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500例临床分析

廖丹英

关键词:药物流产, 人工流产, 药流, 无痛人流术, 终止早孕, 镇痛方法, 伍米索前列醇, 无创伤性, 并发症, 负压吸宫术, 妇产科门诊, 用药方法, 应用, 医务人员, 米非司酮, 口服, 技术水平, 操作, 有利弊, 疼痛
摘要:药物流产(药流)就是使用药物而达到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米索)口服.由于口服用药方法简便,不需宫内操作,无创伤性,因此应用的人越来越多.我院自1994年开始采用药流,通过观察发现,药流所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也相应增多.人工流产(人流)是采用传统的负压吸宫术来终止早孕的一种方法,由于其宫内操作,有创伤性、疼痛.因此,由于药流的兴起,人流术渐受冷落,但随着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手术镇痛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痛人流术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人流术后的并发症也较药流术及少,两者各有利弊.现将4年来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行药流及人流术各250例,分析报道如下.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莫西林珍稀胃片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联合珍稀胃片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采用阿莫西林加珍稀胃片联合疗法,阿莫西林100mg/(kg*d),分3次口服,疗程2~4周;珍稀胃片1~2片,每日3次,疗程6~8周.结果:50例中上腹部疼痛3天内缓解率达80%,胃溃疡愈合率为58%,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75%,总有效率达92%,HP根治率为72%.结论:两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黄瑜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16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16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原因.方法:收集近10年来经脊液涂片或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病例84例,分析其中16例是怎样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原发性淋巴瘤的.结果: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的误诊率为19.0%,16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5例误诊为结脑,4例误诊为病脑,2例误诊为神经症,2例误诊为脊髓肿瘤,1例误诊为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误诊为淋巴瘤.其中10例靠脑脊液找到隐球菌,6例经病理证实.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极易误诊为结脑、病脑、神经症、脊髓肿瘤、播散性脑脊髓炎、淋巴瘤,反复多次脑脊液找隐球菌、诊断未明前慎用激素以及必要时活检是防止误诊的有效措施.

    作者:荣良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利用食道起搏鉴别低钾血症酷似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一例

    病例介绍 患者 ,女性 ,32岁 ,双下肢无力 ,行走困难14小时于2001年10月28日入院 .检查 :血压110/70 mmHg , T 36.6℃,心率10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无病理性杂音,两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关节无红肿及压痛.检查血K+3mmol/L.临床诊断:周期性麻痹.

    作者:冼秀无;凌佩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385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绝经年限与出血时间和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病理分析.结果:内分泌失调是绝经后阴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占42.60%;其次是炎症,占30.39%;恶性肿瘤占23.12%,且患者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长,出血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要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的体检工作,及时治疗相关疾病,早期诊断恶性肿瘤.

    作者:祝惠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利多卡因氟哌利多减轻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的研究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氟哌利多在减轻插管时(后)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38例)和实验组(B组,34例),比较两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时(后)收缩血压(SBP)、心率(HR)和心率与收缩血压乘积(RPP),并观察心电图(ECG)情况.结果:SBP、HR和RPP两组于诱导前、诱导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插管时、插管后A组后均显著高于B组(P<0.05或<0.01);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A组非常显著高于B组(P<0.01),但室性早搏频发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氟哌利多能有效地预防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副反应.

    作者:庾俊雄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降纤酶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全部病例按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和32例,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应用国产降纤酶治疗.对照组单用常规治疗结果:降纤酶可阻止进展型脑梗死进一步恶化,无明显副作用,至28天显效率分别为61.54%和15.62%,有效率分别为82.69%和40.62%,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降纤酶为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高先彬;郭锐;陈兴祥;王相亭;石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全肺切除术11例的护理

    全肺切除后,由于肺组织的减少,使氧交换面积明显降低,致使肺功能丧失,影响呼吸循环,其并发症远高于肺叶切除术,如呼吸道感染,切口疼痛刺激、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短时间内输入大量的液体均可诱发呼衰,甚至心衰.自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我们共行全肺切除手术11例,占同期肺疾病手术的25%.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现就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时宗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鳞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的防治

    通过观察分析36例采用鳞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失败的病例,发现自行退钉、钉折断及钉进入盆腔为固定失败的三种主要类型,认为掌握好适应证,术前进行股骨牵引,禁止过早下床活动、术后穿T字鞋及熟练掌握内固定技术等可以减少或避免固定失败的发生.

