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柳华;覃兰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诊断比较困难.我们应用超高倍显微镜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柳华;覃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但由于其知识体系隐晦、概念抽象、代谢途径错综复杂,使学生感到既枯燥乏味,又难以理解记忆,甚至不少学生对生化课产生厌倦感,这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检验医学专业的信心.为此,我们在两年来的教学实践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探讨了一些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也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作者:邓益斌;唐任光;张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2001年~2005年2月,我们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美菲康)结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的中重度癌痛80例,取得满意镇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罗彪;黄世庆;张倬彬;梁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给氧对低氧血症危重患者氧代谢的影响及患者预后.方法将入住ICU的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采用常规治疗+静脉注射给氧,对照组18例单纯予常规治疗,观察静脉注射给氧前及给氧后4 h、24 h、3 d、7 d的氧利用率(O2UC),并观察患者转归情况.结果治疗组在给氧后24 h的O2UC渐下降,3 d后又逐渐恢复正常,而对照组在24 h时O2UC仍持续高水平,但3 d后突然下降(P<0.01),至7 d时已明显低于治疗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也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静脉注射内给氧可在短时间内纠正难治性低氧血症,改善组织氧代谢,有效降低病死率,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覃炳军;江东新;曾晖;蔡立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O)是经皮肤肝脏穿刺至肝内门静脉分支,选择性地进行胃冠状静脉插管,用栓塞材料闭塞血管,达到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是控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大出血的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1].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严重者往往有脾功能亢进,部分性脾栓塞治疗(PSE)可作为脾切除手术的替代疗法,又可保持脾脏所具有的功能[2].2003年6月至2005年1月我院将二者联合应用(双介入)治疗1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效果满意,因手术操作技术难度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其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蔡元雪;滕海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和锁骨钩钢板两种方法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近年来应用克氏针钢丝张带内固定治疗28例肩锁关节脱位和应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并发症,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住院费用、拔内固定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40例获平均16个月的随访,按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张力带组优15例,良3例,差10例,优良率64.3%.锁骨钩钢板组优10例,良2例,优良率10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但张力带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住院费用、拔内固定费用方面均较锁骨钩钢板组少.结论锁骨钩钢板具有优越的生物力学特性,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张力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仍是一种较好的补充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欧阳永生;黄贵读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胸膜粘连术是治疗自发性气胸复发的临床常用方法,我们自1998年以来应用滑石粉胸膜粘连术治疗老年继发性气胸31例,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韦思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经血液传播疾病是一类可通过血液、体液途经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它包括艾滋病(HIV)、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梅毒等20多种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是HBV、HCV和AIDS.我国是HBV的高发地区,HBV表面抗原的携带率为8%~20%,约有1.3亿人.HCV自90年代以来感染率也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3%.我国AIDS的流行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AIDS病毒感染者数量已位居亚洲第2位,世界第14位[1].医务人员每天接触各种疾病的患者以及患者的体液,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注意个人防护时常被锐利器损伤,被损伤暴露的皮肤粘膜接触到污染的体液时完全有可能被感染.随着当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蔓延,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性日趋严重,职业防护不容忽视.
作者:李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5例CCF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主要应用球囊导管,对较为复杂的病例还使用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等栓塞材料.结果本组12例成功闭塞瘘口且保留载瘤动脉通畅,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复发(6.67%).总治愈率为100%,通畅率为80.0%.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应力争解剖治愈,对复杂的CCF可联合应用球囊及GDC等栓塞.
