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祥;杨威;李西融;廖文胜;张慧明;陈泽峰;黄芳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孕症后随访指导监测排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360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实验组于术后1、3、6、12月进行电话随访,并指导患者进行监测排卵后同房;对照组仅在出院时指导监测排卵,术后6、12月进行妊娠结果随访.结果 实验组中术后妊娠94例,其中稽留流产3例,宫外孕2例,成功妊娠率49.44%;对照组术后妊娠67例,其中稽留流产2例,宫外孕2例,成功妊娠率为3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阻塞术后随访指导监测排卵能增加妊娠成功率.
作者:刘志飞;唐金玲;朱金鸽;秦惠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12例行眼眶减压术的Graves’眼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取眼眶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行苏丹Ⅲ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活动期及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被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非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无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增生比非活动期患者更活跃.
作者:叶园;何剑峰;李凯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三种内固定术式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DHS、PFLC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DHS、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以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负重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内侧皮质不连续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逆粗隆间骨折.
作者:叶尚松;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治疗296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先完成进入侧椎管扩大,转而向外倾斜工作套管,切除对侧椎板内板、增生内聚小关节突、退变肥厚黄韧带,完成对侧椎管扩大,可见到膨隆搏动的硬膜囊、双侧舒展的神经根和表面充盈的血管,存在椎间盘突出者进行椎间盘摘除.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年,JOA评分改善率77.6%,优116例、良147例、可31例、差2例,优良率达88.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内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症,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腰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经济实效、对人体生理干扰小等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牛玉珍;李功伟;白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作者: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排查时应用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使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已婚妇女5 362人进行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终检查结果与正常状况不同的研究对象再次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5 362例受检者中,出现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者429例,主要为31 ~ 50岁的女性.429例的病理学检查结果中确诊为宫颈癌2例,原位癌30例.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提早进行治疗干预,可以降低宫颈癌患病率.
作者:余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其预后.方法 将120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8.33% (59/60)、83.33% (5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 (2/60)、21.67% (1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作者:梁朵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2 200例,其中96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本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96例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不能耐受疼痛者12例(0.55%),术后头痛9例(0.41%),放射性牙痛4例(0.18%),出血5例(0.23%),迷走神经反射10例(0.45%),支气管痉挛5例(0.23%),20例(0.91%)出现咳嗽,75例(3.41%)术中出现高血压(≥140/90 mmHg),2例(0.09%)出现峡部皮肤坏死,术后1周峡部局部红肿,术中即刻出现声音低钝2例(0.09%).在治疗初期12例(0.55%)出现轻、中度喉返神经损伤,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可能会发生疼痛、出血、支气管痉挛、咳嗽、迷走神经反射、喉返神经甚至气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仔细操作并随着经验累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采用“低浓度低容量”麻醉法及“液体隔离带”辅助法可有效避免颈部重要结构受到热损伤.
作者:杨强;曲明;尹惠生;沈英俊;齐秀艳;崔蓬;史彦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西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广西全区范围内的209个乡镇卫生院抽取804名临床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医生的基本情况及对多种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 广西乡镇卫生院的临床医生数量不足,职称及学历层次较低,对临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较低.结论 广西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临床基本技能水平亟待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临床基本技能培训是提高其诊疗水平的良好途径.
