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护理体会

蔡云霞

关键词:智能控压, 钬激光碎石术,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工作在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86例,抽签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术后VAS评分(3.28±1.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92±1.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3/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围术期综合性护理干预能保证智能控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的顺利进行,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比较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开颅组(39例)和微创组(38例).开颅组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微创组给予微创钻孔血肿清除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死亡率、近期(3个月)和远期(12个月)优良率.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为(54.01 ±4.63)mL,少于开颅组的(210.02 ±5.5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组术后3个月死亡率为30.77%(12/39),微创组为5.26%(2/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和远期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非进展性高血压脑出血时,采用微创手术,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颅手术方式.

    作者:刘天庆;郭东斌;邱平;祁小龙;蓝佛琳;周建军;官测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采取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 (4/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 (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指标、椎间活动度、术后影像学参数和VAS评分相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系统下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的效果相较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更佳,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00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结果 术后有3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进行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针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其围术期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尽快康复.

    作者:吕小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温热生理盐水在白内障手术前结膜囊冲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患者348例(348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4例(174眼).观察组术前给予38 ~40℃温热生理盐水200 mL冲洗结膜囊,对照组术前给予常温的0.25%聚维酮碘稀释液200 mL冲洗结膜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结膜囊冲洗后细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周复查均无眼内炎发生;而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程度、眼部不适症状、术后1个月干眼综合征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内障术前应用温热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具有安全、刺激性小等优点,而且物理除菌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白内障术后感染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谭结梅;熊义斌;区关仪;张志辉;严丽花;钟月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临床疗效.方法 子宫瘢痕憩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阴式修复术治疗,联合组给予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6个月经期、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联合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经期均显著缩短,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阴式手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经期,提升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郭桂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干预组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对两组围术期和术后6个月的身体各项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行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的干预组在手术中仅1例出现异常情况而需要输血;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对照组出现电切综合征者5例,需要输血者6例,干预组在术后的平均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术中出血量、血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前列腺剜除术的治疗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作者:俞敏;曾庆春;杨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导管断裂2例报告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造影导管断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完成的917例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2例出现造影导管断裂,对该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917例患者接受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出现导管断裂2例,发生率为0.22%.2例均在行左椎动脉造影时出现造影导管头端断裂,1例完全断裂,取管未能成功,断管残留于左椎动脉;1例不完全断裂,及时发现并顺利撤出导管.经过扩管、抗凝等治疗,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性脑血管造影术中发生造影导管断裂少见,其发生与患者血管条件、导管本身因素及术中操作等多因素相关,充分准备,处理得当,可降低其发生风险.

    作者:兰杰;魏风;杨松;胡北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措施和经验.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例,术前做好心理护理、肠道准备、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结果 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进食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满意度提高.结论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创伤小,出血量少,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确保达芬奇机器人的手术效果.

    作者:梁伟霞;苏丽凤;苏蕾;陈智敏;陈桂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穿孔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改制双钳道内镜在ESD术后并发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固有肌层胃黏膜下肿瘤患者12例,对其中行ESD术后并发穿孔直径>2 cm穿孔的患者行内镜下手术干预治疗,利用改制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对穿孔行荷包式缝合.观察缝合成功率,评估该方法的可操作性.结果 单钳道内镜通过添加简易管道改制成双钳道内镜,配合尼龙圈和钛夹缝合技术成功修补直径2 ~3 cm的ESD术后穿孔.术后完整随访11例,随访时间为3~6个月,经内镜复查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 改制后双钳道内镜下进行荷包式缝合、修补ESD术后大穿孔并发症操作简单,是一种经济、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辅助方式.在拥有普通单钳道内镜的医院即可开展此项技术,缩短手术时间,尽快安全、有效地修复穿孔,避免行二次外科手术,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有助于更广泛深入地开展消化道病变的EMR和ESD技术.

    作者:陈茂顺;黄淑华;陈辉杰;吴惠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两种带蒂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3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和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34例,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24例,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0例,观察手术时间、皮瓣成活及供区肢体肿胀及疼痛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移植皮瓣外形、质地、感觉及踝关节功能.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腓肠神经营养皮瓣组22例(91.7%),胫后动脉穿支皮瓣组全部成活8例(80.0%);皮瓣远端部分坏死4例,经换药、植皮均愈合,供区肿胀、疼痛不明显.随访12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软,耐磨,外形、感觉、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需根据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局部损伤情况及患者年龄、性别、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方能达到佳手术效果.

