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锦新;龙军先;韦昭懿;韦永桃;蒋洪棉

关键词:膜联蛋白A7,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法
摘要: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5 cm)膜联蛋白A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黏膜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CEA含量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联蛋白A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诊断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胸腰段三维有限元力学的仿真研究

    目的 建立人体内固定-胸腰段复合体有限元模型,探讨不同日常动作下有限元复合体模型受力情况.方法 利用Mimics、Geomagic studio、HyperMesh等相关软件建立进行内固定手术的人体胸腰段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运动学数据库Orthoload中真实测定的60 kg标准体重,受试者不同日常动作下椎体力学反馈作为加载条件,将其施加于构建完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中,记录各作用下正常椎体上下终板及经过手术的胸腰段内固定受力情况.结果 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动作(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正常站立)终板和内固定受力情况具有较大差异.胸腰椎有限元模型中大应力值按照蹲起、上下台阶、正常行走和正常站立逐渐下降,蹲起时终板受力远高于正常站立位.内固定系统受力具有同样趋势,其中蹲起时椎弓根螺钉根部及连杆应力集中现象极为明显,具有疲劳损伤致内固定失效风险.结论 三维有限元力学仿真能够有效评估人体胸腰段受力情况,同时为胸腰椎内固定系统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吴小辉;刘小聪;陶平;王克荣;黄夏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电视内窥镜联合电离子在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电视内窥镜下用电离子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在电视内窥镜下使用电离子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患者137例,其中声带息肉57例,声带小结80例.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个月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患者痊愈率分别为97.5%(78/80)、93.0%(53/57),好转分别为2.5%(2/80)、7.0%(4/57).术后随访半年,复发2例.结论 电视内窥镜联合电离子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具有视野可控、图像清晰、精确度高、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启俊;零兴勤;班正锋;覃宏康;梁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比伐芦定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中的应用进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普通肝素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抗凝治疗中已经普及使用.而近年来比伐芦定作为一种新型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仅能特异性结合这种具有可逆性血栓中或者血循环中游离的凝血酶催化位点和底物识别位点,而且与普通肝素的作用不同,对抗凝效果可以预测,不会影响到血小板,直接影响凝血酶活性,出血风险低,已经成为PCI抗凝治疗中的另一种趋势.目前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占比例仍较重,而这类患者常常合并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多种疾病,而且属于出血高的风险人群,故在介入治疗中的抗凝治疗备受关注.多项研究结果表明,比伐芦定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择期或急诊PCI术中是安全、有效的,与普通肝素相比,可降低术后净不良临床事件和出血风险.

    作者:陈宇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隔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行神经内镜辅佐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CSDH患者30例(观察组),与同期采用钻孔闭式引流术治疗的30例患者(对照组)对比,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肿复发情况.结果 于手术后第二天、第七天、1个月、3个月检查两组头部CT或MRI,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分隔腔残存、复发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神经内镜辅佐手术治疗分隔型CSDH安全可靠,效果良好,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吴先良;黄俏;梁斗;邓忠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开胸术治疗;治疗组38例,以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多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为97.37%(37/38),对照组为94.74%(36/3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能降低患者生存期,但可减轻对患者的创伤,有利于其术后康复.

    作者:于晋;黄保堂;孙玉桂;庄敏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术面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接受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不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设定肿瘤的切除范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半年的听力功能、面瘫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后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术后半年的听力功能、面瘫状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实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可准确监测到患者面部神经的位置,可有效保护患者的面部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海民;吴至武;冯开明;杨瑞金;蒋秋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颅内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进展

    颅内夹层动脉瘤是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缺血性脑卒中,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由于各类型颅内夹层动脉瘤具有各自不同的临床特点,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各种介入治疗技术各有特点.

    作者:兰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中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87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GCS评分、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因素对PTCI发生的影响,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T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87例患者中,并发PTCI者21例(7.3%).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大、入院时GCS评分低,存在低血压、脑挫裂伤、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PTCI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GCS评分、低血压、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是PT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中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死较为常见,及时发现发生PTCI的危险因素,是改善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超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A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76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黏膜组织(>5 cm)膜联蛋白A7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80.3%(61/76),癌旁黏膜组织中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为30.3%(2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 Ⅲ+Ⅳ期,淋巴结转移及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膜联蛋白A7的阳性表达率较低(P<0.05),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直径、CEA含量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膜联蛋白A7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潜在诊断价值.

    作者:刘锦新;龙军先;韦昭懿;韦永桃;蒋洪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置入与不置入硅胶扩张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置入与不置入硅胶扩张管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慢性泪囊炎的患者48例,随机分成两组,不置入组24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进行治疗,术中不给予硅胶扩张管置入;置入组24例,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术中给予硅胶扩张管置入.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不置入组总有效率87.50%(21/24),置入组为83.33%(20/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不置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3/24),置入组为33.33%(8/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不置入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置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总体健康评分、活力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置入组各项评分增加更显著,与置入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置入与不置入硅胶扩张管进行治疗的疗效无明显影响.

