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兰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精索静脉曲张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行腹腔镜集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高选择性(保留精索动脉)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主观症状、精液质量、并发症情况.结果 7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进行门诊回访,无失访病例.对照组主观不适感、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精液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高选择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能更好地缓解患者不适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更高.
作者:李淦洪;李健;罗文辉;王勤;张鉴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探讨腔镜手术器械实施规范化的维护保养及管理情况,发现不足并拟定有效的保养、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保证器械使用安全性,避免因手术器械问题引起医疗事故,同时节约开支.
作者:崖崭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颅内夹层动脉瘤是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各类型颅内夹层动脉瘤具有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各种介入治疗技术各有特点.
作者:兰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SP-VATS)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的96例患者临床资料,均为恶性病变,其中男56例,女40例,肿瘤位于右肺上叶25例,右肺中叶3例,右肺下叶16例,左肺上叶24例,左肺下叶28例,均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96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胸手术者,2例因胸腔黏连较重,增加副操作孔一个,无术中输血,手术时间80~190 min,平均130 min;术中出血量60~300 mL,平均10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5 d;术中清扫淋巴结11~32枚,平均17枚.术后持续漏气(大于1周)2例,胸腔积液5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点,可作为手术切除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胡宝利;王作培;张锋;张海峰;王晓龙;韦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复合组织瓣修复静脉功能障碍的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接受复合组织瓣修复手术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静脉功能障碍.通过动脉口吻合,让动脉血流经皮瓣滋养动脉时,在动脉管腔内形成一个压力差,同时皮瓣周缘皮肤与受区皮肤疏松缝合,允许无法通过静脉回流的血液外渗.术后常规皮下注射肝素抗凝治疗,术后120 h可停止皮瓣边缘的肝素外敷抗凝,换药并保证皮瓣切口清洁.结果 本组12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创面修复良好.皮瓣于术后3 d内瘀紫,无法回流,血液外渗较多,疏松缝合皮肤后,均无须再次拆缝线减压,3 d后皮瓣颜色逐渐转红润,渗出减少,术后10 d皮瓣达到稳定的循环状态.其中Ⅰ期愈合5例,Ⅱ期愈合6例,Ⅲ期愈合1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伤口液化,皮瓣边缘坏死约15%,再次清创缝合后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创面均恢复良好,修复后肢体外观形态良好,无压痛,肢体功能及外观恢复基本满意.结论 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合并静脉功能障碍患者的组织缺损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皮瓣成活率高,可以较好的恢复肢体功能.
作者:罗远国;覃万安;吴家昌;林舟丹;杨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33例踝前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保守治疗,如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则行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踝关节镜手术的优良率为87.9%(29/33);术后踝关节功能总分为(84.9±1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5.8±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聂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68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逐级扩张,环锯一次椎间孔成形的方法,摘除突出髓核,完全松解硬膜囊及神经根.结果 本组214例患者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节段,平均出血量15 ml/节段,卧床时间均不超过24 h,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优190例,良11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93.9%.术后复发8例,其中术后3 d内复发3例,术后1周到1月复发3例,1月以后复发2例.脊柱不稳、椎间隙感染、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继波;李江龙;周鹏;熊飞龙;谢大伟;龚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飞利浦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自动计划和手工计划设计乳腺癌放疗计划时的剂量分布特点,为乳腺癌的放疗计划优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6例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在飞利浦Pinnacle3 9.10计划系统上分别用手工计划(对照组)和自动计划(观察组)方法设计出治疗计划,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的V95%、V100%、V110%、均匀性指数(HI)、适形性指数(CI)、危及器官(OAR)受量等指标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的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95%、V100%剂量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110%剂量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患侧肺、全肺受照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脊髓受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自动计划在提高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性及降低肺接受的高剂量的体积上显著优于手工计划.
