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2例的急救及护理

梁爱群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碳氧血红蛋白, 氧合血红蛋白, 亲和力, 呼吸道吸入, 刺激性气体, 组织缺氧, 重要器官, 血流分布, 携氧能力, 血液, 吸收, 无色, 无臭, 人体, 解离, 合成, 肺泡
摘要: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于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因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重要器官与组织缺氧(1)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狂犬病暴露者狂犬疫苗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狂犬病系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至今仍无特殊治疗方法,因此,被狂犬咬伤后尽早接种狂犬病疫苗免疫是预防狂犬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效果,探讨在免疫注射预防狂犬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现就我县1999年至2000年2例狂犬病例暴露者免疫失败原因作一分析,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方法:选择12例未使用激素治疗的初诊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和1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糖耐量试验,分别测定0、30、60、120分钟时的血糖、血胰岛水平及胰岛敏感指数.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组与对照组比较,0、120分钟时的血糖无显著变化(P>0.05),而30、60分钟时的血糖较对照组高(P<0,05),服糖后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存在胰岛素抵抗.

    作者:刘继华;刘秋莹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儿童药物性血尿2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致血尿的临床表现及药物种类.方法:对21例儿童药物性血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儿童药物性血尿可伴有皮疹(24%),淋巴结肿大(38%),发热(28%),肾区不适(18%),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8%)等表现.与血尿有关的药物包括抗生素(57%).其中先锋Ⅵ(48%),感冒通(33.3%),退热片(14.2%),混合用药(9.5%).及时停药全部预后佳.结论:药物可通过直接肾毒性、变态反应引起肾脏损害.抗生素是引起儿童药物性血尿的主要药物,尤其是先锋Ⅵ,小儿临床中不可滥用.

    作者:徐烈媛;陈斌华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创伤后急性阑尾炎三例报告

    我科1991年1月~2000年6月共收治创伤后急性阑尾炎3例,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15~59岁.均有明显腹部钝性创伤史,伤前均无阑尾炎发作和腹痛.合并头部损伤1例.多处软组织挫伤2例,创伤至引发急性阑尾炎时间为1~4天.

    作者:陈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76例

    目的: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76例的经验。方法:采用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配合西医对症支持疗法。结果:治愈54例,治愈率为71.1%,显效22例,显效率为28.9%,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减轻病势,缩短病程,预后良好,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步策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浓度变化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8例HIE组和12例对照组均于生后48h内抽取股静脉血,同时对HIE组做腰穿抽取脑脊液,测定胆红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IE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为107.80±51.74μmol/L,脑脊液胆红素为9.84±3.83μmol/L;血清胆红素和脑脊液胆红素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与轻度HI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与中、重度HIE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IE患儿血清胆红素和脑脊液胆红素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增高,因此治疗HIE应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单从娟;姜秀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控释硝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安全性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控释硝苯地平对高血压病患者降压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102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48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10mg,q12h;B组54例,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20mg,q 12h.比较两组服药前后血压控制情况,两组在1周内没有达到控制血压的患者加服其他类降压药物,并退出试验.结果:①两组降压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②对谷丙转氨酶(ALT)、尿素氮(BUN)、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激酶(CK)均无影响;③B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A组(P<0.01),未发现心脏毒性现象.结论:对我国南方人种的高血压病患者,口服控释硝苯地平片10mg,q 12h,其降压作用与口用20mg,q12h相同,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病人乐意接受治疗.

    作者:黄海忠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的护理体会

    氯胺酮为一种新的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药,能选择性地阻断痛觉冲动向丘脑和皮层的传导,麻醉迅速,持续时间短,是我院目前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1999~2000年我院对48例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实施护理,无一例因术后护理不当而发生意外.现将其观察护理及并发症的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黄忠清;何翠香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监护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AMI)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导致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1).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如果在药疗基础上同时施以心电监护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其病死率.

    作者:农花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梗死33例降纤酶治疗的观察护理

    脑梗死是各类脑血管病发病之首,好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我科2000年月~2001年2月应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病人33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作者:罗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微波止血在扁桃体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微波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我科于1999年3月至2000年6月应用WNZ-IC型微波治疗仪处理32例扁桃体手术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可靠,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守学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小学生碘缺乏病调查

    选择那坡县5所小学8~10岁小学生409人为调查对象,进行甲状腺触诊、测定尿碘及测定相应居民区碘盐含量、碘缺乏病知识普及问卷.结果显示,小学生甲肿(Ⅰ度)率为6.8%;居民食盐碘含量合格率为97%,小学生普遍知道缺碘引起甲状腺肿大,吃碘盐能有效预防.

    作者:陈栩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病,病情重且复杂多变,病人往往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困难,护理复杂,死亡率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观察病情要及时、准确、认真,护理原发病的同时积极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我院1999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出现并发症者16例,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妍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损伤性脑肿胀14例

    目的:分析探讨并发损伤性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来采用扩大式翼点入路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损伤性急性大脑半球肿胀14例.结果:扩大翼点入路去大骨瓣减压治疗,病死率为42.9%,治愈好转率为57.1%.结论:有效、充分地减压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韦以存;李廷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交通事故骨与关节损伤368例分析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骨与关节损伤的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368例病人的职业、致伤车种、受伤方式、损伤类型及治疗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6例,死亡2例,伤口一期愈合率90.2%.结论:伤口彻底清创,骨折早期内固定,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处理骨与关节损伤的有效措施.

    作者:谢水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鼻内窥镜手术中处理病变中鼻甲的意义

    目的:研究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在4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FESS中,对病变中鼻甲适当处理,并术后观察中鼻甲、筛窦术腔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中鼻甲恢复正常31例,发生粘连9例;上颌窦口开放33例,狭窄7例,病变中鼻甲大多恢复正常.结论:在FESS中,适当处理病变中鼻甲,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作者:蓝建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600例老年人尿糖血糖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尿糖、血糖分布和糖尿病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对600例老年人(测定组)采用尿糖试剂带测空腹尿、葡萄糖氧化酶法测空腹血,并与50岁以下的对照组600例作对照比较.结果:两组间尿糖和血糖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糖尿病患病率测定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应同时检测尿糖和血糖,以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黄燕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22例的急救及护理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气体,经呼吸道吸入人体后,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碳氧血红蛋白,随血流分布于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200~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合血红蛋白慢3.600倍,因而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导致重要器官与组织缺氧(1)

    作者:梁爱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脑卒中急性期甘露醇用量的临床探讨

    通过对472例脑卒中急性期的甘露醇用量随机分组临床观察,发现小剂量组(即20%甘露醇注射液125ml/次)的显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次),且病死率更低,说明脑卒中急性期甘露醇用量以小剂量为宜.

    作者:蒲泉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 无水酒精注入改良法治疗阴道囊肿16例的效果

    目的:探讨无水酒精注入改良法治疗阴道囊肿的效果.方法;局部常规消毒后注入无水酒精2~10ml,不吸出.结果:一次治愈率为75%,二次治愈率为25%,总治愈率达100%,经3个月以上随访无复发.结论:无水酒精注入改良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陈明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