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纳洛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温志平

关键词:纳洛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有效率为75.0%,有效病例在住院期间休克得以纠正并存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及早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有良好效果,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右江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995~2000年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对田东县各类生活饮用水共147份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总数合格率22.45%,大肠菌群合格率27.21%,游离余氯合格率23.13%,对采集和检测水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李少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两种用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两种用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和口服与氧氟沙星全程静脉滴注.结果:氧氟沙星序贯疗法组有效率为85.2%,氧氟沙星全程静脉滴注组有效率为84.6%.结论:两种用法其治疗效果无差别.

    作者:陈燕玲;李平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肠损伤一期手术的选择(附16例报道)

    结肠损伤在腹部创伤外科中为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可采用一期或二期手术方式.文章从16例结肠损伤一期手术均获治愈的实践,总结了结肠损伤一期手术治疗的要求:①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在6小时内,腹腔污染轻,肠管炎症水肿轻;②病人全身情况好,年龄为青壮年,无多发且严重的合并伤及休克.同时,裂口大小在2cm内,裂口数目不超过2个,以及相应的肠系膜和血管弓无受损,则可行一期结肠修补术.

    作者:刘凯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0例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开放手术切除前列腺疗效确切.但由于病人多为高龄,手术并发症有时较严重,其中以术后大出血常见,故手术方式及术中严密止血和术后防止出血一直是探讨的课题.本院自1992年元月~2000年元月共进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0例,均采用膀胱颈缝扎法或加膀胱颈悬吊术,远期疗效好.临床资料本组80例,年龄大78岁,小50岁.病程长10余年,短半年.临床表现均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等,尿线变细,尿滴沥.肛检前列腺增大Ⅰ度15例,Ⅱ度55例,Ⅲ度10例,均B超检查证实.合并残余尿感染20例,膀胱结石7例,合并冠心病12例,1例急性阑尾炎入院,阑尾切除术后因排尿障碍第12天行前列腺摘除术.1例因尿潴留行膀胱造瘘术至膀胱腹腔瘘剖腹修补术后再行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确诊,20例行CT检查.

    作者:曾伟雄;莫正雄;卢盛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胞二磷胆碱抢救安眠药中毒18例

    胞二磷胆碱多用于急性颅脑外伤,脑部手术后及脑中风所致的意识障碍等疾病,以及用于促使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但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损伤所引起的功能和意识障碍尚少见报导.我院近几年来采用胞二磷胆碱静滴,静注抢救安眠药中毒1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18例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9.6岁,其中安定中毒14例,氯氮中毒1例,氯丙嗪中毒3例,服药量30~300片,重度中毒10例,中度5例,轻度3例.对照组18例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年龄17~33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安定中毒12例,氯氮中毒4例,甲丙氨酯中毒2例,服药25~280片,重度中毒9例,中度6例,轻度3例,诊断与分型根据《实用内科学》制定的标准(1).

    作者:叶绿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的干扰试验,以便建立用(BET)代替热原检查(PT).方法:按199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76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结果:鲎试剂990105灵敏度复核λ=0.125EU/ml,3批替硝唑注射经5倍稀释后制成的内毒素溶液反应终点浓度λt均为0.07EU/ml,两者均在0.5~0.2 λ口之间.结论:本试验具有准确性、可靠性,适合替硝唑注射液的检查.

    作者:何建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舒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异舒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异舒吉静滴,观察疗效并与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7.6%,B组为7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舒吉疗效明显于硝酸甘油,可作为治疗UAP的首选药物.

    作者:许爱莲;朱海东;朱铁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对1988~1998年间的目测加收集测量法诊断的产后出血1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产后出血原因位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它(妊高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征等)等,产后出血易发于20~24岁组,胎产次增加致产后出血率增加;胎儿随体重增加,特别是≥4.0kg以上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剖宫产产后出血高于阴道分娩;阴道手术助产与顺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明显,前者高于后者.产后出血病例中79.27%出血量为400~599ml,一般≤800ml.产后出血率的降低重在预防.

    作者:毛京沫;梁毅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在慢性心衰中的疗效.方法:10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1个月,观察心率、24h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衰安全有效.