作者:韦英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在外科腹腔镜手术体位调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拟接受外科腹腔镜手术的12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手术过程中,试验组采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对照组采用个人经验目测判定,对患者进行患者手术体位的调节.观察两组病例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调节体位消耗时间、首次体位调节角度合格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为(1.2±0.4)次,小于对照组的(1.4±0.6)次;试验组调节体位消耗时间为(24.70±6.52)s,小于对照组的(28.80±9.13)s;试验组的首次体位调节合格率为81.67%(49/60),大于对照组的63.33%(38/6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自制移动式水平量角器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体位调节,减少同一体位调节至合格状态的次数,减少护士的过度用力,提高手术患者体位角度合格率,缩短体位调节所需的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谭云燕;汪莉;莫丽平;吕廉威;李捷琼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5 cm)膜联蛋白A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黏膜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CEA含量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联蛋白A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诊断价值.
作者:刘锦新;龙军先;韦昭懿;韦永桃;蒋洪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预警护理程序在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监测术后每小时尿量、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IL-6),达到预警值患者共 4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试验组均进入预警护理程序进行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肾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肺功能、肾功能较干预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4 h,试验组患者肺功能、肾功能较对照组恢复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2 h,试验组肺功能、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为(8.38±1.02)d,对照组为(10.76±1.90)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058,P<0.001).结论 及时进入预警护理程序能有效改善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效果,减少住院日.
作者:张晓容;周琳莉;陈世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观察组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出院时评定疗效,出院6个月后回访再一次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第4天评比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3%(35/71),观察组32.0%(2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评比1次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1%(59/71),观察组为80.0%(60/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费用低、痛苦小、安全、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许远海;陈丽;朱海峰;李万奎;许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人群中有较高的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率,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目前已经得到耳鼻咽喉科及相关科室医生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咽喉返流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冬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治疗骨盆前后环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38例骨盆前后环损伤患者按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19例.观察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骶髂螺钉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感、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及Matts骨盆复位情况,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骨盆复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d和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骶髂螺钉联合前柱螺钉用于骨盆前后环损伤疗效确切,能显著缩短患者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较高临床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弛;刘松;梁笃;王钊;王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人体内固定-胸腰段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日常动作下有限元复合体模型受力情况.方法 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相关软件建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人体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运动学数据库Orthoload中真实测定的60 kg标准体重,受试者不同日常动作下椎体力学反馈作为加载条件,将其施加于构建完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记录各作用下正常椎体上下终板及经过手术的胸腰段内固定受力情况.结果 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动作(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正常站立)终板和内固定受力情况具有较大差异.胸腰椎有限元模型中大应力值按照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和正常站立逐渐下降,蹲起时终板受力远高于正常站立位.内固定系统受力具有同样趋势,其中蹲起时椎弓根螺钉根部及连杆应力集中现象极为明显,具有疲劳损伤致内固定失效风险.结论 三维有限元力学仿真能够有效评估人体胸腰段受力情况,同时为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小辉;刘小聪;陶平;王克荣;黄夏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颧骨颧弓骨折是颌面部骨折中的常见类型,传统治疗方法存在创伤大、瘢痕明显、材料塑形及内固定困难等难题,关节内镜和3D打印技术为颧骨颧弓骨折的治疗提供了更为微创和精准的医疗保障.
作者:刘正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直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总结其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132例患者无一例手术死亡,均行保留肛门的Dixon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0 h,术后6例发生吻合口漏,平均随访12个月.结论 腹腔镜Dixon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靠,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低位直肠癌拓宽了保肛的指征范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陈;唐辉蓉;唐浩然;张家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血肿引流术.术后第7天、14天评价两组神经功能并检测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随着治疗的进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依次下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依次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水平依次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可迅速减轻脑水肿、脑缺氧等症状,降低炎性反应,避免继发性脑损伤,保护神经细胞,从而达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预后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颂国;廖海斌;刘榕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 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作者:赵德兵;钟家云;朱贤康;黄其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超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超高龄(年龄9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38例(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两组均在术后1周内按三联药物(钙尔奇D、阿法骨化醇和福善美)连续治疗3个月.结果 PFNA组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方面明显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下地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方面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髋关节功能方面(Harris评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明显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超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对于严重骨质疏松或机体状况欠佳,合并较多内科疾患者,在积极综合调治下应争取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者术后均应积极抗骨质疏松治疗及功能锻炼.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