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外伤性骨缺损22例治疗体会

李坚

关键词:胫骨, 外伤性骨缺损, Ⅰ期植骨
摘要: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常见于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若早期处理措施不当,易导致骨不连接、肢体缩短、继发性骨感染和愈合后再骨折等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9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22例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酶和一氧化氮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酶速率法及一氧化氮硝酸还原法,对58例AOPP患者进行CHE、CK、CK-MB、LDH、ALT、AST、ALP、GGT活性及NO水平含量测定,同时检测30例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轻度中毒组CHE、CK、LDH和NO变化有意义.中度中毒组CHE、CK、CK-MB、LDH、ALT、ALP、GGT和NO变化有意义.重度中毒组全部受检酶和NO变化均有意义.结论中毒患者酶活性变化大及一氧化氮浓度增高与中毒的轻、中、重有密切关系,联合测定血清酶活性和一氧化氮浓度对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分型、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有参考作用.

    作者:唐任光;陈桂成;蒙少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无创鼻罩通气治疗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27例

    目的探讨无创鼻罩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炎、解痉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罩气道正压通气.结果经无创鼻罩通气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血压、血气等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所致呼吸衰竭意识尚清醒患者,及早干预可迅速改善病情.

    作者:陆斌;张国兵;夏应强;朱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

    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需终身抗凝治疗,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的发生.据报道与抗凝有关的出血及栓塞是换瓣术后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占所有换瓣术后并发症的75%[1].因此,正确地进行抗凝治疗是决定换瓣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为此,对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学会自我医疗监护,做到正确地进行抗凝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科2002年1月~2004年5月收治的113例人工机械瓣置换术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作者:姚锦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体会

    现代麻醉学始于1846年Morton成功地施行乙醚麻醉.随着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的麻醉学在短短160年中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临床二级学科,但麻醉学一直被认为是临床教学中的一门辅助课程,不被学生所重视,作为一名麻醉科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临床麻醉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黄泽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细胞凋亡在肝炎发病中的意义及治疗对策

    既往认为肝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现象,同肝脏大小、结构及功能的调节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肝细胞的异常凋亡(增强或减弱)与许多疾病的形成密切相关[1、2],包括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等.在各种急慢性肝损伤中也可观察到异常的细胞凋亡现象,如嗜酸性小体即肝细胞凋亡小体.目前已证明病毒感染、毒性物质、酒精和辐射等均可诱发肝细胞凋亡.特别是在病毒感染所造成的肝损害机制中,肝细胞的异常凋亡是主要机制之一,是肝细胞损伤的早期改变.下面就肝细胞异常凋亡及其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覃后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胫骨外伤性骨缺损22例治疗体会

    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常见于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若早期处理措施不当,易导致骨不连接、肢体缩短、继发性骨感染和愈合后再骨折等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9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22例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重症肺炎并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175例分析及护理

    重症肺炎是严重的呼吸系统病理损伤,可并发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是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加强对小儿重症肺炎病理生理过程的监护,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将我院儿科1983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并MODS 175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妥泰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妥泰(托吡酯,TPM)是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癫痫药物,国内外已先后对其进行了临床治疗对比研究[1,2],证明TPM对多种发作类型均有效.现将我院从2002年2月~2004年6月对11例癫痫患者给予TPM治疗,其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农杭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体断面解剖学与临床结合科教新动向

    人体断面解剖学开始于16世纪,至今已深入发展至层厚仅0.1 mm的数字人体研究.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深厚的人体断面解剖学知识,从而使人体断面解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对于这门新生的学科,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是人们共同关注和不断探索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供同行参考.

    作者:黄秀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将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每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 g/次,每日2次,甲硝唑0.4 g/次,每日2次,疗程1周.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因不能耐受甲硝唑的胃肠道反应而改用替硝唑治疗.二个月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49%;对照组治愈率51.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81,P<0.01).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组阳性率7.32%,对照组阳性率36.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1).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许静亚;张兆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CT扫描两组健康人员的肝脏,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分别为75 ml及100 ml.结果造影剂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的时间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小剂量造影剂是螺旋CT肝脏扫描检查的佳选择.

    作者:谢雪芬;陈双庆;吴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2例细菌感染患儿(观察组)及20例健康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观察组各种疾病的CRP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2例患儿中,CRP阳性59例,阳性率95.2%;白细胞水平升高51例,阳性率82.3%.两种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庆红;华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护士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护理专业要求护士要有圣洁、仁爱的心灵,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工作的能力,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相应的职业礼仪,良好的人际交往[1].作为培养护士的学校和老师,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打针发药,而是应该培养出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健康心理品质和外在的、具有各种突出能力的学生,使之毕业后才能胜任护理工作.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既教书又育人来促进和提高护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管理学生被看作是份内事,任课老师是否也该参与授课班级学生的素质培养呢,答案是肯定的.十余年来,笔者先后担任过三种专业两个层次的班主任,承担<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 <内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任务,接触的班级和学生较多,接触的时间也较长,在促进护士素质的形成方面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作者:陈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27例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是胆囊良性疾患致死重要、直接的原因.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易发生胆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2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陈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也不断增加,但仍有近8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地预防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帮兰;丁月华;吕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已广泛运用于治疗儿科免疫性疾病,并且临床应用指征也日益扩展.新生儿临床也应用IVIG防治某些疾患,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年IVIG在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曾华;吴曙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40例临床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是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我院1994年1月~2004年1月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2例,其中40 例因合并并发症而进行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就其治疗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香砂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目的观察中药香砂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2例给予香砂六君汤加味,每天1剂,复渣分2次口服;对照组30例用吗丁啉片,每次10 mg,日3次,饭前15 min口服,.均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8.6%、95.3%,与对照组40%、70%相比疗效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香砂六君汤加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黄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口服血府逐瘀胶囊,2次/日,2.4g/次.对照组30例,口服维脑路通片,3次/日,0.2 g/次.两组均用药四周.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6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显效率为43.3%.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42 P>0.05),而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9 P<0.05 ) 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黄忠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SGF检测对恶性胸腹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浆膜腔积液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判断其性质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检测胸腹腔积液中的肿瘤标志物,对鉴别其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为此,我们对TSGF(肿瘤相关物质)鉴别良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韦振空;马吉联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