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肾功能损害的研究

赵龙

关键词: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肾功能, 血尿素氮, 血肌酐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05例HIE患儿(观察组)和50例正常新生儿作尿素氮(BUN)及肌酐(Cr)检测,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05例HIE患儿中血BUN>7.14 mmol/L 48例,占45.71%,血Cr>88.4μmol/L 71例,占67.62%.HIE组血BUN、C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度HIE 组血BUN、Cr显著高于轻度HIE组(P<0.05或<0.01),重度HIE组BUN显著高于中度HIE组(P<0.05).结论新生儿HIE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血BUN、Cr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HIE程度越重,血BUN、Cr值越高.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精子症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特发性无精子症与Y染色体微缺失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对13例特发性无精子症进行Y染色体AZF区域的基因微缺失检测.结果 13例中发现AZFb缺失1例,AZFc+AZFd缺失1例.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是无精子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舒爱娥;郑军;罗汉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体会

    现代麻醉学始于1846年Morton成功地施行乙醚麻醉.随着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的麻醉学在短短160年中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临床二级学科,但麻醉学一直被认为是临床教学中的一门辅助课程,不被学生所重视,作为一名麻醉科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临床麻醉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黄泽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对盆腹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4月共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48例,结果成功切除肿瘤47例,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文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27例临床分析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严重阶段,是胆囊良性疾患致死重要、直接的原因.具有起病急、进展迅速、易发生胆源性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MOSF)、病死率高的特点.我院1998年4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27例,现就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陈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甲亢患者的脑电图及经颅多谱勒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Hyperthyroidism)患者的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脑电图(EEG)及经颅多谱勒(TCD)技术检查30例甲亢患者并与35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结果甲亢患者EEG、TCD异常率分别为68%和100%,EEG表现为广泛轻度及中度异常,无重度及局限性异常.TCD表现多支或单支脑血管血流速度不同程度增快,频谱加快,收缩峰高尖锐利,有的伴有血管杂音.结论本病同时存在脑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改变,EEG、TCD检查对发现甲亢所致脑功能损害,脑血流速度增高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梅;杨梅英;吴碧丽;赵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老年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健康体检组(65例)和确诊的老年恶性肿瘤组(74例)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TSG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治疗后TSGF 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TSGF含量明显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浅议医院财务风险与对策

    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深入,医疗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医院的财务风险也在加大,财务风险是指医院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原因,造成实际财务收益发生差异和经济损失.财务风险不但影响医院正常资金运转,也损害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严重时可使医院陷入危机.财务风险是一种客观的经济现象,重要的是通过什么措施化解、规避和分散风险把风险降至低.

    作者:韦元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波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宫颈糜烂

    目的探讨微波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3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4例,两组均采用CYP-Ⅲ微波综合治疗仪行宫颈微波凝固手术,术毕治疗组使用2%磺胺嘧啶银乳膏涂抹创面,以后隔日门诊涂药1次,5次为一疗程.对照组术后使用碘伏消毒创面.嘱两组患者禁房事3个月,1个月内不作重体力劳动,保持外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盆浴.术后8周随访检查,记录两组阴道排液量、术后出血时间及检查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联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宫颈糜烂操作简便、疗程短、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甄学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静脉丙种球蛋白在新生儿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 已广泛运用于治疗儿科免疫性疾病,并且临床应用指征也日益扩展.新生儿临床也应用IVIG防治某些疾患,并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年IVIG在新生儿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曾华;吴曙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预防肘内翻畸形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多发生在10岁以下,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占儿童肘部损伤60%~70%[1],治疗不当容易发生肘内翻畸形.我院自1998年至2004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新鲜闭合骨折,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造影剂在螺旋CT肝脏扫描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CT扫描两组健康人员的肝脏,注射造影剂的剂量分别为75 ml及100 ml.结果造影剂剂量的增加,对肝脏的峰值及肝脏峰值出现的时间无显著的影响.结论应用小剂量造影剂是螺旋CT肝脏扫描检查的佳选择.

    作者:谢雪芬;陈双庆;吴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胫骨外伤性骨缺损22例治疗体会

    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常见于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若早期处理措施不当,易导致骨不连接、肢体缩短、继发性骨感染和愈合后再骨折等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9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22例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23例误诊原因分析

    结核病系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可侵害各器官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遍及全世界,发病率很高.全球结核病疫情至今仍未控制,并有回升趋势[1].结核性脑膜炎多在人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诱发起病.误诊时有发生.现将我院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误诊的23例分析如下.

    作者:黄日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手术切口粘帖法400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不用缝线缝合而用粘帖的可行性.方法将普外科各类手术病人4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0例手术切口缝合皮下组织后,不用缝线,而用3L医用胶贴剪成0.5 cm宽,长5cm,间断粘贴皮肤.对照组200例按传统方法缝合皮肤.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轻,200例患者中仅16例用强痛定,8例服止痛片,止痛剂使用率为12.0%,而对照组中84例使用强痛定,25例服止痛片,止痛剂使用率为54.5%,观察组止痛剂使用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1.38,P<0.01),住院日期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术切口皮肤缝合用3L医用胶贴来代替缝线是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而又能减少病人住院费用的方法.

    作者:郁林海;胡金花;徐一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无创鼻罩通气治疗COPD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27例

    目的探讨无创鼻罩通气治疗COPD所致呼吸衰竭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在常规抗炎、解痉等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罩气道正压通气.结果经无创鼻罩通气治疗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率、血压、血气等治疗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COPD所致呼吸衰竭意识尚清醒患者,及早干预可迅速改善病情.

    作者:陆斌;张国兵;夏应强;朱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6例诊治体会

    腹部手术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较早出现的并发症,常于较大的腹部手术后出现.该类患者临床表现有其特别之处,处理亦与其他肠梗阻不同.本文对我院1996年以来收治住院的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26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达武;姚振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马桑果中毒15例的抢救体会

    马桑果是一种有毒植物,在陕南农村马随处可见,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常因不懂其毒性而采食后发生中毒[1].我院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共收治马桑果中毒15例,全部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我镇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因马桑果中毒而急诊入院儿童,男10例,女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岁,食用马桑果至就诊时间0.5~5小时,平均2.4小时,中毒时间集中在5~7月份.

    作者:刘有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2例细菌感染患儿(观察组)及20例健康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观察组各种疾病的CRP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2例患儿中,CRP阳性59例,阳性率95.2%;白细胞水平升高51例,阳性率82.3%.两种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庆红;华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应用维生素D治疗儿童佝偻病的合理性分析

    目的评价应用维生素D治疗小儿佝偻病三种给药方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选取应用维生素D治疗的儿童佝偻病156例,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法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各组的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以口服鱼肝油+钙剂的给药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率低,较其它给药方法无论在治疗效果还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临床上应用维生素D治疗小儿佝偻病时,应予短期补钙,以提高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结肠造口的护理体会

    因肠癌或外伤等在腹部开设人工肛门的患者(简称人造口病人),由于人工肛门(简称为造口)无正常肛门的控便功能,无便意或便意不明确,排泄无节制,无定时,稍不注意稀便就会污染床单、衣物[1]刺激局部皮肤使其破损糜烂,恶臭难闻,给生活、工作、社效带来不便.为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帮助其树立健康的心理,过正常健康的生活.造口的护理是否得当对病人的心理和生活影响很大[2],掌握造口的护理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科自2002年3月~2004年3月共行15例结肠造口,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吴柳华;张宏;高雁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