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关键词:改制双钳道内镜, ESD术后穿孔, 荷包式缝合
摘要: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教学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及实习医院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需求.方法 对护理专业实习生及所在实习医院急诊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对《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及实训课)的需求.结果 护理专业实习生与医院护士认为,相对重要的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心肺脑复苏、心电监护、呼吸困难、窒息、休克、昏迷、急性消化道出血及急性心衰的救护.实习生及护士均认为,徒手心肺复苏术及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是重要的操作技能.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与实习医院护士对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教学内容需求大部分相似,对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薛丽平;龙淑珍;苏东红;檀倩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12例行眼眶减压术的Graves’眼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取眼眶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行苏丹Ⅲ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活动期及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被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非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无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增生比非活动期患者更活跃.

    作者:叶园;何剑峰;李凯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骨造影的弥漫度与VD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对6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抽取患者外周血进行VDR基因型检测,术中观察患者骨造影剂弥散分布情况、骨水泥在椎体内弥散及渗漏等情况,然后分析伤椎骨造影剂弥漫分布情况与VDR基因型的关联性.结果 60例患者中检测到VDR基因BB型0例,Bb型28例,bb型32例.骨造影剂在椎体内弥散情况良好,60例共110个伤椎中85个椎体弥散超过椎体中线,其中Bb型患者占52个椎体、bb型患者占33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造影剂弥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9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但均无椎管内渗漏,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其中Bb型患者占7个椎体、bb型患者占2个椎体,不同基因型患者间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造影剂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伤椎中的弥散度与VDR基因多态性有一定关联,Bb基因型患者造影剂弥漫更充分,但同时Bb基因型患者伤椎发生骨水泥渗漏的比例也较高.

    作者:覃海飚;许建文;唐福波;王晓琥;宋泉生;钟远鸣;饶远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宫颈锥切术后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病理结果及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收治的72例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宫颈在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与宫颈锥切术后或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72例患者中有51例行宫颈锥切术,其中有28例CINⅢ术后病理分级与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结果一致,符合率为72.50%,锥切术后有1例由CINⅡ升级为CINⅢ,总的升级率为3.92%;锥切术前、术后CINⅡ、CIN Ⅰ病理结果一致的分别有1例和5例,因此总符合率66.67%;锥切术后病理分级降级:CINⅢ级11例,CINⅡ级3例,CIN Ⅰ级1例,降级率为29.41%.本组有21例患者因患者个人因素、无生育要求或合并其他疾病等直接行全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后病理结果与术前病理分级相符合共11例CINⅢ级,1例CINⅡ级,1例CIN Ⅰ级,因此CINⅢ级的符合率和总符合率分别为57.89%和61.90%.两种术式的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在CINⅢ级符合率、总符合率、总升级率和总降级率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对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或宫颈锥切术,其对术前病理结果的影响不大,两种术式都是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的合理选择.

    作者:黄立冬;吴玉英;黄伟容;刘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循证护理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及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6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放射不良反应的护理;循证组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对放射不良反应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循证组放疗2个月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降低(均P <0.05).结论 在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放疗效果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小明;唐忠敏;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3D高清腹腔镜系统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3D高清腹腔镜系统在外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优势.方法 209例妇科、普外科及泌尿外科患者接受3D高清腹腔镜系统治疗(3D组),另选择200例接受2D高清腹腔镜系统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2D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3D组手术时间短于2D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2D组(P<0.05);泌尿外科手术住院日3D组短于2D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中转开腹手术及严重并发症.结论 3D腹腔镜系统应用于高难度的外科手术,能获得更好的纵深感觉和定位能力,降低手术难度,可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住院费未增加.

    作者:秦军;邹崇祺;吴雪峰;覃军;李化升;郑业辉;李致文;姚清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手术耐受性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导致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强压疮知识培训和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应用新型敷料、选择合理的手术体位等对策,可以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康炀;江锦芳;曹婵;侯丹丹;韦忠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保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Ellik导致混合性膀裂1例报告

