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针刀治疗对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罗坚;刘强;梁琴;李广森

关键词:小针刀, 脑卒中, 肱二头肌痉挛,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摘要: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集中复明术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白内障集中复明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32例白内障集中复明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6例,予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216例,依据临床护理路径予以护理措施,对护理质控评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率、护理满意率、配合治疗率、健康知识情况知晓率进行对比评价,并对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 与传统护理组相比,CNP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与平均住院费用明显降低(P<0.05);患者护理质控评分、患者及家属配合治疗率、护理满意率、配合治疗率、健康知识情况知晓率明显提高(P<0.05).结论 CNP优化了治疗、护理流程,使白内障集中复明术具体有序、逐项实施、方便快捷,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医疗质量,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在白内障集中复明术切实可行.

    作者:谭结梅;区美仪;周志华;程碧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4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通过抽取单双号的方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2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27例接受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9% (25/27),高于对照组的74.07%(20/27);复发率3.70%(1/27)低于对照组的14.81%(4/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效果满意,复发率很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秀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耳鼻咽喉科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地域分布特点明显,其发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EB病毒感染因素等密切相关.鼻咽癌治疗主要是以放疗为主,放疗后出现的鼻部并发症也较多,其中常见的是放射性鼻窦炎.为进一步研究鼻咽癌放疗后的鼻部并发症,现将既往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鼻窦炎相关诊治研究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黄雄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小针刀治疗对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差异.方法 选择100例脑卒中致肱二头肌痉挛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结果 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小针刀治疗肱二头肌痉挛,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罗坚;刘强;梁琴;李广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内镜引导下瘤内注射无水酒精对胰岛素瘤的治疗价值

    胰岛素瘤又称胰岛B细胞瘤,是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主要由B细胞组成并分泌过量胰岛素,可引起低血糖综合征和因反复低血糖引起的中枢神经损害,于1927年由Graham首先报道.胰岛素瘤的特点是90%单发、90%良性、90%直径<2 cm、90%位于胰腺内[1],其在胰头、胰体和尾部的分布大致相等.

    作者:覃山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乙酰氨基酚栓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0例给予对乙酰氨基酚栓塞肛(50 mg/kg,1次/6h)联合硬膜外镇痛泵(PCEA)治疗48 h;对照组90例仅给予硬膜外镇痛泵(PCEA)治疗48 h.观察术后6h、12 h、18h、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累计中重度膀胱痉挛发生比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6h、12 h、18 h、24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膀胱痉挛发生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何燕芳;余小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间充质干细胞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目前仍存有争议.已知MSCs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定向趋化的能力,其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中都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MSCs可能会促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其原因可能涉及免疫抑制、血管形成、肿瘤炎症微环境的变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介绍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性状、其他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控制其生物学行为的方法及其在临床药物开发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程继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修补术加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在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35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HSV治疗.结果 全部患者手术顺利,无中转手术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平均2年5个月,所有患者溃疡症状消失,术后1年复查胃镜示溃疡愈合,1例于术后2年3个月溃疡复发,需抗溃疡药物治疗.结论 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联合HSV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冰;梁世杰;蒙政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疗效、并发症、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 (41/43),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并发症发生率为4.65% (2/43),低于对照组的18.60% (8/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NDF评分[(15.28±5.01)分vs(18.45 ±4.24)分]、SF-36评分[(89.21±7.65)分vs(70.23±10.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邹芳铭;刘蕾;杨沙;沈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数字化钼靶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数字化钼靶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0例经定位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对其钼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0例钼靶X线乳腺病灶定位,59例成功,成功率98.33%;60例病理标本活检,乳腺癌中管内癌12例,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1例,小叶原位癌17例,小叶原位癌伴早期浸润9例,单纯癌11例;早期乳腺癌X线表现,结节肿块影29例,恶性钙化灶17例,星芒征5例,血管增多增粗6例,导管破坏甚至中断1例,非对称性局限性密度增高影伴结构紊乱2例.结论 数字化钼靶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早期乳腺癌诊断及分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邓树芳;冉慕光;刘林;王承光;罗慰娣;李炳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机械振动排痰在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应用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10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氧气雾化吸入后采取机械振动排痰治疗,对照组在氧气雾化吸入后采取人工叩背排痰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护理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总并发症率、患儿舒适率以及家长满意率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帮助患儿更快恢复健康,并发症率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带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两种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观察

