比,胸痛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段回落时间缩短,心肌酶峰提前,24小时心率、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及致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病死率减低(P<0.05).结论 序贯性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重构,缓解缺血导致的胸痛、减少总病死率和心脏性猝死,改善预后,并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作者:周新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8例患者给予口服来氟米特,同时口服泼尼松,共观察12周,评定疗效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平均显效时间为3~5周,至第12周总有效率为72.2%.治疗后第4、8、12周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肌酐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白蛋白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无一例患者肾功能损害加重.结论 来氟米特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安全有效.

    作者:申新宏;徐世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72例外伤性肝破裂诊治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为一严重的腹部创伤疾患,常威胁患者生命.笔者收集我院1993~2005年外伤性肝破裂72例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陆汉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9例胆囊切除术肝外胆道损伤的处理

    1882年Langenbach首例开创胆囊切除手术(OC)成功以来,1987年Mouret又成功地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目前OC和LC已是治疗胆囊良恶性疾病常用的标准术式,成为普外科的常见手术,一般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均能开展[1].随着胆囊切除术的普及和LC的广泛开展,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应引起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这种并发症若在术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现将我院近年来在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的9例胆道损伤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郭文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直肠肛管损伤46例治疗体会

    意外事故所致的肛管直肠损伤、医源性肛管直肠损伤及难产分娩所致的直肠肛管损伤是常见的直肠肛管损伤的原因,前者在近年来有增加趋势,且多数合并有骨盆骨折、膀胱尿道伤及盆内大出血等.直肠肛管有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伤后局部污染严重,如处理不当,易导致直肠周围间隙或盆腔感染,重者可危及生命,后期还可能引起肛门狭窄、失禁及肛肠瘘等严重后果.随着院前急救时间的逐渐缩短及抢救措施的不断改进,我们对46例直肠肛管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清创,彻底止血,清除异物,修补破损,有效引流,合理地实施粪便转流术,术后早期适当扩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参胜;陈利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2椎弓根空心拉力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C2椎弓根空心拉力螺钉技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近期采用C2椎弓根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例Hangman骨折的治疗经验.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60 min,失血量为200 ml,术后卧床时间1天,未发现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正常.结论 C2椎弓根拉力螺钉技术可使Hangman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骨块间加压可即刻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可在适当保护下早期下地活动,且较少影响上颈椎的功能,是治疗Hangman骨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菊明;胡志毅;张宁;宋李军;秦晓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硬膜外连续与间断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

    目的 比较硬膜外连续与间断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94例行硬膜外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硬膜外连续和间断注药治疗方法.结果 连续组治疗后7天、30天、90天、180天的治疗优良率分别为100%、95.7%、91.5%、89.3%,与间断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硬膜外连续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间断组,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且可以减少激素用量等优点.

    作者:尹罗庚;汤安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全球消除麻疹工作和控制策略概况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之前,几乎所有的人均患过麻疹;全球早就认识此病给社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郑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体会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般是指L1~2,L2~3和L3~4椎间盘突出,由于人类腰椎的生理解剖特点及椎间盘的生物力学特点,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主要集中在L4~5及L5~S1两个间隙,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的报道相对较少,国内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0.4%~5.2%[1],而吴养等[2]曾报道L3~4及以上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为1%~10%.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常合并低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容易漏诊、误诊.我院自1999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占同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5%,根据突出部位和类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治疗体会如下.

    作者:吴毅华;卢长巍;韦寿繁;潘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的基因克隆

    目的 克隆低氧诱导因子-lα (HIF-1α) cDNA,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成人外周血液中提取总的RNA,利用特异性引物,用两步法进行RT-PCR扩增出约2500 bp的HIF-1α cDNA,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建立HIF-1α的cDNA克隆.结果 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一条清晰特异扩增带,长2500 bp;cDNA经酶切鉴定证实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结论 成功克隆HIF-lα cDNA,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森洲;王险峰;骆耐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20例足月妊娠头先露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影响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 1394例,发生胎膜早破(PROM)210例,占分娩总数的15.06%,高于国内报道的10%[1].本文随机选取孕龄≥37周、头先露、胎膜早破者12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同且无PROM者12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胎膜早破对分娩及母儿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面罩BiPAP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在常规化痰、平喘、解痉、抗炎、呼吸中枢兴奋药等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经面罩BiPAP辅助通气;对照组26例予上述常规治疗,比较3小时,24小时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结果及理论上需插管率等.结果 治疗组在经面罩BiPAP治疗后pH值、PaO2、SaO2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需插管率12%,对照组需插管率4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使用经面罩BiPAP可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的血气情况,减少需插管率.