作者:李国辉;李贵福;周军荣;陆秋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膈疝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主要发生于严重的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暴力事件,是比较严重的复合伤,误诊、漏诊较多[1],病死率也相对较高.我院1980年~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膈疝1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若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医护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所面对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护生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医护生的学习效果在医学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医护生的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涉及很多方面,本文仅就运用归因理论来提高医护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蔡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膝关节僵直畸形,是由于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或下肢骨折后,常因感染、手术、石膏固定等原因而引起股四头肌与周围粘连或关节内血肿机化而发生粘连造成的,其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度减少或消失.传统的功能锻炼方法是人工被动活动加主动锻炼,患者因疼痛剧烈难以配合,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我科于2003年 6月开始采用下肢HT-C型关节功能恢复器,即持续被动运动(简称CPM)辅助功能锻炼,同时加强临床护理,与传统方法对比,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敏昭;覃志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室和腰大池联合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入院行CT后,采用双侧脑室及腰大池穿刺置管外引流并尿激酶冲洗治疗,其中16例同时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每日脑脊液常规检查直至正常,脑室引流至脑脊液澄清,并以动态复查头颅CT确认血肿消失为标准.结果 32例患者中经CT复查无脑积水,脑室积血基本消失者29例(90.62%),发生梗阻性脑积水2例(6.25%),经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愈,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例(3.12%).31例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完全恢复6例(19.35%),生活自理14例(45.16%),需要帮助10例(32.26%),卧床1例(3.23%).结论脑室及腰大池尿激酶冲洗治疗脑室出血可大大降低病人的病死率和伤残率,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陈东亮;彭涛;谢庆海;蒙芝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治疗癌性骨痛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采用姑息性止痛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日益受到重视.除常用的化疗、放疗、激素治疗和阶梯性使用止痛药外,亲骨性的放射性核素已越来越多地用于癌性骨痛的治疗,其中153钐-乙二胺四甲基磷酸,即153Sm-EDTMP(简称153钐),在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1年至2004年应用该药治疗了63例恶性肿瘤多发骨转移骨痛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骨痛明显减轻,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黎秀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脑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出血性脑梗死(HI)是脑梗死的一个特殊类型,近年来随着CT及MRI在临床的普遍应用,以及抗凝与溶栓治疗的广泛应用,HI呈现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常常表现为脑梗死原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治疗困难,病死率高.探讨HI的危险因素,以期对其进行防治,有十分重要意义.2000年1月~2004年10月,我院经临床及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326例,其中HI 19例,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周龙平;覃远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意外事故中,颅脑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居高不下.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0月使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3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和IL-1β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和IL-1β在抗结核治疗前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经抗结核治疗50 d后TNF-α无显著变化,而 IL-1β经抗结核治疗30 d后显著下降;相关分析显示在抗结核治疗前TNF-α与IL-1β呈正相关.结论 TNF-α与IL-1β可能协同参与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过程,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结脑病情及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
作者:黄建敏;黄瑞雅;李雪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新福菌素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0例首诊鼻咽癌患者为治疗组,在放射治疗基础上加用新福菌素0.3 mg静滴,每天1次,5天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60例首诊鼻咽癌患者单纯放射治疗.照射剂量鼻咽肿瘤70~74 GY/7~7.5 W,颈部治疗量68GY,预防量50GY.结果鼻咽肿瘤在50 GY和70 GY时的消失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0.0%、96.7%和40.0%、80.0%,二者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过程中发生白细胞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0%和50.6%,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福菌素与放射治疗联合具有协同和增敏作用.
作者:梁平;李济培;王洪乾;何晓洪;甘赞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的临床治疗意义.方法把220例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118例),两组强化期均采用2HREZ方案抗痨治疗,治疗组加用GSH注射液,对照组加用肝泰乐等进行保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现肝损害和被迫中断化疗的情况.结果在强化期治疗中,治疗组出现肝损害14例(13.7%),而对照组出现肝损害34例(28.8%),由于肝损害严重而致使化疗中断的,治疗组有4例(3.9%),对照组有21例(17.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肺结核合并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病人可推行一般抗结核药物加用GSH进行保肝治疗.
作者:林剑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肺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无手术适应证、不能耐受手术或高龄病人不愿接受手术20例肺癌患者,应用以色列的CRYO-HITTM低温冷冻手术系统在CT引导下行经皮氩氦刀消融治疗术.结果本组病例均在CT定位下行氩氦刀靶向治疗,仅有3例有少量气胸、1例少量血胸,手术结束后测定CT值平均下降30~50 Hu,术后近期疗效满意,肿瘤缩小,7例胸痛消失,2例疼痛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CT引导下氩氦刀经皮靶向治疗肺癌是一个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手术安全可靠,术中尽量扩大低温冷冻范围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俞峰;姜良进;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