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黏膜转归规律的差异.方法 将84例双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20例,成人组48例,老年组16例,在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的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采用Lund-Kennedy内镜评分方法对双侧术腔进行评分,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鼻腔鼻窦黏膜形态的评分分值和完成上皮化比例.结果 术后第1周,三组患者黏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1,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青少年组的黏膜评分高于成年组、老年组(P<0.05);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三组的黏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P>0.05).术后1年青少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完成上皮化分别为10例(50.0%)、36例(75.0%)、14例(87.5%),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2,P <0.05),青少年组完成上皮化比例低于成年组及老年组.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功能性鼻内镜术后鼻腔鼻窦黏膜转归有明显差异;术后1年青少年患者完成上皮化比例较成年、老年患者低.
作者:韦一;曾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性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急诊手术疗法.方法 选取采用紧急穿刺引流术抢救31例颅内血肿并脑疝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例采用常规治疗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观察组意识好转率和瞳孔散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CS良好率为70.97% (22/31),而对照组GCS良好率为40% (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9.67% (3/31),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 (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紧急穿刺引流术在抢救颅内血肿并脑疝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方法及时、简便、创伤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吕慧华;陈万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科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地域分布特点明显,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EB病毒感染因素等密切相关.鼻咽癌治疗主要是以放疗为主,放疗后出现的鼻部并发症也较多,其中常见的是放射性鼻窦炎.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放疗后的鼻部并发症,现将既往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相关诊治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黄雄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目前仍存有争议.已知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定向趋化的能力,其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MSCs可能会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涉及免疫抑制、血管形成、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变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其他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控制其生物学行为的方法及其在临床药物开发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程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心脏瓣膜置换术主要是采取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者选择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可有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机体管道较多,手术创伤较大,病情变化快,极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术后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现将近年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相关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作者:林宏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关节镜下处理膝关节纤维性僵直的疗效分析,对该术式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36例术后膝关节僵直的病人进行膝关节镜下关节内粘连带、瘢痕、挛缩关节囊松解,粘连股四头肌与股骨剥离,术中观察及术后随访.结果 关节活动度从术前平均42.14°,术中即时屈膝平均提高到116.22°,术后6周随访平均提高到136.45°,术后3个月随访平均提高到142.36°,2例并发关节内血肿.结论 通过关节镜技术治疗关节僵直病人能达到较好疗效,创伤小,功能恢复快.
作者:李林;黄克;梁红锁;梁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0例鼻窦良性肿瘤患者行鼻窦内窥镜下高频电刀手术为研究对象,另设50例经常规鼻窦内窥镜切除鼻窦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采用高频电刀手术组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100%,术后仅1例复发,无其他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成功率为96%,术后6例复发,4例发生转移,2例恶变.研究组在手术成功率、复发、转移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电刀在鼻窦内窥镜下行切割手术治疗鼻窦良性肿瘤能够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获得清晰的视野,从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郑志刚;何本超;李建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严重腘动脉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12例严重腘动脉损伤患者,将所取静脉远、近端翻转放置至腘窝,并将静脉断端剪成斜面后用7~8个0#无损伤缝线严密吻合血管,并用温盐水湿敷术区,彻底清创后适当用周围存活组织覆盖移植血管即可分层关闭术口,关节稳定结构均应择日行Ⅱ期手术解决.结果 12例中有11例成功恢复下肢血液再通,占91.67%(11/12),术后检查即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3例,0.5h后触到足背动脉搏动4例,24h后触到较弱足背动脉搏动2例,一直未触到明显足背动脉搏动、但术后足趾甲床毛细血管充盈良好2例,经随访观察至今均未发生血管危象及远期血栓.1例失败,占8.33% (1/12).结论 腘动脉严重损伤的患者(血管切除超过3 cm)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效果良好,成功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顺云;罗勇;冀中鹏;高海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疗法在SChatZKeYⅤ.Ⅴ1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优30例,良7例;对照组优20例,良11例,实验组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7.5%);实验组手术时间和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后的佳卧床时间.方法 选取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术患者210例,按照分层随机法随机分成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A组及观察B组均在术后采取局部穿刺部位绷带8字形的加压包扎,卧床时间分别为2h、4h,对照组则采取常规局部沙袋压迫,制动时间为8h,比较3组的不同卧床时间的效果.结果 观察A组、观察B组的局部皮肤红斑、负性心理、排尿障碍、术肢体麻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术后4h、6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术后6h平均动脉压、脉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管造影术及介入治疗后2h卧床休息是减轻患者不适的有效方法,但过长的卧床时间反而对患者不利.
