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枝;滕少康;黄昌盛;黄世宁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常规对300例经手术切除的甲状腺良性疾病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筛选出微小癌病例,应用光镜观察其形态、特点.结果 300例患者共检出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16例,检出率为5.3%,具有诊断意义的主要组织学特征为毛玻璃状(透明)细胞核、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纤维性间质反应或砂粒体.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为乳头状癌变型的特殊表现,常与其它良性疾病伴发,需在外检时细致、系统地多取材,仔细阅片,以免造成漏诊,引起医疗纠纷.
作者:余鹏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儿上消化道出血是儿科常见急症,它对儿童的危害大于成人.我们于2003年~2006年共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15例,均经内镜或胃电图检查明确病因,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瑞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灭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的重要方法,城市流动儿童的管理一直是计划免疫工作的难点[1],因此为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合格率,现对在我院预防接种的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状况分析如下.
作者:蒙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预防接种麻疹疫苗之前,几乎所有的人均患过麻疹;全球早就认识此病给社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作者:郑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药物流产是指在怀孕早期不须手术、而用服药的方法达到流产的目的.应用药物使妊娠终止,是近20年来的新发展.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ru 486)和前列腺素联合应用,前者使子宫蜕膜变性坏死、宫颈软化,后者使子宫收缩,促使胚胎排出.孕期愈短,效果愈好.药物流产应用方便,痛苦小,效果可靠,可避免一些人工流产所引起的并发症.笔者采用600 mg米非司酮配伍400 μg米索前列醇终止孕9周内妊娠,流产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项璐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克隆低氧诱导因子-lα (HIF-1α) cDNA,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基因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健康成人外周血液中提取总的RNA,利用特异性引物,用两步法进行RT-PCR扩增出约2500 bp的HIF-1α cDNA,与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细胞DH5α,建立HIF-1α的cDNA克隆.结果 RT-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一条清晰特异扩增带,长2500 bp;cDNA经酶切鉴定证实为人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结论 成功克隆HIF-lα cDNA,为进一步研究HIF-1α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森洲;王险峰;骆耐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其特点为簇集水疱,沿一侧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临床表现多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及患部皮肤表现为集簇粟粒至绿豆大的水疱、丘疱疹群.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疼病程度往往随年龄增大而加剧.
作者:吴瑞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间期离散度(QTd)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射血分数以及室性早搏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量143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并通过心脏超声测量LVDED、射血分数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LVDED、及射血分数、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 扩张性心肌病病人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QTd与QTcd在LVDED轻度增大组与中度增大组及重度增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QTd及QTcd与扩张性心肌病患者LVDED呈正相关(P<0.05),LVDED越大,QTd及QTcd越大;同时与射血分数、室性早搏的恶性度高低呈正相关.
作者:李亚芹;刘文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病程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的慢性传播疾病,尤其是其不典型的皮肤损害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造成误诊、漏诊.我科对2005年1~12月门诊35例早期梅毒患者采用血清学及病理学诊断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烈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静脉输液是治疗各种疾病常用、主要的给药途径,效果显著.然而,由于药液的性质、浓度、输注的速度、患者本身的原因(如躁动、全身状况及局部血管条件)、护理人员操作经验等因素,致使一些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导致局部肿胀、疼痛,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而且也影响了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过去采用冷热敷、硫酸镁湿敷、马铃薯外敷、海带湿敷[1,2]、封闭等方法治疗有一定效果,但操作起来烦琐甚至还增加患者痛苦.
作者:崔彩萍;李凤莲;玉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合并肾功能不全(RF)的影响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7例MM患者中34例合并RF;RF的血钙、血尿酸及本周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血肌酐(Scr)≤353.6 μmol/L的RF患者中肾功能可逆为45.4%,Scr>353.6 μmol/L的RF患者,肾功能可逆仅8.3%;肾功能可逆对化疗的总反应率为56.5%,中位生存期27个月,与肾功能正常相比差别无显著性,与肾功能不可逆者相比差别则有显著性.结论 MM合并RF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轻链蛋白、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IgG型及轻链型MM更易合并RF;Scr水平是预测肾功能可逆性的独立因素,而可逆性则是独立的生存预后因素;有效的化疗、降血钙、碱化尿液、血浆置换、血液透析、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MM合并RF的预后.
作者:万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是内科常见病之一,现代医学证明,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因此,抗HP治疗已成为目前治疗DU的重要措施.临床上多种联合用药治疗DU的疗效不一,我院从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32例经胃镜诊断HP阳性的DU患者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开展筛查工作是儿童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之一.按照《母婴保健法》规定为必检项目.自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6078例,其中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3706例,筛查率为60.97%.现将筛查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盛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需要空腹检查、输注刺激性药物、定时给卧床病人翻身等护理操作时,常常需要病人或家属的共同合作.护士在执行时采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病人或家属进行反复讲解有关合作要求,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及年龄的差异,仍达不到理想的合作效果.需准点执行的护理任务,如餐后血糖的准点采集,皮试结果的准点观察,由于护士人手紧工作量大,有时也得不到很好的保证.为避免以上情况,我们于2006年1~8月研制了护理语言提示器,将需要告知病人或家属合作的护理事项在口头交代后,再用简短的语言用语音提示的形式来定时给予提示,应用临床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仇海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脑脓肿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颅内并发症,如不采取适当及时治疗,预后较差.我院自1997年以来收住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脑脓肿15例,13例行脓肿穿刺冲洗引流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颜;蒋广元;梁新强;宋星志;张征军;陈慧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1901年Willem Einthover 发明了弦线电流计,提供了记录心电活动的可靠的直接方式.1910年,弦线电流计从实验研究进入到临床.1928年,我国董承琅教授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创了心电图诊断工作,从此心电图的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
作者:夏明凯;李绍清;黄超龙;张小勇;邱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5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在常规化痰、平喘、解痉、抗炎、呼吸中枢兴奋药等治疗基础上,均应用经面罩BiPAP辅助通气;对照组26例予上述常规治疗,比较3小时,24小时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结果及理论上需插管率等.结果 治疗组在经面罩BiPAP治疗后pH值、PaO2、SaO2均较入院时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比对照组改善明显,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需插管率12%,对照组需插管率4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使用经面罩BiPAP可改善AECOPD并呼吸衰竭的血气情况,减少需插管率.
作者:林秾威;陈键腾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乳糜胸临床发生率低,占胸腔积液的0.5%~2%[1],其特点是胸液富含甘油三酯和乳糜微粒,病因多样,治疗上较为棘手.为此,我们收集了本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年~2006年2月住内科治疗,确诊为乳糜胸的患者15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
作者:秦天娥;欧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丹参粉针剂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丹参粉针剂0.8 g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VitB1、VitB12肌肉注射,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100 μg加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VitB1、VitB12肌肉注射,每日1次,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丹参粉针剂等药物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
作者:吴标良;王民登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分娩产妇 1394例,发生胎膜早破(PROM)210例,占分娩总数的15.06%,高于国内报道的10%[1].本文随机选取孕龄≥37周、头先露、胎膜早破者120例,并随机抽取同期条件相同且无PROM者120例进行对照研究,观察胎膜早破对分娩及母儿的影响,结果如下.
作者:张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