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48例临床分析

周文生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 卵巢良性肿瘤
摘要: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具有术中出血少,对盆腹脏器干扰小,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我院2001年7月至2004年4月共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48例,结果成功切除肿瘤47例,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在护士素质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护理专业要求护士要有圣洁、仁爱的心灵,无私奉献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独立工作的能力,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相应的职业礼仪,良好的人际交往[1].作为培养护士的学校和老师,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打针发药,而是应该培养出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健康心理品质和外在的、具有各种突出能力的学生,使之毕业后才能胜任护理工作.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既教书又育人来促进和提高护士素质.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管理学生被看作是份内事,任课老师是否也该参与授课班级学生的素质培养呢,答案是肯定的.十余年来,笔者先后担任过三种专业两个层次的班主任,承担<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 <内科护理学>等课程教学任务,接触的班级和学生较多,接触的时间也较长,在促进护士素质的形成方面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作者:陈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外科气管插管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教育领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课堂上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在实施现代教学中,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已经成为发展的方向之一.目前在临床外科教学中应用较普遍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模拟演示和呈现,应用这项技术可以达到实现个别化教学模式的目的,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与突破.

    作者:凌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马桑果中毒15例的抢救体会

    马桑果是一种有毒植物,在陕南农村马随处可见,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常因不懂其毒性而采食后发生中毒[1].我院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共收治马桑果中毒15例,全部抢救成功.现将抢救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5例均为我镇自1995年5月~2003年7月因马桑果中毒而急诊入院儿童,男10例,女5例,年龄4~12岁,平均年龄7.5岁,食用马桑果至就诊时间0.5~5小时,平均2.4小时,中毒时间集中在5~7月份.

    作者:刘有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丙种球蛋白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紫癜性肾炎1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静脉丙球)、环磷酰胺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21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例,用常规治疗,加泼尼松、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泼尼松、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结果治疗组,尿蛋白转阴时间短(P<0.05),复发少(P<0.05).结论此种方法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满意.

    作者:马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腋路胸大肌下硅胶囊假体隆乳术围手术期护理

    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由脂肪组织、腺体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表面覆有皮肤、其基底贴附于胸大肌筋膜的浅面.年轻时乳房主要由大量腺体组织和少量脂肪组织组成,所以质地坚韧.随着年龄增长,腺体组织逐渐被脂肪替代而变得松弛下垂.也有的是哺乳后乳房萎缩或因发育问题外形不尽完美.近年来随着隆乳手术在技术上的进展,要求整形美容的人日渐增多.硅胶囊假体植入隆乳术是当今能取得良好美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江苏省施尔美整形美容医院自2001年6月~2004年5月3年中,共做假体隆乳术834例,其中仅有2例因术后按摩不当,形成乳房纤维囊挛缩而行挛缩松解术外,其余均获成功,手术效果十分满意.本文就硅胶囊假体隆乳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徐国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一家系亚硝酸盐中毒12例诊治体会

    亚硝酸盐中毒在20世纪比较常见,但近年随着<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严格执行和对亚硝酸盐生产、使用单位和个人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亚硝酸盐中毒在临床已逐年少见,致使许多年轻的临床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诊治经验.现将我院近收治的亚硝酸盐中毒12例诊治经过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清肿瘤相关物质群的测定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老年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健康体检组(65例)和确诊的老年恶性肿瘤组(74例)治疗前后血清中TSGF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TSGF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治疗后TSGF 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论 TSGF含量明显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作者:王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临床麻醉学教学的体会

    现代麻醉学始于1846年Morton成功地施行乙醚麻醉.随着医学其他学科的发展,作为边缘学科的麻醉学在短短160年中得到飞速发展,成为临床二级学科,但麻醉学一直被认为是临床教学中的一门辅助课程,不被学生所重视,作为一名麻醉科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临床麻醉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作者:黄泽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