作者:陈琼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白内障集中复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32例白内障集中复明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6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16例,依据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措施,对护理质控评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率、护理满意率、配合治疗率、健康知识情况知晓率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护理组相比,CNP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患者护理质控评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率、护理满意率、配合治疗率、健康知识情况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CNP优化了治疗、护理流程,使白内障集中复明术具体有序、逐项实施、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医疗质量,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在白内障集中复明术切实可行.
作者:谭结梅;区美仪;周志华;程碧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1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前者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更易接受;临床上应严格控制两种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从而使患者得到大的受益,促进预后恢复.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局麻下椎间孔镜技术手术方法及配合路径.方法 对28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细心的准备,包括术前心理护理、仪器准备及术中各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结果 该技术手术创伤小,直接摘除突出髓核,解除腰椎间盘等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术后效果立显,卧床时间短,手术费用较低,恢复较快,患者满意.结论 手术配合流畅有序及术前心理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重要意义.
作者:曾筱丽;梁少华;陈远明;张应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关节镜探查清理术联合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全开放式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关节镜探查清理术联合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肩关节功能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3±0.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3.6±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疗效优8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 (P <0.05).结论 在肩袖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应用关节镜探查术联合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方案,手术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疼痛评分低,肩关节功能恢复程度优,值得推广.
作者:王庆祥;郭建恩;曾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 择期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予以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对照组予以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意识清醒言语流畅时间分别为(86.35±25.63) min、(6.02±2.23) min、(13.14±2.71) min,对照组分别为(95.63±23.78) min、(19.11 ±4.92)min、(25.65士9.02)min.观察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To时相比,两组血压、心率、心率收缩压乘积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T2时血压、心率及心率收缩压乘积均较To时明显增加,组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T2时各项指标与TO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6时心率收缩压乘积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静脉麻醉时,可大大缩短术后苏醒时间,明显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梁海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急诊科、ICU病房无缝衔接一站式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的救治方法.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的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基础状态、通气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急救方法,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和心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新;谢常林;何正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1例反复腹痛的34岁男性患者,经胃镜、超声胃镜及外科手术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结果 患者术后无腹痛症状,术后2周出院.结论 胃镜及超声胃镜引导下穿刺活检不能明确诊断时,可通过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明确诊断,手术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神经内分泌癌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泽文;卢东红;欧锦溪;韦捷;姜海行;覃山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完全性剜除辅助耻骨上小通道膀胱内腺体粉碎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术前估算前列腺体积大于150 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3例,前列腺体积153~263 mL,平均(176±22)mL,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完全性剜除辅助耻骨上小通道膀胱内腺体粉碎的术式,比较术前、术后血红蛋白、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数据变化,并统计电切综合征、下肢深静脉血栓、输血及迟发性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23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6~ 126 min,平均(97±13) min,切除腺体87~ 168 g,平均(118±15)g;术后血红蛋白、Na+、BE均降低,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Cr、K+、Cl-、血pH值、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电切综合征1例,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输血病例,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结论 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完全性剜除辅助耻骨上小通道膀胱内腺体粉碎的术式治疗巨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为巨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胡志雄;杨帝宽;吴保忠;刘明建;车晓娟;肖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疗效、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 (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并发症发生率为4.65% (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 (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NDF评分[(15.28±5.01)分vs(18.45 ±4.24)分]、SF-36评分[(89.21±7.65)分vs(70.23±10.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邹芳铭;刘蕾;杨沙;沈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18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A组)采用单纯臭氧膝关节腔冲洗,B组采用单纯医用几丁糖膝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C组)行臭氧膝关节腔冲洗手术并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观察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 经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后的患者,较其他两组疼痛(VAS)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关节腔臭氧冲洗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近期疗效中有叠加作用,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疗效进一步增加.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