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李云
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86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3.28±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能保证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蔡云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射频联合阿霉素对癌性胸痛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120例中晚期或术后乳腺癌、肺癌等引起胸痛的患者,随机分成射频组、阿霉素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三组均在相应椎体旁2.0~3.0 cm处行脊神经阻滞,15 min后射频组在DSA下给予连续射频毁损术,阿霉素组在脊神经干处注射阿霉素,联合组在连续射频毁损术后给予对应脊神经干注射阿霉素.三组均采用MPQ表及VAS表评定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以探讨射频联合阿霉素对癌性胸痛的干预机制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疼痛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联合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射频组和阿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联合阿霉素治疗癌性胸痛疗效优于单纯射频热凝治疗或者阿霉素阻滞治疗,而射频热凝治疗与阿霉素阻滞治疗疗效相似.射频联合阿霉素是治疗癌性胸痛的较好方法,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冯美果;刘翠芳;曹华;彭彬;李湘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12例行眼眶减压术的Graves’眼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取眼眶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行苏丹Ⅲ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活动期及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被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非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无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增生比非活动期患者更活跃.
作者:叶园;何剑峰;李凯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县级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9例,其中开放手术24例(开放组),腹腔镜手术25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25例中,1例因输尿管上段结石粘连明显分离困难转行开放手术;开放组24例均成功将结石取出;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正常工作恢复时间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疗效确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在县级医院应优先发展的外科微创技术,可替代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谭力;苏海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作者: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护理.结果 患者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出现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分别为导管脱出或回缩8例、穿刺部位感染6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皮肤过敏3例、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3例.结论 出院前责任护士做好患者带管出院健康宣教,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对患者回院行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萍;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报道1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Ellik导致混合性膀胱破裂的病例,探讨其发病原因及保守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Ellik导致混合性膀胱破裂病例的临床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复习,了解该病的发病原因、诊断及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中发生混合性膀胱破裂的可能性非常小,Ellik显著增加了膀胱内压力导致膀胱破裂.经留置腹腔引流管、保持尿管引流通畅、抗感染等治疗后,未出现严重腹膜炎、电解质紊乱、尿毒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 并非所有Ellik导致的混合性膀胱破裂均需要手术探查,使用Ellik前充分排空膀胱可避免该类膀胱破裂的发生,保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胡志雄;杨帝宽;吴保忠;车晓娟;肖剑;张伟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患者348例(34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4例(174眼).观察组术前给予38 ~40℃温热生理盐水200 mL冲洗结膜囊,对照组术前给予常温的0.25%聚维酮碘稀释液200 mL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均无眼内炎发生;而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程度、眼部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干眼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术前应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而且物理除菌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结梅;熊义斌;区关仪;张志辉;严丽花;钟月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方法治疗31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骨折按Evans分型:Ⅰb型3例,Ⅰc型19例,Ⅰd型7例,Ⅱ型2例,均经髓内撬拨复位,术中不显露骨折区域,微创置入PFNA,记录并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 手术时间45 ~ 80 min,平均55 min,出血量150 ~300 mL,平均180 mL,1例术后2月因阿尔茨海默病不能进食衰竭死亡,30例患者获6 ~18个月随访,骨折端8~12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周,根据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27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6.7%(29/30).结论 髓内撬拨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性粗隆间骨折,术中骨折端复位满意,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和出血量少,固定坚强,术后随访骨折愈合率高,是老年粗隆间骨折术复位的良好方法.
作者:罗辉耀;吴昊;韦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阴式修复术治疗,联合组给予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经期、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均显著缩短,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经期,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郭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方法 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结节2 200例,其中96例在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并发症.本文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96例患者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不能耐受疼痛者12例(0.55%),术后头痛9例(0.41%),放射性牙痛4例(0.18%),出血5例(0.23%),迷走神经反射10例(0.45%),支气管痉挛5例(0.23%),20例(0.91%)出现咳嗽,75例(3.41%)术中出现高血压(≥140/90 mmHg),2例(0.09%)出现峡部皮肤坏死,术后1周峡部局部红肿,术中即刻出现声音低钝2例(0.09%).在治疗初期12例(0.55%)出现轻、中度喉返神经损伤,均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无血管、气管及食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可能会发生疼痛、出血、支气管痉挛、咳嗽、迷走神经反射、喉返神经甚至气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仔细操作并随着经验累积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采用“低浓度低容量”麻醉法及“液体隔离带”辅助法可有效避免颈部重要结构受到热损伤.