    随着诊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抢救成功率也不断增加,但仍有近80%左右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早期良好的康复护理训练,可有效地预防废用综合征、误用综合征的发生.我院自2001年1月~2003年1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帮兰;丁月华;吕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高压氧治疗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由于昏迷时间长,常伴有肺部感染,为抢救病人生命而行气管切开,但气管切开又无法按常规戴面罩行高压氧治疗.为此,我科用改装后的呼吸机接头吸氧三通管相连接,装改装后的呼吸接头插入气管套管内,采用二级减压阀开放式持续供氧的方式,实施高压氧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覃少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pH值的培养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pH值的低糖DMEM培养液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培养的影响,寻找适宜MSCs生长的培养液的pH值.方法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传代技术以及光、电镜技术和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查方法,观察不同pH值的低糖DMEM培养液对MSCs生长、增殖、形态的影响.结果培养液的pH值在7.2~7.4之间时,MSCs生长活跃,增殖速度极快,无接触抑制,镜下细胞呈单一梭形外观的成纤维细胞,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pH值大于7.4时,MSCs逐渐停止增殖,镜下细胞膜贴壁展开、边缘卷曲,细胞面积变大为正常的数倍,形态极不规则.pH值在7.1~7.19之间时,变化不大,仅增殖速度稍减慢.pH值小于7.1时,MSCs生长增殖速度亦明显减慢,镜下细胞逐渐从培养瓶壁脱落,成为圆球形悬浮细胞.结论 MSCs对碱性的培养液较敏感,稍偏碱即影响生长增殖,对酸性的培养液则有一定的耐受.使用培养液前有条件也好用pH计测定pH值,同时注意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培养瓶中培养液的颜色,以便及时换液.

    作者:杨劲松;杨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36例肝损伤诊治体会

    肝损伤大多病情危重,转运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从1994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肝损伤36例,占同期腹部脏器损伤17.2%,现将诊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伟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粘连性肠梗阻85例防治体会

    粘连性肠梗阻大多继发于手术、腹腔炎症、外伤出血等,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成为机械性肠梗阻首要病因已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认可,也是外科临床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收治粘连性肠梗阻病例85例,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余世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精神病人潜在性暴力行为因素及护理对策

    精神病人因各种因素出现暴力行为,如伤人、毁物等,在多种精神病病人中都可发生,而绝大多数有一定危害性,可以致伤、致残,严重者可致死亡.因此,暴力行为是一种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对潜在性的暴力行为如能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则可防止或减少暴力行为的发生,故对潜在性暴力行为的护理尤为重要,我院2003年1~11月份收治455例住院精神病人,其中有潜在性暴力行为36例,现将其发生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胫骨外伤性骨缺损22例治疗体会

    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常见于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若早期处理措施不当,易导致骨不连接、肢体缩短、继发性骨感染和愈合后再骨折等并发症.我院于1994年9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22例胫骨外伤性骨缺损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钛网在上颌窦顶壁粉碎性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

    上颌窦顶壁因为骨质菲薄,在头面部外伤时易发生骨折.上颌窦顶壁粉碎性骨折时,常导致眼球内陷,出现复视和面部畸形,手术复位较困难,治疗棘手.本文报道钛网作为修补材料用于上颌窦顶壁粉碎性骨折手术复位的效果.

    作者:项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方法将82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每日1次,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1.0 g/次,每日2次,甲硝唑0.4 g/次,每日2次,疗程1周.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3例因不能耐受甲硝唑的胃肠道反应而改用替硝唑治疗.二个月后复查胃镜、检测幽门螺杆菌并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0.49%;对照组治愈率51.2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81,P<0.01).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检测治疗组阳性率7.32%,对照组阳性率36.5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0.25,P<0.01).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药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许静亚;张兆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丹参饮加减治疗胸痹97例临床观察

    祖国医学的胸痹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劳累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等均属胸痹范畴.而祖国医学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有独到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林海;叶长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儿童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胶体金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2例细菌感染患儿(观察组)及20例健康儿(对照组)的血清CRP含量,同时进行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观察组各种疾病的CRP检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2例患儿中,CRP阳性59例,阳性率95.2%;白细胞水平升高51例,阳性率82.3%.两种检测阳性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P检测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曾庆红;华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型病毒性肝炎代谢功能紊乱状况与营养治疗现状

    肝功能衰竭在国外多由酒精或中毒引起,在我国则几乎都是由嗜肝肝炎病毒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都可发展为重型肝炎(重肝)[1].重肝虽然只占全部病毒性肝炎的0.2%~0.5%,但由于其病死率高而早已引起广泛重视[2].急性重肝多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亚急性和慢性重肝92.8%是由HBV引起, HAV引起重肝较罕见[3~5].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或HBV/HCV重叠感染可使肝炎重症化[6].过去对重肝引起严重营养障碍并互为因果以及对重肝的营养治疗均重视不够,对重肝时枯否氏细胞功能障碍易合并严重感染致内毒素血症以及酗酒、过劳等诱因[7]参与或促进肝昏迷的发生等认识也不足.因此,弄清重肝时肝功能紊乱状况及重视营养治疗,对重肝的治疗预后和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涂燕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