    作者:林秾威;陈键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中寒颤患者血硒和一氧化氮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中寒颤患者血硒(Se)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52例腹部手术中出现寒颤患者(实验组)的血硒和NO含量进行测定,并与48例腹部手术中无寒颤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Se 118.46±54.9 μg/l较对照组低(P<0.01);实验组 NO 83.5±42.6 μmol/l较实验组高(P<0.01).结论 低硒可能影响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从而对手术的适应能力差,因而术中出现寒颤.

    作者:梁寒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核医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核医学是一门涉及范围和研究领域都十分广泛的独立医学学科[1],早在1978年卫生部就决定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核医学的课程,是大学本科必修课.近30年来从教学环境、教材、师资及学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等均发生了变化,核医学如何面向21世纪,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核医学教学改革面临新的课题,本人就此问题提出如下思考.

    作者:覃伟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

    胎儿先天畸形又称胎儿出生缺陷,其较早的概念是指解剖结构的变异,现今广义概念亦包括功能缺陷、代谢、遗传以及行为发育异常,本文所指为解剖结构异常.超声作为无创伤性诊断技术,在妊娠15~18周即可实时观察胎儿的各个部位及脏器,对产前胎儿生长发育的评价及畸形的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收集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1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临床证实的67例胎儿畸形的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吴钟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西柳州市女性产业工人妇科健康现状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广西柳州市女性产业工人妇科健康现状,为开展女性产业工人健康教育,预防相关妇科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区烟业、冶炼、纺织、食品四个行业1485名女工进行妇科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西柳州市女性产业工人妇科疾病患病率高达77.31%,共查出妇科疾病24种,其中乳腺囊性增生患病率为61.07%、慢性宫颈炎22.35%、子宫肌瘤16.29%、霉菌性阴道炎5.79%,其余妇科疾病患病率均低于5%.在不同年龄、不同工龄、不同家庭人均年收入、不同婚姻状况女性产业工人妇科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广西柳州市女性产业工人妇科疾病患病率较高,与年龄、工龄、经济状况、婚姻状况有一定相关性,提示接触不良因素、内分泌代谢、劳动保护、生活困难、性卫生等因素为柳州市女性产业工人妇科疾病可疑危险因素.

    作者:龙少康;王小玲;梁新蓉;余业勤;陆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女性术后性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报告

    目的 分析两种子宫切除方式对子宫肌瘤病人术后性生活的影响.方法 对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妇科住院的行子宫切除术249例子宫肌瘤病人,采用自制问卷行术后性生活质量随访.结果 回收问卷185份,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者123份,子宫全切除术者62份,经比较发现:子宫次全切除组与子宫全切除组阴道分泌物、性欲、性高潮、性交不适感、性生活满意度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05),次全子宫切除组在同房时阴道干燥、不适、性交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子宫切除组,性生活满意度远远高于全子宫切除组.结论 子宫切除术后性生活质量下降,保留宫颈可改善性生活.

    作者:卢蓉;张玉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蝶窦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

    垂体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10%~15%,常侵及海绵窦、鞍旁、第三脑室及下视丘等重要结构,其治疗仍是神经外科的难题之一[1].随着显微技术在垂体腺瘤外科方面迅速发展,使经窦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的治疗水平有明显提高.我院2002~2005年采用显微外科技术经蝶窦手术治疗垂体腺瘤36例,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一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有效控制糖尿病已引起广泛重视.糖尿病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有报道低血糖超过6小时,即发生不可逆的脑组织损伤.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低血糖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能有效预防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 年12月收治的40 例糖尿病并低血糖症原因分析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黄丽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