    作者:覃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微波消融与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微波消融(MWA)和甲状旁腺切除术(PTX)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SHPT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MWA组(40例)和PTX组(36例).对两组患者围术期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无术中及围术期死亡病例.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PTH、血钙及血磷值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PTH、血钙及血磷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PT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PTX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消融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以达到甲状旁腺切除术相似的疗效,并且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丁祥飞;陈佑江;吴云阳;周魁平;陈伟;周辉生;卿颖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治疗踝前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治疗的33例踝前撞击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为期3个月的保守治疗,如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则行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踝关节镜手术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踝关节镜手术的优良率为87.9%(29/33);术后踝关节功能总分为(84.9±1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55.8±1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手术具有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加快康复进程.

    作者:聂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62例艾滋病患者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其护理干预过程及措施.结果 经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病情观察、术后特殊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圆满完成操作.结论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顺利完成支气管镜诊疗检查的关键;严格做好职业防护及支气管镜与配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是防止交叉感染和职业暴露的保障.

    作者:陈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268例行侧路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逐级扩张,环锯一次椎间孔成形的方法,摘除突出髓核,完全松解硬膜囊及神经根.结果 本组214例患者得到3个月以上随访.手术时间平均为90 min/节段,平均出血量15 ml/节段,卧床时间均不超过24 h,平均住院时间为5 d.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优190例,良11例,可8例,差5例,优良率93.9%.术后复发8例,其中术后3 d内复发3例,术后1周到1月复发3例,1月以后复发2例.脊柱不稳、椎间隙感染、大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者.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对脊柱稳定性结构破坏小、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刘继波;李江龙;周鹏;熊飞龙;谢大伟;龚光耀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围术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非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围术期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治疗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将30例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TRAL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15例.A组予面罩给氧,B组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观察两组手术前(T0)、面罩吸氧或NIPPV治疗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各时点的HR、MAP、RR、SpO2、动脉血气变化,并计算PaO2/FiO2值;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A组在T1、T2、T3 、T4与T0比较时,PaCO2、HR、RR显著增高(P<0.05),而PaO2/FiO2降低明显(P<0.05).A组1例患者改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B组T1、T2、与T0比较时,PaCO2、HR、RR显著增高(P<0.05),PaO2/FiO2降低明显(P<0.05),但T3后各参数逐步恢复到手术前水平.结论 NIPPV在TRALI患者早期通气治疗中安全有效,并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李洪;罗远国;曾军;马艳;张旭;王东;胡春林;曾长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信息管理在医学装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体会

    随着医学装备的大量应用与发展,信息管理已成为医学装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需求,使医学装备管理变得更加科学、规范、简便、实用与高效.但应注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能力培训,完善管理机制,预防与控制网络与信息安全风险,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与稳定,保障医疗卫生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作者:李俊良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质网应激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中的表达以及小剂量衣霉素(TM)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衣霉素处理+IR组(TM+IR组),每组10只.Sham组单纯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IR组开胸,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TM+IR组TM腹腔注射0.6 mg/kg,30 min后结扎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于开胸后,心肌再灌注2 h抽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再灌注2 h心肌的超微结构,检测再灌注2 h心肌的GRP78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IR组和TM+IR组在再灌注2 h时,cTnI水平均明显上升;IR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严重,TM+IR组次之.再灌注2 h后,GRP78 mRNA及蛋白,IR组及TM+IR组明显升高.结论 MIRI可诱导ERS,小剂量TM预处理可减轻MIRI.

    作者:张腾芳;谢晓勇;郑宝石;何巍;罗程;黎玉贵;冯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同步行纤维环缝合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同时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行纤维环缝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 mL;术后切口均愈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6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结论 在椎间盘镜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同步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可即刻闭合纤维环裂口,促进纤维环修复,改善症状及恢复腰椎功能,并可预防、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

    作者:赵德兵;钟家云;朱贤康;黄其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临床研究

    随着医疗技术和器械的飞速发展,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TAAAs)腔内隔绝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的适应证在不断扩展.若干年内,腔内隔绝术将取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佳选择.本文阐述胸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的适应证、围术期常见并发症及预防和手术策略.

    作者:袁军;甘剑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糜蛋白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突出物内注射胶原酶,观察组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出院时评定疗效,出院6个月后回访再一次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第4天评比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3%(35/71),观察组32.0%(24/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评比1次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3.1%(59/71),观察组为80.0%(60/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出物内注射糜蛋白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费用低、痛苦小、安全、疗效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许远海;陈丽;朱海峰;李万奎;许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