作者:龙淑珍;那苓;薛丽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例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观察分析其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92.80±35.08) mL,手术时间(108.30±23.20)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20.60 ±5.50)枚;患者术后开始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恢复胃肠蠕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50±1.16)d、(5.38 ±0.20)d、(2.05 ±0.50)d及(10.08±0.60)d;患者手术后无感染、胰漏与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患者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均较短,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且无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作者:李相文;骆剑方;王华;李相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两种体位在小儿麻醉复苏期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去枕侧卧位,对照组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位.观察两组麻醉复苏期间出现呕吐、误吸窒息、需要吸痰例数及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麻醉复苏期间出现呕吐11例(28.2%)、误吸窒息4例(10.3%)及需要吸痰5例(12.8%),观察组出现呕吐2例(5.12%),没有需要吸痰及误吸窒息病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1例SPO2< 90%,观察组SPO2均≥98%.两组SPO2比较,观察组SP02 (99.05±0.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6.59 ±4.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插管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采取去枕侧卧位,能有效减少吸痰次数,减少或避免误吸窒息的发生,保持呼吸道通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叶;黄少华;闭金玉;覃健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骨科围术期可造成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高,严重者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是骨科围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骨科围术患者,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尤为重要,可明显降低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三个方面.基本预防是根本,单纯药物预防或物理预防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基本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禁忌联合药物预防和(或)物理预防,在疗效和出血风险间寻找佳平衡点,争取佳疗效.
作者:蒙芝健;罗任;张福维;劳世高;李旭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人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应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后足-踝评分标准评估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采用迈斯林(Meislin)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为(91.54 ±7.67)分,关节背伸为(21.64°±1.32°)、跖屈为(42.53°±5.2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78.56-±6.89)分、(16.47°±1.59°)和(35.83°±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优良率为78.38% (2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4% (1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前方人路、跗骨窦人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可以改善踝关节功能,增加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聂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在显微镜下行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疗效.方法 对15例(19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者,在显微镜下采用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观察术后局部反应及矫正效果.结果 1眼矫正不足,需二次手术,3眼过矫,经按摩对症处理后位置恢复正常,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至1年,19眼上睑缘位置均在瞳孔以上,平视时睑缘高6~8 mm,睑缘弧度自然,睫毛位置正常,无暴露性角膜炎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显微镜下改良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满意.
作者:曾少杰;谢怀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护理.结果 患者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出现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分别为导管脱出或回缩8例、穿刺部位感染6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皮肤过敏3例、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3例.结论 出院前责任护士做好患者带管出院健康宣教,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对患者回院行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萍;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长时程心脏不停跳保存方法和技术.方法 选用成年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麻醉成功后,取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不切开心包.先在头臂干插灌注管,后切断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用手协助排空左心室,用停跳液灌注心脏.摘取心脏后与灌注装置连接并用去白细胞和去血小板的稀释血液灌注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非工作心脏模型).结果 不停跳保存6例离体心脏8h全部成功,保存期间灌注压没有上升.结论 心脏空跳保存是可行的,保存的关键技术是减轻红细胞破坏、维持适宜的灌注压、左心室有效的减压和防止心脏水分丧失.
作者:银世杰;丁艺;吴军;罗玉忠;莫安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39例)和微创组(38例).开颅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死亡率、近期(3个月)和远期(12个月)优良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4.01 ±4.63)mL,少于开颅组的(210.02 ±5.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30.77%(12/39),微创组为5.26%(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非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时,采用微创手术,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方式.
作者:刘天庆;郭东斌;邱平;祁小龙;蓝佛琳;周建军;官测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术期参数情况;比较两组输卵管总再通率及妊娠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23±5.23) min、住院时间(4.82±1.24)d、术中出血量(24.23-4.09) mL、术后排气时间(18.56-4.32)h,与对照组(58.75-3.32) min、(4.38±1.37)d、(23.46 ±4.12)mL、(17.43±3.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输卵管总再通率(91.53%)明显较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异位妊娠3例(10.00%).观察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9例(63.33%),较对照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5例(50.00%)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与单独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能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30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其中17例利用关节镜对骨折部位利用Ethibon缝线进行固定复位治疗,13例通过后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再用空心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通过支具进行外固定,有计划地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3~12(6.32 ±2.44)个月,复位效果均比较满意,骨折部位均于术后3个月左右愈合良好,Lachman试验与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在0°~130°,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较好.术后A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Lysholm评分与IKDC评分分别为(92.43 ±4.37)分、(92.63 ±5.6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43.65±5.66)分、(46.77±6.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微创手术方式对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预后效果佳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华;向龙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 (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 (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椎间活动度、术后影像学参数和V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