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燕;张静
近年来,在腹腔镜行腹股斜疝手术的过程中,涌现了多种疝囊高位结扎方法,使用的辅助扎闭器械或自制疝环针很多,有钩针式、闭孔针式、钳式、针管式等辅助扎闭方法.本文对腹腔镜手术中经皮腹腔外内环口扎闭方式的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韦承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间质细胞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形态及生物学行为的差异,为EMS细胞模型的建立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类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差异,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及EMS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率分别为93.33%、86.67%.两种间质细胞在生长速度、形态及生物学行为方面均具有明显差异.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间质细胞(ESC)比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NSC)增殖旺盛,增殖48 h、72 h时ESC的细胞相对增殖率明显高于N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48h<0.001;P72h<0.001).24h、48 h、96 h的NSC凋亡率明显高于ES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72 h时,NSC、ESC凋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原代培养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培养成功率.体外细胞模型中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生长特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特点是一致的,可以成为疾病细胞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
作者:刘俐伶;庞丽红;植枝福;杨文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输卵管异位妊娠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腹腔镜输卵管切除术的36例纳入对照组,接受腹腔镜输卵管开窗取胚术的34例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2 h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2年内妊娠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h、12 hβ-HC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年内宫外孕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内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治疗输卵管异位妊娠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宫内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周小玲;陈文慧;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沙利度胺治疗实体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免疫调节、抑制血管生成、诱导凋亡、靶点致畸等作用,目前其较多地应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临床应用研究证实沙利度胺治疗实体瘤安全、有效,但主要局限于肿瘤晚期、进展期或不能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患者.
作者:莫遗盛;周伯庭;毛艳;王冬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子宫内膜厚度是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月经中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可以反映子宫内膜的状态,而内膜由分泌期向增殖期转变是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目前,薄型子宫内膜严重影响妊娠率.随着辅助生殖技术飞速发展,治疗方法被改善,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尝试,通过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妊娠率、着床率、活产率,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对薄型子宫内膜的发病机制、治疗进展等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作者:黄伟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院在DRGs模式下住院费用的管理.方法 运用病例分类方法,对桂林市三级医院2015年至2016年10个常见病种的住院医疗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桂林市三级医院10个常见病种的均次住院费用呈增长趋势,其中以西药费及手术耗材费的上涨为明显.结论 运用DRGs模式对住院费用实行分组管理,能加强医院的绩效考核,科学有效地控制住院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
作者:唐建东;周序军;丁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术中对早期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评估的价值.方法 收集129例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不考虑淋巴结转移情况)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病情分级将其分为低危组44例和高危组85例,分析两组的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术中冰冻切片三种方式对高危因素进行评估,比较其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 ①129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因淋巴结转移而导致分期上升至ⅢC期者8例,其中低危组患者无盆腔淋巴结转移,但出现了1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高危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8.2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35%.②在病理类型为Ⅱ型、病理分级为G3方面,分段诊刮术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对病理类型为Ⅱ型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阻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2 cm方面,MRI检查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89.15%、87.69%、90.63%、90.48%、87.88%);而在肿瘤浸润深度≥1/2方面,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能力均有所提高,其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分段诊刮、盆腔MRI联合术中冰冻病理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危因素的诊断能力,而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极低,因此术前诊断为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建议术中行冰冻病理复评估再决定是否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作者:明芳;高彩云;陈广莉;戴如星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引导下肺活检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不同肺肿瘤增强模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以胸部CT检查且二维超声能清楚显示的42例(42个)肺周围型占位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CEUS观察病变峰值强度、增强指数.随后在CEUS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病灶增强明显的部分,避开无增强坏死区域,全部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做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 42例患者均接受经皮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腺癌22例(其中2例为黏液腺癌),中高分化鳞癌8例,低分化鳞癌6例,小细胞癌6例.肺腺癌MVD、CEUS峰值强度及增强指数均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鳞癌CEUS峰值强度及强度指数均与其MVD呈正相关(P<0.01).腺癌中12例(54.55%)出现瘤体内坏死区,鳞癌中9例出现瘤体内坏死区(64.29%),小细胞癌4例(66.67%)出现瘤体坏死区.结论 CEUS能够反映不同类型肺肿瘤的增强模式差异,有助于周围型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准确指导穿刺活检取材,分析肿瘤MVD,作为抗血管治疗的依据.
作者:吴鹏;张璇;肖海燕;唐楠;吴彤;刘国辉;盛明洪;况守凤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晚期肝癌患者,其中采用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对照组,采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的3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存率、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NK细胞水平及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五种功能、三种症状及整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肝癌患者应用恩度肝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栓塞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既可改善甲胎蛋白、细胞免疫功能,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强;杜英东;王营;张豪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清醒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全麻患者40例(ASA I~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表面麻醉联合环甲膜穿刺组(传统组)和超声引导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组(超声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麻醉前(T1)、气管插管时(T2)、插管后(T3)各时间段MAP、HR、SpO2情况;记录呛咳、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T2和T3时的MAP、HR均明显高于T1(P<0.05);与传统组比较,超声组T2和T3时MAP、HR明显降低(P<0.05);且插管不良反应明显减少(P<0.05),插管成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喉上神经阻滞联合环甲膜穿刺技术比传统口咽喉表面麻醉更适合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气管插管,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接受度更好、并发症更少.