    作者:陈永和;杨道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护理

    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开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被广泛用于诊断和治疗肺、胸膜、心包、膈肌等各种疾病,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我科自2000年5月开始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小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输注速度与不良反应

    目的:探讨减少使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200例在门诊使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的患者,通过减慢和加快输液速度进行观察.结果:输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输注速度有非常显著的关系,输液速度快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输液速度慢时明显增多(P<0.01).结论:减慢输注速度可减少或避免使用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

    作者:邓爱春;黄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44例

    目的:探讨凝血酶在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设凝血酶治疗组(n=44)及常规治疗组(n=42),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95%) 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 (76%) (χ2=6.64 ,P < 0.01).止血时间治疗组(1.2±0.8)日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2.3±0.6)日(t=7.237,P<0.01).结论: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止血时间快,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汉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同抗凝剂和取血方式影响血小板计数准确性的探讨

    为了解抗凝剂EDTA-K2、EDTA-K3和不同取血方式对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取80名健康大学生(年龄20~23岁,男性)静脉血4ml分别加入EDTA-K2和EDTA-K3抗凝试管中各2ml,经检测结果发现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用注射器取4ml静脉血:一种方式带针头加入EDTA-K3抗凝试管2ml,另一种方式拔掉针头加入EDTA-K3抗凝试管中2ml,经检测结果发现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血小板计数时采用EDTA-K2或EDTA-K3抗凝均可,但注射器针头应拔掉才能把血加入抗凝试管中.

    作者:刘健;唐未名;张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脾网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目的:探讨自织脾网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织脾网罩对8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将网罩罩住脾脏两极并拉紧,打结,使脾脏裂口受压合拢达到止血目的.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经卧床休息2周并予止血药物,抗生素等治疗后,未发生再出血,恢复顺利.结论:采用脾网罩治疗创伤性脾破裂,只要掌握其适应证,是一种方法简单、实用、取材方便、止血有效的方法.

    作者:包聿祥;陈明;郑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儿童性病20例临床和治疗分析

    回顾分析近3年来的20例儿童性病,年龄在6个月~12岁之间,男、女比例为1∶4,其中非淋菌性尿道(阴道)炎(NGU)、淋病(GU)、尖锐湿疣(CA)、生殖器疱疹(GH)之比例为:9∶7∶3∶1.传染源基本上来源于双亲,为间接感染.20例儿童性病明确诊断后,给予规则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很低.

    作者:程鹦茹;徐怀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下颌骨骨折50例内固定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50例下颌骨骨折的诊治方案和内固定的应用.方法:针对各型下颌骨骨折,采取相应的切开复位和内固定方法以恢复咬合关系,加快骨愈合.结果:50例中咬合关系完全恢复45例,治愈率达90.0%,咬合关系明显改善5例,占10.0%.结论:采用内固定治疗各型下颌骨骨折,可使面部外形恢复与大限度的功能复位.

    作者:姜汉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癌穿孔24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穿孔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对本院24例胃癌穿孔病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其中8例行单纯修补术,2例在穿孔修补术后3周早期施行二期根治性手术,3例行穿孔修补加胃空肠吻合术,7例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4例行胃癌根治术.结果:本组死亡4例,其余病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13.2,25.1个月.结论: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黄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5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开颅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1年行开颅去除骨瓣减压术56例,比较大剂量使用激素及脱水剂在防治术中急性脑膨出中的作用.结果:本组资料提示,CT显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消失,中线结构移位<10mm,经上述处理效果较好,但中线结构移位>12mm,GCS评分较低则效果不明显.结论:对颅内血肿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移位<10mm经大量激素及脱水剂治疗,积极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而中线结构移位>12mm,GCS评分较低提示保守治疗为佳.

    作者:缪锦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涂片查找抗酸杆菌的方法改进

    对涂片直接镜检查找抗酸杆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痰标本中加入一定量的20%的85消毒液,振荡混均,室温下放置20分钟,3000转/min离心20分钟,弃上清液,留一滴混匀涂片,干燥后,作抗酸染色.此方法消毒效果可靠,操作简便,灵敏度比传统方法提高.

    作者:张金华;杨淮明;刘小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伴慢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解除髋关节疼痛,保持关节稳定,改善关节的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但行双侧置换术术后护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多.我科对2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进行了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碕;陆艳霞;苏小梅;岑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YQ-P型褥疮垫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

    褥疮的发生原因有压力、剪力、摩擦力和潮湿,压力是主要因素.当局部持续受压,组织毛细血管循环障碍,造成缺血坏死而形成褥疮.褥疮在各科中都可发生,不但增加病人痛苦,也容易增加感染机会,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同时还延长病人住院时间,增加病人医疗费用及护理人员的人力投入.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科自1994年以来在护理中使用YQ-P型褥疮垫(上海三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由气垫床、连接导管及气泵组成)预防褥疮均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耀婵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