    作者:兰法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86例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门诊复诊率高,患者因反复咽喉部肿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摘除扁桃体,而用微波治疗在国内外尚少报道,我们从1995年3月~2000年5月应用微波热凝治疗慢性扁桃体炎8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锡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的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症(1).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科收治的26例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进行护理对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8年元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DKA患者26例,男10例,女l6例,Ⅰ型DM 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6岁;Ⅱ型DM 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岁.26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分类标准,尿酮定性均为阳性,其中18例HCO3《20mmol/L;26例中22例有DM病史,4例以DKA为首发表现.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5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静滴;对照组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静滴,观察两组腹水消长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水减少和消失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见效快,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开展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手术的体会

    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的复杂骨折有良好的疗效.我院从1997年6月起开展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至今已手术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5例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24~68岁,平均36岁.胫腓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7例.

    作者:杜丹阳;张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用于分娩镇痛14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分娩镇痛术已经在不少医院开展应用,得到了广大孕妇的接受和欢迎.我院采用硬膜外麻镇痛分娩140例,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 2000年5月~2000年10月对140例足月妊娠、头位,无产科、麻醉禁忌证,临产后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了同期条件相当、无实施分娩镇痛者1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2.麻醉方法在孕妇宫口开3cm时,取L2-L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置管于硬膜外腔,首次注入0.125%布比卡因10ml+2.5mg氟哌啶醇,接微量泵,疼痛完全消失维持在1.5~2小时;在镇痛作用减弱时,硬膜外腔给药,微量泵控制(PCA)持续滴注0.125%布比卡因,滴速4~6ml/min,锁定时间为30min,并同期开通静脉输液(1).

    作者:潘秀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底积液的X线表现(附46例分析)

    肺底积液系指液体积聚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有包裹性与非包裹性之分,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形式.X线表现有其特异性,为减少对肺底积液的误、漏诊,本文收集了46例肺底积液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材料本文收集肺底积液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4~72岁.右侧29例,左侧12例,双侧5例.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气促、胸闷和胸痛,部分有上腹痛等.所有病例均摄胸部X线片,并行多体位透视观察,4例行胃泡充气造影.部分病例同时做B超检查.

    作者:黄忠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的胆道肿瘤、胆总管下段狭窄等患者,进行内引流术,并对留置的管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消除对影响术后的各种不利因素,缩短病程,使病人能提早康复.结论: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注重“T”型管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隆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附123例分析)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情况.方法:用仪器测定12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有明显变化.结论:MCV、MCH、MCHC、RDW变化与缺铁性贫血的参效相符,尤其以RDW升高更为敏感,可作为发现早期缺铁性贫血(IDA)筛选的简易指标.

    作者:关文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肌炎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肌炎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对55例对照组和49例皮肌炎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皮肌炎心肌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肌炎心肌酶测定对皮肌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廖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在产后42天内随访期间,很多表现为会阴伤口疼痛而不能坐立,侧切口硬结明显,针孔流脓及流出肠线线头,为此,我们将两种会阴伤口缝合方法加以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我院1999年5月~2000年12月入院的初产妇887例,会阴侧切者574例,占64.7%.产妇年龄及体质无区别,将其中的5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0人(另外74例采用其它的方法缝合,如皮内缝合及皮肤皮下单层缝合),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法及内“8”字缝合法.

    作者:王振文;陈衬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破伤风五例抢救体会

    我院1993~1999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2例(其中1例出院1天后死亡).现将有关抢救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7天,父母均为外地在本地打工的农民.感染途径均为旧法接生脐部感染,潜伏期4~6天.发病24小时出现痉挛者4例,另1例发病后立即入院治疗,当时尚无抽搐.病程中合并肺炎4例,硬肿3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2.治疗措施①控制痉挛:根据病情选用鲁米那10mg/kg@次,达负荷量时改维持量.冬眠灵0.5~1mg/kg@次,安定0.3~0.5mg/kg@次,每隔4~6小时交替使用.本组选用3种药物2例,2种3例;②TAT的应用:TAT 2万u静滴,连用2天3例,用5天1例,用10天1例.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