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萍;黄泽云;钟艳媛;曾多多;蓝芳;黄新红;宁琼连;苏雪梅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溶栓治疗,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中严密观察,术后精心细致的患肢护理及溶栓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地健康指导.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较前缓解,所有病人无肺栓塞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 对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认真细致、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作者:袁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日月开新元,天地又一春.在这玉宇澄清的明媚日子里,我们迎来了金猴奋起的崭新的2016年.过去的一年,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一带一路”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拓展空间;“‘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了“互联网+精准微创医疗”的发展;“健康中国” (2016年-2020年)的国家战略,更是布下了“大健康”发展的未来全新格局!
作者:王永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老年髋部骨折尿潴留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导致尿潴留发生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尿潴留发生原因主要有麻醉作用、环境和排尿体位改变、心理因素、术后疼痛、留置导尿管护理不当等,经积极防治和护理干预,临床治愈43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96%.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尿潴留发生原因较多,加强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治尿潴留.
作者:庞妮;杨义惠;陈红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9例,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Cobb's角的矫正程度、疼痛改善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70±20) min,平均出血(65±15)mL,随访4~ 16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由(14.9±3.6) mm恢复到(23.4±4.8)mm,Cobb's角分别由平均(24.1±6.9)°恢复到(15.8±7.3)°,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无断钉及松动,椎体高度未出现明显丢失.结论 微创短节段联合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口小,对腰背肌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内固定坚强,术后可以早期下床功能锻炼,疼痛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少.
作者:罗辉耀;吴昊;苗立冬;朱冬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ICU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1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病死分为死亡组48例和无死亡组78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4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是发生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伴有APACHEⅡ评分、24 h尿量、白蛋白水平、MDOS数目者发生病死的风险较高.
作者:白玉龙;宁宗;王威;曹杰;朱继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在皮肤松弛患者穿刺中的应用技巧.方法 选取上臂皮肤松弛患者5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行塞丁格技术,不同的是观察组采取助手绷紧皮肤定位穿刺,对照组未采用助手绷紧皮肤前常规定位穿刺.对比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5% (29/31),明显高丁对照组的23.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皮肤松弛患者由助手绷紧皮肤进行超声引导塞丁格技术定位和穿刺,能够提高PICC的一次穿刺成功率.
作者:伍佳雯;肖淑宁;骆书秀;梁燕芳;陈昭琼;李良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疼痛是手术应激反应的重要表现,是术后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之一.腹部手术的疼痛主要产生于前腹壁,可通过采用多模式镇痛(如曲马多、非甾体类抗炎药复合静脉应用阿片类药物)得以缓解.阿片类药物常以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A)方式静脉给药,但因诸多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尿潴留、抑制呼吸和胃肠道功能),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应用已成为术后快速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1].区域阻滞(椎管内或外周神经阻滞)是术后镇痛常用的替代方法或辅助措施.而硬膜外阻滞镇痛可引起血管扩张、低血压、内脏灌注不足、运动阻滞致活动受限,甚至有文献报道硬膜外镇痛有时是恶化预后的原因[2].
作者:刘敬臣;秦朝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010年至2014年我国麻醉复苏护理相关研究文献,为麻醉复苏护理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的期刊文献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有关我国麻醉复苏护理的相关文献,并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麻醉复苏护理相关文献140篇,我国护理人员在国内刊物上发表的关于麻醉复苏护理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40篇文献中分散于国内各级期刊,而更多地刊载在省级普通期刊,文献较集中地来源于经济发达地区,文献类型多为实验性研究(68.57%),基金资助的文献比占5.00%.结论 麻醉复苏护理的相关研究日益受到关注,但仍须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提高研究文献的质量.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62眼)慢性泪囊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术后用曲安奈德喷鼻剂喷鼻,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进行泪道冲洗.结果 治愈50例(54眼),好转4例(6眼),无效2例(2眼),总有效率为96.77%(60/62).结论 泪囊鼻内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理直;韦辉;黄锐;韦联角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复苏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麻醉维持使用恒速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照组麻醉维持使用恒速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两组术中均使用恒速注射泵输注维库溴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停止静脉泵药.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对麻醉恢复期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复苏期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4/50),低于对照组的36.0% (1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恒速注射泵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高、定向力恢复时间短、麻醉复苏快,比较适用于老年患者的腹腔镜手术.
作者:蒙绍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C臂机下闭复位行PNF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C臂机下闭复位行PFNA内固定观察组和普通钉板内固定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比传统内固定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也较对照组有所下降.Harris评分显示,优等级疗效的患者观察组较对照组高12.9% (P <0.05).结论 PFNA更加适合易伴发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
作者:谢沛军;曾志超;李鹏;刘海棠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分析人群的脐部外形结构和大小,为寻求合适的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手术脐部相关护理治疗、切口及器械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橡皮泥对557例研究对象的肚脐进行塑型,再用圆规与标准硬尺测量出肚脐脐径(上下径、左右径).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脐部外形结构凹陷型473例占84.9%,平坦型78例占14.0%,外凸型6例占1.1%;肚脐大小与年龄(r=0.034)、身高(r=0.021)、体重(r=0.029)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脐部形状以凹陷型为主,脐部大小不随年龄、身高、体重而发生变化,说明经脐无瘢痕手术的器械适用于各类人群.
作者:黄泽云;钟艳媛;蓝芳;曾多多;黄新红;王清华;陆晓萍;宁琼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泌尿系统结石患者13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组,D1组(观察组65例)选择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D2组(对照组65例)选择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结果 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完成手术后的恢复情况比较,D1组明显优于D2组(P<0.05);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D1组明显优于D2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创伤小,出血量较少,疾病恢复时间短,临床取石率高.
作者:庄耿纯;许锡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采用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9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即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的优良率.结果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评分的优良率也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志平;夏炳树;陈超坤;王军;熊林;张观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的诊疗体会.方法 选取80例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发生子宫破裂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急救,试验组在常规急救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急救.比较两组急救效果.结果 试验组急救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救满意率为95.0%(38/40),高于对照组的65.0% (26/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积分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子宫肌瘤微创手术后在妊娠期间子宫破裂患者应该做到早期诊断,并给予针对性的急救,以降低母婴死亡率.
作者:丁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局部晚期官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局部晚期官颈癌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腹腔镜组40例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开腹组36例新辅助化疗后给予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89.47%.两组年龄、分期、病理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疗效满意,安全可行.
作者:胡碧洪;郑映金;黄浩;田乔;王小婕;李莉芳;李雯华;黄诗敏;王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对围术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3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1),对照组行开放手术,观察组行腔镜手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应激反应(疼痛VAS评分)与免疫功能(CD3、CD4评价).结果 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h、12 h、24 h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 h的CD3、CD4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可显著减轻手术创伤,围术期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所造成影响也更轻,实现美容、微创双重效果.
作者:陈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对难愈性伤口患者采取负压创面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难愈性伤口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技术治疗.结果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VAS评分、白细胞动态变化结果和住院费用情况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负压创面技术治疗难愈性伤口能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提高疗效,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作者:张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腹腔镜技术作为主要的微创技术在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普通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但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不同,具有一定难度,必须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阶梯式教学法具有循序渐进、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等优点,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较好应用.根据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和规律设计的三个阶梯的阶梯式教学法,学员能更好地学习腹腔镜的基本技术.
作者:李建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20例均采取传统开颅手术方法,观察组40例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40例中,发生肺部感染9例、电解质紊乱4例、消化道出血3例、多功能器官衰竭1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例、8例、4例、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微创手术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患者耐受性好,安全性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鹏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