    作者:蓝耿亮;王照卿;温雅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差,手术耐受性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导致术中急性压疮的发生.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及手术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强压疮知识培训和使用压疮风险评估表、应用新型敷料、选择合理的手术体位等对策,可以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

    作者:康炀;江锦芳;曹婵;侯丹丹;韦忠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4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均采用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进行治疗,根据前列腺增生体积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前列腺增生体积> 60 mL且≤80 mL,B组前列腺增生体积>80 mL且<120 mL,对A、B两组患者的术后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前、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前列腺症状评分、梗阻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产生电切术综合征.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为泌尿外科治疗大体积(> 80 mL且<120 mL)前列腺增生患者佳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邓广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踝关节镜下联合入路治疗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入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踝关节前后联合撞击综合征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观察组采取踝关节镜下前方入路、跗骨窦人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应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后足-踝评分标准评估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关节活动度;采用迈斯林(Meislin)标准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OFAS评分为(91.54 ±7.67)分,关节背伸为(21.64°±1.32°)、跖屈为(42.53°±5.26°),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78.56-±6.89)分、(16.47°±1.59°)和(35.83°±5.3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优良率为78.38% (2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14% (1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踝关节镜下前方人路、跗骨窦人路联合后外侧入路手术可以改善踝关节功能,增加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聂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肝细胞性肝癌中p28GANK基因的表达与凋亡基因bax、bcl-2表达的关系

    目的 探讨p28GANK基因在肝细胞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收集肝细胞性肝癌组织68例、正常肝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中p28GANK基因、凋亡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p28GANK在肝细胞性肝癌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和6.7%,肝细胞性肝癌中p28GANK基因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1).肝细胞性肝癌组织Bax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而Bcl-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肝细胞性肝癌组织p28GANK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与Bax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28GANK蛋白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p28GANK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共同表达可能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起协同作用.

    作者:莫瑞祥;杨威;李西融;廖文胜;张慧明;陈泽峰;黄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 探讨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择12例行眼眶减压术的Graves’眼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取眼眶脂肪组织,采用酶消化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行苏丹Ⅲ染色、病理学检查,观察活动期及非活动期Graves’眼病患者眼眶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结果 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被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的多角形分枝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非活动期患者的眼眶脂肪组织中无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Graves’眼病活动期患者眼眶脂肪组织增生比非活动期患者更活跃.

    作者:叶园;何剑峰;李凯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不同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PFLCP)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3例,根据病情分别采用DHS、PFLCP、PFNA三种内固定术式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DHS、PFLCP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FNA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DHS、PF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以创伤小、出血少、术后负重时间早、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内侧皮质不连续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逆粗隆间骨折.

    作者:叶尚松;李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门诊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维护过程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162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有效护理.结果 患者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出现并发症2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8%,分别为导管脱出或回缩8例、穿刺部位感染6例、穿刺部位渗血4例、皮肤过敏3例、血栓性静脉炎(导管堵塞)3例.结论 出院前责任护士做好患者带管出院健康宣教,完善出院回访制度,对患者回院行导管维护过程中发现的并发症进行正确处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李萍;李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扩大减压治疗296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手术先完成进入侧椎管扩大,转而向外倾斜工作套管,切除对侧椎板内板、增生内聚小关节突、退变肥厚黄韧带,完成对侧椎管扩大,可见到膨隆搏动的硬膜囊、双侧舒展的神经根和表面充盈的血管,存在椎间盘突出者进行椎间盘摘除.手术前后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年,JOA评分改善率77.6%,优116例、良147例、可31例、差2例,优良率达88.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下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内潜行扩大减压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症,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对腰部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经济实效、对人体生理干扰小等优点,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牛玉珍;李功伟;白建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县级医院开展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在县级医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接受输尿管中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患者49例,其中开放手术24例(开放组),腹腔镜手术25例(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结石清除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组25例中,1例因输尿管上段结石粘连明显分离困难转行开放手术;开放组24例均成功将结石取出;腹腔镜组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正常工作恢复时间均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疗效确切,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在县级医院应优先发展的外科微创技术,可替代开放性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作者:谭力;苏海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在输卵管性不孕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等围术期参数情况;比较两组输卵管总再通率及妊娠情况,评估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观察组手术时间为(60.23±5.23) min、住院时间(4.82±1.24)d、术中出血量(24.23-4.09) mL、术后排气时间(18.56-4.32)h,与对照组(58.75-3.32) min、(4.38±1.37)d、(23.46 ±4.12)mL、(17.43±3.56)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输卵管总再通率(91.53%)明显较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异位妊娠1例(3.33%),对照组异位妊娠3例(10.00%).观察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9例(63.33%),较对照组妊娠并成功分娩15例(50.00%)显著较高(P<0.05).结论 与单独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能提高患者的输卵管再通率及妊娠率.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