作者:杨强;曲明;尹惠生;沈英俊;齐秀艳;崔蓬;史彦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136例,其中接受PTAS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组,另68例采取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的NIHSS、MMSE评分、脑卒中和死亡事件.结果 随访期间未出现失访现象,研究组再发脑卒中1例(1.47%),无死亡事件;对照组再发脑卒中4例(5.88%),其中死亡1例.两组脑卒中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5例患者未给予NIHSS和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在入组时、人组1周、入组2周各个时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在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各个时段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MSE评分在入组时、入组1周、入组2周、1个月各个时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在入组3个月和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应用PTAS治疗,具有创伤小、不良反应少、恢复迅速等特点,能够显著提高预后水平,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俊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提高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治疗ACTH非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确诊的52例因肾上腺腺瘤引起的ACTH非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 50例成功施行腹腔镜下手术,2例改开放手术,平均肿瘤直径2.2 em(2~4.5 em).病理检查示52例为肾上腺腺瘤,手术以切除肾上腺腺瘤为主;术后平均随访11.4个月(6~27个月),52例患者均未见有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治疗肾上腺腺瘤引起的ACTH非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主要以切除腺瘤为主,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出血时间少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黄海鹏;莫林键;周立权;汪小明;黎承杨;杨占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腔镜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方法 对一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全麻下于腹股沟区外上方选择观察孔和两个操作孔,腹外斜肌腱膜深面分离、显露腹股沟管各结构,分离精索并高位离断,结扎疝囊,于精索后完成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于术后第2天出院,随访3月无复发.结论 腔镜Lichtenstein无张力修补术可以作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美容、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等效果.
作者:田小林;朱小宝;庞凌坤;王海鹏;朱袭嘉;将世宇;戴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长时程心脏不停跳保存方法和技术.方法 选用成年广西巴马小型猪6头,麻醉成功后,取胸部正中切口,全身肝素化,不切开心包.先在头臂干插灌注管,后切断上腔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用手协助排空左心室,用停跳液灌注心脏.摘取心脏后与灌注装置连接并用去白细胞和去血小板的稀释血液灌注心脏,使心脏恢复跳动(非工作心脏模型).结果 不停跳保存6例离体心脏8h全部成功,保存期间灌注压没有上升.结论 心脏空跳保存是可行的,保存的关键技术是减轻红细胞破坏、维持适宜的灌注压、左心室有效的减压和防止心脏水分丧失.
作者:银世杰;丁艺;吴军;罗玉忠;莫安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39例)和微创组(38例).开颅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死亡率、近期(3个月)和远期(12个月)优良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4.01 ±4.63)mL,少于开颅组的(210.02 ±5.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30.77%(12/39),微创组为5.26%(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非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时,采用微创手术,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方式.
作者:刘天庆;郭东斌;邱平;祁小龙;蓝佛琳;周建军;官测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牙槽突裂患者经微创取髂骨植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4例牙槽突裂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法取髂骨植骨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微创取髂骨植骨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13.64%)明显低于对照组(6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伤口长度为(0.89 ±0.11)cm、出血量(48.45 ±2.13)mL、取骨量(12.25 ±2.19)g、影响术后活动时间(1.49 ±0.29)d、手术时间(0.99 ±0.11)h及术后拆线时间(6.98 ±0.12)d;对照组伤口长度为(1.03 ±0.21)em、出血量(50.23±3.14) mL、取骨量(14.33 ±2.13)g、影响术后活动时间(1.68 ±0.31)d、手术时间(1.12 ±0.12)h及术后拆线时间(7.24 ±0.3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微创手术取髂骨植骨术治疗牙槽突裂,临床效果较好,切口小且出血量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有利于患者尽早拆线出院,减少了住院费用.
作者:丹瑜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方法及对策,以解决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操作相对薄弱、理论脱离实践、操作不够主动等问题.方法 通过了解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及特点,增强其自律性,强化培训方式,增加多样式教学方法,提高留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结果 多样式多元化临床实践教学课可增强留学生学习积极性,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结论 留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考验,应结合实际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
作者:李鲲;冯旭;张谕羚;周华富;李世康;黄柳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效果及放疗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96例NSCL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组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以及放射不良反应的护理;循证组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的基础上,主要对放射不良反应实施循证护理.结果 循证组放疗2个月后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循证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对照组降低(均P <0.05).结论 在NSCLC三维适形放疗中实施循证护理,可以提高放疗效果和减少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张小明;唐忠敏;陈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微创治疗效果.方法 30例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其中17例利用关节镜对骨折部位利用Ethibon缝线进行固定复位治疗,13例通过后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再用空心螺钉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通过支具进行外固定,有计划地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3~12(6.32 ±2.44)个月,复位效果均比较满意,骨折部位均于术后3个月左右愈合良好,Lachman试验与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膝关节活动度在0°~130°,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较好.术后A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Lysholm评分与IKDC评分分别为(92.43 ±4.37)分、(92.63 ±5.68)分,显著高于术前的(43.65±5.66)分、(46.77±6.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应用微创手术方式对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能好、预后效果佳等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春华;向龙京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