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毕国庆;张军华

关键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 肱骨中下段骨折, 桡神经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予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40例予以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与桡神经优良率分别为97.5%(39/40)、95.0%(38/40),高于常规组的77.5%(31/40)、80.0%(32/40).结论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尿潴留患者膀胱尿量的超声测量及导尿治疗体会

    目的 评估超声测量尿潴留患者膀胱尿量的准确性及导尿治疗尿潴留的有效性.方法 40例尿潴留患者就诊时常规行泌尿系超声评估膀胱内尿量并行急诊导尿统计尿量,比较同一患者计算尿量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测量的尿量与实际导尿尿量基本一致,40例患者导尿成功.结论 超声测量尿量具有一定准确性,对辅助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很有帮助,导尿是治疗尿潴留的简便有效方法.

    作者:刘赫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疗法在SChatZKeYⅤ.Ⅴ1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优30例,良7例;对照组优20例,良11例,实验组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7.5%);实验组手术时间和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予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40例予以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与桡神经优良率分别为97.5%(39/40)、95.0%(38/40),高于常规组的77.5%(31/40)、80.0%(32/40).结论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对于肱骨中下段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毕国庆;张军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在治疗甲状腺腺瘤中的疗效.方法 将甲状腺腺瘤患者103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7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4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及手术满意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手术过程较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病率较低且满意度较高.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术后切口瘢痕隆起不明显,满足患者对术后美观度的要求,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晶锐;李荣江;高峰;邱振雄;黄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局麻下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室护理

    目的 探讨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方法及配合路径.方法 对2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细心的准备,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仪器准备及术中各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结果 该技术手术创伤小,直接摘除突出髓核,解除腰椎间盘等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术后效果立显,卧床时间短,手术费用较低,恢复较快,患者满意.结论 手术配合流畅有序及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筱丽;梁少华;陈远明;张应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工勤人员锐器伤现状与防护研究进展

    锐器伤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导致医院工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因锐器伤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给受伤者身体、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及危害.重视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工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将医院工勤人员锐器伤的现状、危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48例OVCF患者在PVP治疗过程中给予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P,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2例出现一过性疼痛加重,1例出现一过性发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 (3/48);无骨水泥渗漏、神经根损伤、肺栓塞等并发症;出院后经随访3~6个月,均无腰背痛,恢复日常生活和活动.结论 在PVP治疗OVCF过程中做好规范、系统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至关重要.

    作者:覃卫;文维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通过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2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 (25/27),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复发率3.70%(1/27)低于对照组的14.81%(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效果满意,复发率很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间歇性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间歇性氧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并在此基础上行药物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持续雾化吸入15 ~ 20 min,直至药液雾化吸完,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雾化吸入,间歇期给予低流量吸氧并使用机械振动排痰,每次雾化间歇2次,总雾化时间为15 ~20 min,比较两组的排痰效果及治疗7d后的Sp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痰有效率为80%,对照组排痰有效率为52%;治疗7d后观察组的SpO2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提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歇性雾化吸入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对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持续雾化吸入法排痰效果.

    作者:曹小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复合全麻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复合全麻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值变化情况,以期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 以150例妇科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B2组各75例,分别予瑞芬太尼(A组)和舒芬太尼(B组)加基础麻醉药物,观察BIS、SBP、DBP、HR值和相关指标上变化情况.结果 To和T1、T2 、T3、T4、T5、T6在BIS、SBP、DBP和HR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和T2T3在DBP和HR上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T3在瑞芬太尼SB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3在舒芬太尼SB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痛药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妇科手术全麻诱导下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对血压搏动影响性低,维持循环系统更稳定.

    作者:刘杰;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意识清醒言语流畅时间分别为(86.35±25.63) min、(6.02±2.23) min、(13.14±2.71) min,对照组分别为(95.63±23.78) min、(19.11 ±4.92)min、(25.65士9.02)min.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To时相比,两组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2时血压、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均较To时明显增加,组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T2时各项指标与TO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6时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静脉麻醉时,可大大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梁海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治疗方案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标准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切口直径、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治疗结直肠肿瘤患者,手术出血少,切口直径短,恢复时间快,术后并发症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国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在脊柱转移癌姑息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脊柱转移癌22例患者行直视下经皮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侧位X片矢状面的Cobb's角度以及椎体前、中、后缘的高度数值,采用术前术后自身对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VAS评分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脊柱后凸角度(Cobb's角度)较术前减少;椎体间高度较术前增加.结论 直视下椎体成形术联合椎弓根内固定能有效并持久的缓解脊柱转移癌引起的腰背疼痛,增加椎体强度,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及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梁慕华;蒋劲松;周树权;覃开兵;陈雪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的15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手术成功率为97.5%(153/157),结石清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32~86min,平均手术时间(45.8 ±18.1)min,平均出血量(35.8 ±8.3)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作者:周善昌;韦云丹;韦勇;兰建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针刀治疗对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罗坚;刘强;梁琴;李广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18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A组)采用单纯臭氧膝关节腔冲洗,B组采用单纯医用几丁糖膝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C组)行臭氧膝关节腔冲洗手术并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观察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 经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后的患者,较其他两组疼痛(VAS)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关节腔臭氧冲洗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近期疗效中有叠加作用,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疗效进一步增加.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术式和切口与入路选择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外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目前在各级医院已广泛开展.早的术式有甲状腺探查术、结节摘除术、腺叶部分切除术,逐渐被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叶切除术、甲状腺近全或全切除术式替代.术式选择个体化,根据国内指南及医生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权衡复发及并发症风险,既要避免过度治疗又要防止治疗不达,让病人获益大化,术式、手术切口和入路选择遵循“功能保护、微创美容”理念.本文就甲状腺手术术式及手术切口与入路选择作一综述.

    作者:伍盛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5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鼻窦良性肿瘤患者行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为研究对象,另设50例经常规鼻窦内窥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采用高频电刀手术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仅1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成功率为96%,术后6例复发,4例发生转移,2例恶变.研究组在手术成功率、复发、转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电刀在鼻窦内窥镜下行切割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获得清晰的视野,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郑志刚;何本超;李建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放射治疗的预后分析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晚期原发性肝癌(PL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患者的疗效,分析肝癌放疗的预后因素.方法 对108例PLC合并PVTT的患者行3D-CRT,肿瘤剂量28~63 Gy(中位50.6 Gy),分割剂量2~8 Gy(中位4.0 Gy),每周3~5次,每日或隔日1次.结果 3D-CRT总有效率(CR+ PR)为40.7% (44/10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37.1%、14.5%、7.8%,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放疗近期疗效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3D-CRT对PLC合并PVTT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TACE及放疗近期疗效是影响PLC合并PVTT患者放疗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陆辉荣;黄尚校;梁世雄;陈龙;朱小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全胸腔镜下肺癌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癌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目前肺癌的治疗主要依靠外科手术,传统直视下开胸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康复慢.随着新型医疗设备的发展,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应运而生,其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特别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少,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现将全胸腔镜下肺癌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谢志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