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巧芝
田林县是以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恶性疟和间日疟混合流行的疟疾高发区之一.1991年经自治区组织专家考核,确认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1992年起展开了防止疟疾复燃与巩固发展灭疟成果工作.现将1992年~1999年疟疾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凌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奥平栓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用激光碳化尖锐湿疣肉眼可见病变部分后,阴道放置奥平栓一疗程(12次),并与单用激光治疗作对比.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7.5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平栓联合激光治疗尖锐湿疣能有效地预防其复发.
作者:杨育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广西百色地区1996~2000年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共91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7/10万、2.08/10万、1.90/10万、1.03/10万和0.71/10万,临床符合病例4例,发病年龄以1~3岁儿童为主,季节分布明显,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全地区历年14天内双份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较低,各年分别为66.7%、71%、77%、85%和63%.2000年AFP监测系统工作质量有所下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高建华;覃云鹏;江超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细菌病原学的变迁,机会菌败血症日趋增多,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2~2000年收治的67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水;陈代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拓莫兰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组设立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疗法相同,治疗组在原疗法基础上加用阿拓莫兰注射液静滴,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92.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症状缓解、体征改善、降低转氨酶及退黄时间较对照组快,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拓莫兰是慢性乙型肝炎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药物,能明显缩短病程,防止肝炎恶化.
作者:陈三峰;余颖;徐立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eosinophilic Leukimia)是一种特殊类型白血病,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发现的1例介绍如下.
作者:杨茜萍;黄瑞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12岁.因腹痛,呕吐2天,腹胀1天入院.2天前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无放射性,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呈非喷射状.1天前出现腹胀,在当地卫生院诊断胃炎,经处理以上症状无好转,收住我院儿科.查体:血压测不到,精神萎靡,贫血外观,痛苦面容,口唇周围见黑斑,腹部膨隆;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上腹为甚,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可能.
作者:陈文斌;周建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文章对239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临床分析,并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认为对以失血性休克而急诊入院的妇女,应考虑异位妊娠的可能,可通过症状与体征、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B超检查加以确诊,对于估计腹内出血超过500ml或(和)继续出血者应立即手术.
作者:庞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已有多种抢救措施,但重度中毒病死率仍较高,尤其是早期并发呼吸衰竭者.近年来我们对此类患者除采取常规措施外,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并在此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抢救,取得比较满意疗效,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勇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报道心脏呼吸骤停4例抢救成功的体会,指出在心肺脑复苏过程中,循环恢复是前提,呼吸恢复是必要条件,气管插管要尽早施行.认为对心脏、呼吸骤停的抢救不应强调ABC顺序,而应为CAB,若由窒息引起者可用ACB顺序,甚至用CAB顺序.抢救成功后应加强护理,尽量避免诱致发作因素,以免发生心肌梗塞,复发与猝死,提高康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空间.
作者:徐水盛;林茂基;洪凤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和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分析新生儿窒息的产生原因,尽量减少其发生率是围产医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月共收治48例新生儿窒息,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韦美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脑梗塞是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1).由于脑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软化,致残率极高.我科自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在药物治疗脑梗塞的基础上,配合使用CZT-9A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是脑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新成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丽华;梁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T3及T4分泌过多所致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突眼征,但在中老年人中表现常不典型.不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以及基层医生对甲亢缺乏认识,均易被误诊.本组收集1999~2000年我院收治及在门诊诊治的甲亢病人共58例,误诊6例,误诊率为10.34%.为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现分析如下.
作者:宋明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优生优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因助产技术不当,分娩过程中羊水或胎粪的吸入引起的窒息,在临床上占的比例不少.本文通过本院51例新生儿窒息的调查分析,因分娩过程中羊水或胎粪吸入引起的窒息占首位.针对病因进行预防,适时正确的接产方法,及时处理新生儿第一口呼吸至关重要.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迅速有效的复苏,有效地降低因窒息引起的损伤和死亡.
作者:叶优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较多,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其对抗生素的耐受问题日趋严重,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难题.为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笔者就呼吸系统感染病原菌的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惠爱;许锦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报告近8年治疗四肢动脉干损伤的治疗体会.21例按损伤程度分别行端-端吻合、大隐静脉移植、人造血管等方法重建血液循环,结果20例肢体抢救成功,1例因缺血时间过长,术后出现广泛吻合口远端缺血坏死而截肢.抢救肢体的预后主要取决了肢体的缺血时间与神经、软组织、骨骼的缺损程度,强调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和术后密切观察的重要性.
作者:陆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多脏器功能衰竭(MOF)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器官同时或先后出现致病性功能损害,病死率高达60%~100%(1,2).我院自1989年2月~1999年2月收治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30例,死亡25例,病死率为83.3%.现对死亡25例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吴泽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检测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心肌同功酶(CK-MB),为临床抢救治疗窒息儿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41例窒息儿6小时内测定血糖、CK-MB,并分为轻、重度窒息两组加以对照.结果:41例窒息儿中,重度窒息组血糖、CK-MB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在抢救和治疗窒息患儿时应严密监测血糖、严格掌握葡萄糖输入浓度、速度和液量.血糖值、心肌损害程度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血糖愈高预后愈差.
作者:王功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文章对92例肝性胸水患者作临床分析,其临床特点是以大量胸水为主(60.9%),右侧居多(84.8%),常与腹水并存;胸水出现前及吸收后常无胸痛,少量胸水一般无明显症状,大中量胸水可出现肺组织受压表现;胸水量可随腹水量减少或消失,胸水检查多为漏出液,反复频繁大量抽胸水可诱发肝性脑病.认为胸穿抽液常在大量胸水严重影响心肺功能的情况下采用,肝性胸水为肝硬化晚期的一种表现,故预后较差.
作者:侯宜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改变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观察41例非瓣膜性心脏病和21例瓣膜性心脏病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宽P波(Pmax)和P波离散度及与左房大小关系,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结果: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左房大小、Pmax、P波离散度、Pmax≥110ms、P波离散度≥40ms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瓣膜性心脏病组年龄大于瓣膜性心脏病组,左房大小及Pmax均小于瓣膜性心脏病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Pmax、P波离散度结合左房大小、年龄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明;陈泗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