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广西青年女性宫颈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卢庭婷;梁惠萍;黄艳;韦小玲

关键词:HLA-DRB1, 宫颈癌, 遗传易感性
摘要:目的 探讨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对广西青年女性宫颈癌发生的影响,为寻找广西女性宫颈癌的遗传易感基因或拮抗基因提供线索.方法 选取广西地区25~ 35岁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宫颈癌组)、无癌健康年轻女性(对照组)各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SSP方法对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基因型检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组HLA-DRB1*04/10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HLA-DRB1 * 09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LA-DRB1*01/07/08/11/12/13/14/15/16/17/18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B1*04/10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青年女性宫颈癌发生的易感基因;HLA-DRB1*09等位基因可能是广西青年女性宫颈癌的保护基因.而HLA-DRB1*01/07/08/11/12/13/14/15/16/17/18等位基因可能与广西青年女性宫颈癌遗传易感性无关.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117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γ-刀)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Ⅱ~Ⅲa期)患者117例.其中,男90例,女27例.年龄40 ~ 81岁,中位年龄68岁,60岁以上51例.上段食管癌3例,其余114例均为中下段食管癌.照射剂量:三维适形放疗剂量40 ~ 50 Gy,平均46.9 Gy;立体定向伽玛刀放疗PTV平均剂量1.1~ 1.2 Gy(50%剂量曲线0.6~0.8 Gy/f,8 ~ 10 f).适形放疗与伽玛刀治疗时间间隔小于30 min.通过比较治疗前后食管钡餐造影及胸部CT等检查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依从性好,未出现出血、穿孔病例.1年局部控制率(CR+ PR)70.9% (83/117),1年生存率66.7%(78/117),2年生存率52.1%(61/117).患者多死于肿瘤局部未控所致持续性进食梗阻,终衰竭死亡.远处转移(肺转移、肝转移、脑转移等)6例(5.1%).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时间较常规放疗提前(平均15.2 d),Ⅲ~Ⅳ度放疗性食管炎发生率10.2%(12/117),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无放射性肺炎病例发生.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伽玛刀治疗食管癌安全性好,患者依从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开展关于同步放化疗的Ⅲ期临床试验.

    作者:常浩;邵秋菊;齐宇红;梁军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1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治疗组接受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一次性清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效果明显,能提高一次性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缩短手术时间、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付镇益;梁建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1例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索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1例先天性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的护理技术及过程,总结该疾病手术患者的护理重点及难点.结果 患者施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后,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结论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律、心率的监测及疼痛护理等,对行右冠状动脉窦-右心室瘘封堵术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吴洁;黄洁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不同体位对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体位对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影响.方法 将因手汗症行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侧卧位进行手术,观察组采用半坐卧位进行手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手术视野显露情况、术后舒适度及出院时对医院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36±5) min和(68±4)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视野完全显露率分别为96.67%和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后舒适率分别为95.00%和78.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院时,对医院的满意度分别为96.67%和8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观察组中5例自诉术后背部隐痛,在2周内缓解消失,7例有代偿性多汗发生,3个月内消失3例,1年内消失4例,2年内无复发;对照组自诉有背部隐痛4例,在10 d内缓解消失,有代偿性多汗发生8例,其中3个月内消失4例,半年内消失3例,l例1年内消失,在2年内有1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单孔胸腔镜下双侧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时,术中采用半坐卧位较侧卧位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野显露程度,明显增加术后患者舒适度及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袁金权;周建平;杜巍;李伟阳;谢锐文;陈小聪;叶志彬;陈国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研究组通过3D打印技术打印出实物模型后实施手术.术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4.5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6%)低于对照组(38.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减少手术用时及出血量等,对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张光雁;彭宇;彭兰林;陈振;贾艳敏;徐可;王庆波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在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6例高级别胶质瘤的PWI特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扫描和PWI及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及对侧正常脑组织的脑血容量(CBV)值,计算出肿瘤实质区与肿瘤周围水肿区的相对脑血容量(rCBV)值,同时获取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的时间-信号曲线,并对rCBV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级别胶质瘤和单发脑转移瘤的时间-信号曲线不同.在肿瘤实质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为(4.04±0.8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5.51±1.33);在瘤周水肿区,单发脑转移瘤的rCBV值为(0.73 ±0.34),低于高级别胶质瘤的(1.45 ±0.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在鉴别单发脑转移瘤和高级别胶质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亚虎;梁新强;梁亮;陈晓武;杜成利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快速康复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分为A组(21例)和B组(22例).A组采用传统常规治疗,B组采用快速康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观察.结果 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停止输液时间、体重差、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血清白蛋白、CRP和血清Ig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9%,明显高于B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住院时间比A组短,治疗费用比A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B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微创技术和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应用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作者:许国定;孙兴;刘锦新;黄海;冯关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不同填塞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行鼻内镜手术的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6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鼻内镜术后应用明胶海绵或小块膨胀海绵填塞中鼻道或加用改良的鼻咽通气管,全部保留鼻腔通气;对照组应用膨胀海绵鼻腔全填塞,鼻腔不通气.观察两组术后填塞后引起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鼻出血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鼻痛、头痛、睡眠影响、眼胀溢泪、吞咽不适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鼻出血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例放置通气管的患者感通气量不足,需张口辅助呼吸.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出血再次填塞.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术后应尽可能保留鼻腔通气,可以明显改善术后鼻痛、头痛、烦躁、失眠、进食困难等症状.

