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梁冬泳

关键词:咽喉返流性疾病, 诊断, 治疗, 综述
摘要:人群中有较高的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已经得到耳鼻咽喉科及相关科室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519例因胆囊良性疾病需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其中357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组),162例使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开腹组).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黄长军;韦皓棠;卢蓝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皮牵引患者压疮预防中凉液垫更换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凉液垫在预防下肢皮牵引患者足跟压疮中的佳更换时间.方法 将 80例下肢皮牵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凉液垫式皮肤牵引带,凉液垫放于足跟处预防压疮;对照组常规每2 h更换1次凉液垫,观察组采用渐进式延长更换时间的方法(每阶段延长30 min)更换凉液垫,对比观察两组足跟压疮发生情况及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两组患者足跟压疮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皮牵引中每3 h更换1次凉液垫可减少患肢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减少护理工作量,并具有良好的防压疮效果.

    作者:黄颖健;覃红桂;蔡卫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同步行纤维环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 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作者:赵德兵;钟家云;朱贤康;黄其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飞速发展,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TAAAs)腔内隔绝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展.若干年内,腔内隔绝术将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佳选择.本文阐述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适应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手术策略.

    作者:袁军;甘剑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在外科腹腔镜手术体位调节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在外科腹腔镜手术体位调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拟接受外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试验组采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对照组采用个人经验目测判定,对患者进行患者手术体位的调节.观察两组病例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调节体位消耗时间、首次体位调节角度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为(1.2±0.4)次,小于对照组的(1.4±0.6)次;试验组调节体位消耗时间为(24.70±6.52)s,小于对照组的(28.80±9.13)s;试验组的首次体位调节合格率为81.67%(49/60),大于对照组的63.33%(38/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体位调节,减少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减少护士的过度用力,提高手术患者体位角度合格率,缩短体位调节所需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谭云燕;汪莉;莫丽平;吕廉威;李捷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围术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非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将30例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5例.A组予面罩给氧,B组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观察两组手术前(T0)、面罩吸氧或NIPPV治疗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各时点的HR、MAP、RR、SpO2、动脉血气变化,并计算PaO2/FiO2值;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T1、T2、T3 、T4与T0比较时,PaCO2、HR、RR显著增高(P<0.05),而PaO2/FiO2降低明显(P<0.05).A组1例患者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B组T1、T2、与T0比较时,PaCO2、HR、RR显著增高(P<0.05),PaO2/FiO2降低明显(P<0.05),但T3后各参数逐步恢复到手术前水平.结论 NIPPV在TRALI患者早期通气治疗中安全有效,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李洪;罗远国;曾军;马艳;张旭;王东;胡春林;曾长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牙素治疗龈下刮治所致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护牙素治疗龈下刮治所致牙本质敏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16例(464颗患牙)龈下刮治所致的牙本质敏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240颗患牙)和对照组(56例,224颗患牙),治疗组采用GC护牙素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脱敏治疗.观察治疗后1周、1个月的VAS评分、CI值及DI值.结果 治疗后1周,治疗组的VAS值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VAS值均降低,二者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护牙素在龈下刮治后早期可以起到缓解牙本质敏感的作用.

    作者:韦艺;周嫣;陈燕;蒋榕林;罗菊芬;李民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肿引流术.术后第7天、14天评价两组神经功能并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依次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依次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水平依次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迅速减轻脑水肿、脑缺氧等症状,降低炎性反应,避免继发性脑损伤,保护神经细胞,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颂国;廖海斌;刘榕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复合组织瓣修复合并静脉功能障碍组织缺损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复合组织瓣修复静脉功能障碍的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接受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功能障碍.通过动脉口吻合,让动脉血流经皮瓣滋养动脉时,在动脉管腔内形成一个压力差,同时皮瓣周缘皮肤与受区皮肤疏松缝合,允许无法通过静脉回流的血液外渗.术后常规皮下注射肝素抗凝治疗,术后120 h可停止皮瓣边缘的肝素外敷抗凝,换药并保证皮瓣切口清洁.结果 本组12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修复良好.皮瓣于术后3 d内瘀紫,无法回流,血液外渗较多,疏松缝合皮肤后,均无须再次拆缝线减压,3 d后皮瓣颜色逐渐转红润,渗出减少,术后10 d皮瓣达到稳定的循环状态.其中Ⅰ期愈合5例,Ⅱ期愈合6例,Ⅲ期愈合1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伤口液化,皮瓣边缘坏死约15%,再次清创缝合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创面均恢复良好,修复后肢体外观形态良好,无压痛,肢体功能及外观恢复基本满意.结论 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合并静脉功能障碍患者的组织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罗远国;覃万安;吴家昌;林舟丹;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预警护理程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警护理程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监测术后每小时尿量、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IL-6),达到预警值患者共 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均进入预警护理程序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肺功能、肾功能较干预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 h,试验组患者肺功能、肾功能较对照组恢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2 h,试验组肺功能、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38±1.02)d,对照组为(10.76±1.9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8,P<0.001).结论 及时进入预警护理程序能有效改善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效果,减少住院日.