    目的 探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18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的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与对照组患者基本相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相似的疗效,但是前者手术时间更短,且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更易接受;临床上应严格控制两种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从而使患者得到大的受益,促进预后恢复.

    作者:唐贤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医院工勤人员锐器伤现状与防护研究进展

    锐器伤是医疗工作中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是导致医院工勤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重要途径.因锐器伤感染血源性传染病,给受伤者身体、心理带来极大的痛苦和压力,也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及危害.重视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规范操作行为,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工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对降低锐器伤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现将医院工勤人员锐器伤的现状、危险因素及防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秀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189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各63例,其中对照组(A组)采用单纯臭氧膝关节腔冲洗,B组采用单纯医用几丁糖膝关节腔内注射,试验组(C组)行臭氧膝关节腔冲洗手术并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观察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 经臭氧冲洗结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后的患者,较其他两组疼痛(VAS)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度及Lequesne膝关节评分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关节腔臭氧冲洗联合注射医用几丁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近期疗效中有叠加作用,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疗效进一步增加.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B超引导下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评价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的157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手术成功率为97.5%(153/157),结石清除率为100%.手术时间为32~86min,平均手术时间(45.8 ±18.1)min,平均出血量(35.8 ±8.3)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经皮输尿管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作者:周善昌;韦云丹;韦勇;兰建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与治疗前后EB病毒IgA/VCA抗体水平高低、是否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58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 ①鼻咽癌患者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CD4+和CD19+细胞水平和CD4+/CD8+的比值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EB病毒IgA/VCA抗体高滴度和低滴度的鼻咽癌患者比较,在治疗前,NK细胞和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比较,在治疗前,NK细胞和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Ⅲ~Ⅳ期和Ⅰ~Ⅱ期的鼻咽癌患者比较,在治疗前,CD19+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状态与机体是否存在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在进行治疗后机体细胞免疫抑制状态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作者:梁新强;刘海洲;唐亚梅;黄怡;苏程琳;崔英;张力图;利基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双钢板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双钢板固定疗法在SChatZKeYⅤ.Ⅴ1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优30例,良7例;对照组优20例,良11例,实验组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77.5%);实验组手术时间和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可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钟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进展

    心脏瓣膜置换术主要是采取由合成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膜或者选择生物组织制成人工生物瓣膜替换的手术,可有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后天性心脏病,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缓解负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机体管道较多,手术创伤较大,病情变化快,极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因此术后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现将近年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的相关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综述如下.

    作者:林宏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在抢救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抢救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急诊科、ICU病房无缝衔接一站式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BiPAP无创正压通气方法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的救治方法.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通气参数、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的结果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基础状态、通气参数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经急诊一站式BiPAP辅助通气急救方法,可明显改善急性左心衰所致低氧血症和心功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志新;谢常林;何正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复合全麻的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复合全麻时脑电双频指数(BIS)、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值变化情况,以期提高麻醉安全性.方法 以150例妇科全麻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B2组各75例,分别予瑞芬太尼(A组)和舒芬太尼(B组)加基础麻醉药物,观察BIS、SBP、DBP、HR值和相关指标上变化情况.结果 To和T1、T2 、T3、T4、T5、T6在BIS、SBP、DBP和HR上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和T2T3在DBP和HR上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T3在瑞芬太尼SB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3在舒芬太尼SBP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呼吸恢复时间、苏醒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镇痛药物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在妇科手术全麻诱导下均能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对血压搏动影响性低,维持循环系统更稳定.

    作者:刘杰;陈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