    作者:零兴勤;覃宏康;班正锋;潘炯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自制牵引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在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中应用自制小型牵引外固定器行患肢固定及牵引复位;对照组单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4 ~18个月,平均12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小型牵引外固定器可起到固定小腿、持续牵引的作用,既减轻助手辛苦,又可避免在复位过程中由于经常变化位置而造成骨折周围软组织的二次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利;谢献华;施良森;程喜红;冯永洪;陈永铵;吴琦明;李建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围术期的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对接受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102例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包括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皮肤护理及术前准备等.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7% (3/52),对照组为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08% (51/52),对照组为80.00% (40/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星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数字化导航模板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疾病患者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措施.方法 行数字化导航模板下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43例,术中配合和护理过程至关重要,包括数字化导航系统使用、导航器械清洁与保养和术中体位摆放要点等手术配合.结果 43例内固定手术配合顺利,手术后胸腰椎内固定良好,且未出现并发症.手术过程配合默契,并得到手术医生认可.结论 术前数字化导航系统使用的培训、用后数字化导航器械的清洁与保养、术中舒适的体位摆放是顺利配合数字化导航模板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李向阳;雷春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期给予持续脑灌注压监测,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71.05%(27/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52.63% (20/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进行持续脑灌注压监测,可明显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黄乾亮;李卫;魏文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臀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研究组54例采用水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7%,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0);研究组治疗前的VDS、NRS、VAS评分分别为(15.26 ±4.79)分、(58.16 ±21.26)分、(3.58±1.09)分;研究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9.35±3.62)分、(39.76±12.51)分、(2.29±0.61)分;对照组治疗前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5.17 ±4.66)分、(56.82 ±20.78)分、(3.36±1.05)分;对照组治疗后的PRI、VAS及PPI评分分别为(11.65 ±3.97)分、(47.59±17.22)分、(2.89±0.76)分;两组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中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较治疗前提高,研究组提高幅度更显著(P<0.01).结论 水针刀疗法治疗臀肌筋膜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嘉亮;何锦添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胃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胃镜下组织胶治疗胃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1例确诊为门静脉高压并胃静脉曲张的患者行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再出血率、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等情况.结果 40例止血成功,术后2个月有效率92.68%(38/40),术后6个月有效率92.50%(37/40).术后疑似肺栓塞死亡1例,术后2个月内致死性大出血死亡2例,术中大出血中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并发感染5例.结论 胃静脉曲张组织胶注射止血疗效肯定,近期止血疗效显著.

    作者:汪斐;吕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80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采用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配合拔罐治疗.隔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共两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25例,有效率68.7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壮医火针配合拔罐治疗腰骶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适宜推广应用.

    作者:梁子茂;黄琼琳;潘韦情;韦英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内镜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中神经内镜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47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单纯侧脑室引流手术治疗;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为观察组,给予侧脑室引流手术联合神经内镜,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1年随访发现,观察组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 =2.160,P=0.031).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68.09%(32/4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4.04%(16/47);观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8.51%(4/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40%(11/4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66%(13/4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1% (22/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364,P=0.046).结论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在行侧脑室外引流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覃家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手术治疗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3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憩室患者经阴道及经腹部手术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分别采用经腹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经阴道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及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前壁切口憩室电灼术治疗.患者术后均予抗感染48 h,并予促子宫收缩药物加强宫缩治疗.结果 经腹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16例,经阴道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切除+修补术3例,宫腔镜下子宫前壁切口憩室电灼术11例.治愈21例,好转4例,改善3例,无效2例;总有效28例,有效率为93.3%(28/30).结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在明确诊断后,针对不同个体情况分别给予经阴道、经腹或宫腔镜下手术干预,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张明铭;黄晶;吕华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的诊治体会(附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的诊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检术或经造瘘肾盂镜检术,取出絮状团块进行真菌培养,配合药物及肾盂灌洗等方法治疗7例(8侧)念珠菌性肾盂肾炎致上尿路梗阻患者.治疗方法:停止抗生素应用,改为抗真菌治疗;碱化尿液(pH≥7.5)辅助治疗,口服碳酸氢钠片,1.5g/次,3次/d,连续口服3~4周.抗真菌治疗:氟康唑注射液肾盂灌洗1周.口服氟康唑分散片治疗3~4周,连续3次尿培养阴性后停药.及时去除异物(如双J管)、结石等病原菌载体.结果 7例均行输尿管镜检证实有絮状团块梗阻.絮状物经显微镜及培养确诊为白假丝酵母菌6例,热带假丝酵母菌1例.随访1个月,有5例连续3次尿沉渣显微镜检无菌丝和孢子.1例双侧感染的患者,左肾结石残留,左侧输尿管再次梗阻.1例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左肾及输尿管上段形成铸型“霉菌球”久治不愈,在外院切除左肾.结论 念珠菌性肾盂肾炎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尿路开放、异物、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及糖尿病是主要致病原因.导致上尿路梗阻后应及早解除梗阻,采取综合措施治疗.

    作者:郭青良;阎圣男;时颖涛;李宇航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4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按有无合并肝硬化分组,其中无肝硬化组38例,合并肝硬化组8例,均采用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合并肝硬化组和无肝硬化组的患者术中输血率分别为62.5%(5/8)和18.4% (7/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6/8)与26.3%(10/38),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38 ±3.29)d与(9.08±2.9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左肝胆管结石合并肝硬化安全可行.

    作者:邓国明;张耀明;周臻涛;罗宇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方法 将82例踝关节慢性不稳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基础上应用踝关节镜探查清理治疗并外侧副韧带重建的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评分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疼痛、活动范围、步行大距离、辅助工具评分分别为(52.35 ±4.12)、(5.31±0.61)、(23.11 ±2.14)、(4.98±0.21),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分别为43.9%、73.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5%、2.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探查清理并外侧副韧带重建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的疗效显著,手术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恢复踝关节功能.

    作者:聂涛;张喜大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