作者:周声汉;全守波;苏亚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随着多排螺旋CT等技术的发展,CT检查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由于人体各解剖部分具有不同的高度比,且辐射本身具有伤害性,在保证诊断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辐射剂量、缩短检查时间及设备消耗等.青少年患者身体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在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尤其是鼻窦CT检查,对周围脏器、组织损伤较大.在临床实践中,予以低剂量扫描时还需注意控制号管电流的下降程度,不应一味追求辐射剂量而忽略CT图像质量.有关青少年鼻窦CT低剂量扫描的适宜参数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马春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因具有术后切口小、瘢痕小、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已成为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种微创手术.腹胀是腹腔镜手术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术后的康复及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穴位的运用以及低频脉冲电刺激对调节肠道节律及肠道高敏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缓解术后患者的腹胀、腹痛,同时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林海燕;张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宫颈癌始于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过程.而阴道镜是目前临床筛查宫颈疾病常用的方法,其使用方法和诊断效果已有统一的认识.阴道镜筛查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及与初诊的符合率较高,尤其阴道镜下活检在对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筛查及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阴道镜检查可安全、方便、准确地诊断各种宫颈疾病,起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沈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肿瘤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9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至2013年6月30日(或患者死亡),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2个月,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59.5±3.6)%,3年累积生存率为(19.8±2.9)%.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化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的主要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是否接受过手术治疗、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是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相关手术史、出现癌性疼痛的时间和疼痛治疗史.疾病早期诊断、接受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并进行适当的辅助化疗,同时尽早进行有效的疼痛治疗对于延长宁养胃肠道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怡;杨一兰;陈静;利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降低CT增强检查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进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100例(对照组)和全程护理干预组100例(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造影检查期间心率、血压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中全程护理干预组患者的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率异常率及血压异常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图像质量优良.结论 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CT增强检查者发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扫描图片质量与满意度.
作者:冯冬梅;李耀波;张兆;粱慧明;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技术特点,分析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困难;依据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对冠状动脉造影操作技术中血管解剖基础、适应证、禁忌证等教学难点进行总结.
作者:黄巧娟;卢世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在心脏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例二尖瓣疾病患者接受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等手术情况,及随访19个月的死亡、心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正中开胸.18例一次成形成功,2例首次成形效果欠佳,再次阻断后重新成形成功.术中所有患者均使用成形环,其余成形方法包括瓣叶折叠(4例)、交界缝合(3例)、人工腱索(10例)、心包补片(2例);同期行房缺或卵圆孔修补6例、三尖瓣成形10例、右上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左房黏液瘤切除3例、二尖瓣赘生物清除1例.患者手术时间(259.50±48.88)min,体外循环时间(148.15±41.17) min,主动脉阻断(85.15±20.74) min,术中失血量(132.50±56.84)mL,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106.50±102.10) mL,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5±0.79)d,总输血量(206.00±202.70) mL.1例心包致密粘连患者术后引流量偏多,输入较多库血;另有1例术后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经联合抗感染后治愈.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7.15±5.17)h,术后ICU停留(26.50±9.62)h,术后住院(9.70±4.51)d.全部患者无死亡,出院前复查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未见明显狭窄或返流.全组随访(10.30±4.88)个月,无死亡,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9例,Ⅱ级1例,较术前改善(P<0.05);随访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术前缩小(P<0.05).结论 全胸腔镜二尖瓣成形术已日趋成熟,创伤小,出血和输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胜中;谭今;向波;蒋露;魏大闯;曾富春;张晓慎;于涛;黄克力;左明良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经椎弓根上缘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洗引流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腰椎结核患者20例,在全身化疗基础上,采用经椎弓根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注引流术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记录随访情况,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差异.结果 与术前比较,20例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均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3例患者未完成全程化疗,其中1例自愈,1例于术后4个月复诊窦道形成经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并坚持全程化疗后治愈;1例于术后2个月后自行改服中药治疗,4个月复查时发现复发,经单纯置管给药及全程化疗后治愈.结论 经椎弓根上缘椎间孔镜下病灶灌注引流对腰椎结核有一定疗效,可作为急性期结核的治疗方法,但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娄宇明;朱志安;黄齐雄;韦俊后;沈喜;欧懿记;黄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在血液净化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进入血液净化中心实习的28名护士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技能培训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培训基础上加以情景模拟培训,对比两组护士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实习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出科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液净化的临床护理实习带教,可明显提高带教质量,提高实习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作者:王娟;黄爱芳;刘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是一种处于从实验阶段逐步向临床过渡的微创技术,其在手术操作方面有许多严格的要求,需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可减少或隐藏手术疤痕,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疤痕手术.本文就内镜下胃空肠旁路技术的适应证、吻合方式、并发症及临床应用等相关进展作简要介绍与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作者:许佳祥;白俊杰;范晓玲;方植力;罗犇;卓锦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