    作者:张晓容;周琳莉;陈世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镜辅助下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研究进展

    颧骨颧弓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瘢痕明显、材料塑形及内固定困难等难题,关节内镜和3D打印技术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微创和精准的医疗保障.

    作者:刘正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退变性腰椎侧凸与有效颈椎管率及其相关性研究

    部分颈椎病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退变性腰椎侧弯,也有部分退变性腰椎侧弯患者可同时或先后出现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同时上述现象也提示退变性腰椎侧凸可能与颈椎病变存在相关性.有效椎管率是反映颈椎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与有效颈椎管率的相关性,旨在为颈腰综合征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指导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进行预防性功能训练,进一步改善颈腰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覃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采用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等对术前、术后4周、术后12周时的嗅觉功能、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4周、12周时患者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12周时患者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SNOT评分均较术后4周明显改善(P<0.05).术后4周时,治愈37例,好转3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2.35%;术后12周时,治愈56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7%.结论 鼻内镜手术能明显改善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功能及生活质量,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献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高龄(年龄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按三联药物(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和福善美)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机体状况欠佳,合并较多内科疾患者,在积极综合调治下应争取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者术后均应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功能锻炼.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麻醉方法的比较

    目的 观察高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高龄患者86例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A组)、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B组),各43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与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B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选择科学的麻醉药物,麻醉效果好,全麻药物用量少,可有效减少围术期的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是高龄患者临床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曾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咽喉返流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人群中有较高的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已经得到耳鼻咽喉科及相关科室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冬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33例踝前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保守治疗,如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则行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踝关节镜手术的优良率为87.9%(29/33);术后踝关节功能总分为(84.9±1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5.8±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聂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视内窥镜联合电离子在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内窥镜下用电离子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电视内窥镜下使用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患者137例,其中声带息肉57例,声带小结80例.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患者痊愈率分别为97.5%(78/80)、93.0%(53/57),好转分别为2.5%(2/80)、7.0%(4/57).术后随访半年,复发2例.结论 电视内窥镜联合电离子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具有视野可控、图像清晰、精确度高、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启俊;零兴勤;班正锋;覃宏康;梁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ICC置管的护理体会

    目的 分析860例肿瘤患者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方法 护理包括置管前护理、置管中护理、置管后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本组860例均成功完成PICC置管术,置管期间共发生7例并发症,其中血栓4例,机械性静脉炎1例,导管感染1例,导管拔出困难1例.结论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PICC置管护理流程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PICC穿刺置管操作简便,穿刺成功率高,导管留置时间长,且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维护简便,能有效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蔡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治疗椎体后缘离断症的随访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技术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32例,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对神经根管进行精确减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时腰腿疼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长期疗效.通过CT扫描测量侧隐窝矢状径,评估复发和骨块生长情况.结果 术后26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96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与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ODI分别为(20.21±8.93)分和(15.65±7.56)分,与术前的(46.82±12.68)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侧隐窝矢状径与术后3 d、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无统计学差异.1例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采用椎间融合内固定术进行翻修.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下精确减压治疗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可获得满意的长期疗效,后缘离断骨块未见进展动态发展,是可选手术方式.

    作者:袁振超;黄保华;陈锋;黄民锋;陈远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