    目的 报道1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Ellik导致混合性膀胱破裂的病例,探讨其发病原因及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Ellik导致混合性膀胱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发生混合性膀胱破裂的可能性非常小,Ellik显著增加了膀胱内压力导致膀胱破裂.经留置腹腔引流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抗感染等治疗后,未出现严重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尿毒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并非所有Ellik导致的混合性膀胱破裂均需要手术探查,使用Ellik前充分排空膀胱可避免该类膀胱破裂的发生,保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胡志雄;杨帝宽;吴保忠;车晓娟;肖剑;张伟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4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根据前列腺增生体积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前列腺增生体积> 60 mL且≤80 mL,B组前列腺增生体积>80 mL且<120 mL,对A、B两组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产生电切术综合征.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为泌尿外科治疗大体积(> 80 mL且<12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佳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广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阴式修复术治疗,联合组给予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经期、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均显著缩短,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经期,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郭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及其预后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将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 (59/60)、83.33% (5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 (2/60)、21.67% (1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作者:梁朵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31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Ⅰb型3例,Ⅰc型19例,Ⅰd型7例,Ⅱ型2例,均经髓内撬拨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微创置入PFNA,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手术时间45 ~ 8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50 ~300 mL,平均180 mL,1例术后2月因阿尔茨海默病不能进食衰竭死亡,30例患者获6 ~18个月随访,骨折端8~12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7%(29/30).结论 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术中骨折端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和出血量少,固定坚强,术后随访骨折愈合率高,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复位的良好方法.

    作者:罗辉耀;吴昊;韦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所致并发症及其防治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2 200例,其中96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本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96例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不能耐受疼痛者12例(0.55%),术后头痛9例(0.41%),放射性牙痛4例(0.18%),出血5例(0.23%),迷走神经反射10例(0.45%),支气管痉挛5例(0.23%),20例(0.91%)出现咳嗽,75例(3.41%)术中出现高血压(≥140/90 mmHg),2例(0.09%)出现峡部皮肤坏死,术后1周峡部局部红肿,术中即刻出现声音低钝2例(0.09%).在治疗初期12例(0.55%)出现轻、中度喉返神经损伤,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可能会发生疼痛、出血、支气管痉挛、咳嗽、迷走神经反射、喉返神经甚至气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仔细操作并随着经验累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采用“低浓度低容量”麻醉法及“液体隔离带”辅助法可有效避免颈部重要结构受到热损伤.

    作者:杨强;曲明;尹惠生;沈英俊;齐秀艳;崔蓬;史彦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骨科围术期可造成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严重者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骨科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骨科围术患者,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尤为重要,可明显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三个方面.基本预防是根本,单纯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禁忌联合药物预防和(或)物理预防,在疗效和出血风险间寻找佳平衡点,争取佳疗效.

    作者:蒙芝健;罗任;张福维;劳世高;李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干预组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对两组围术期和术后6个月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干预组在手术中仅1例出现异常情况而需要输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对照组出现电切综合征者5例,需要输血者6例,干预组在术后的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中出血量、血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俞敏;曾庆春;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作者: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术期参数情况;比较两组输卵管总再通率及妊娠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23±5.23) min、住院时间(4.82±1.24)d、术中出血量(24.23-4.09) mL、术后排气时间(18.56-4.32)h,与对照组(58.75-3.32) min、(4.38±1.37)d、(23.46 ±4.12)mL、(17.43±3.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输卵管总再通率(91.53%)明显较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异位妊娠3例(10.00%).观察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9例(63.33%),较对照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5例(50.00%)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与单独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能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护理延伸服务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延伸服务对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及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食管癌并行食管支架置入术患者56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干预;观察组住院期间均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教护理干预外,在出院后回访5次并进行饮食健康知识教育护理干预;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生存期.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6个月回访对照组生存率为53.6%(15/28),观察组为85.7%(24/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4,P=0.009);12个月回访对照组生存率为14.3%(4/28),观察组为42.9%(12/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00,P=0.018).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存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护理延伸服务进行饮食健康教育并定期随访,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

    作者:罗江琳;张启芳;张治红;周勇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细胞性肝癌中p28GANK基因的表达与凋亡基因bax、bcl-2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p28GANK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细胞性肝癌组织68例、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p28GANK基因、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p28GANK在肝细胞性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6.7%,肝细胞性肝癌中p28GANK基因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Bax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肝细胞性肝癌组织p28GANK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与Bax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28GANK蛋白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p28GANK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共同表达可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莫瑞祥;杨威;李西融;廖文胜;张慧明;陈泽峰;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比较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拟行下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B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以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A组麻醉平面出现较B组明显快,阻滞平面范围较B组广,肌松效果明显优于B组,牵拉反应及辅助用药B组较A组明显增多,A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好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腹部手术,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牵拉反应轻等优点,辅助用药少,是在下腹部短小手术中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肖珍科;陈陈燕;尧新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