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研究现状

庾艳军;卢杰夫;吴义倩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消化道, 黏膜下肿瘤, 微创治疗
摘要:目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是一种微创技术,该技术能够完整的切除病灶,提供完整的病理资料,手术疗效的优越性明显.ESD术主要操作过程分为标记、黏膜下注射、边缘切开、黏膜下剥离、创面处理和标本处理等六步,出血和穿孔是其常见的并发症.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 对30例肾脏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右肾16例,左肾14例.结果 28例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肿瘤位置特殊,腹腔镜下缝合困难,中转为开放手术;1例为肿瘤侵犯集合系统,改为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手术时间60 ~ 345 min,平均154 min,肾动脉阳断时间20~50 min,平均26 min,术中出血0.030~0.400 L,平均0.104 L,围手术期无输血,术后无出血、尿瘘等并发症,病理检查切缘均阴性.术后住院时间5~17 d,平均9.6d.术后随访10~ 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早期肿瘤,具有解剖清晰、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有条件的单位推广应用.

    作者:李超文;黎承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整脊调曲手法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后的临床护理

    目的 观察四维牵引整脊调曲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后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对40例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患者行中医四维牵引,整脊调曲法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综合护理.结果 经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后,治愈38例,好转2例.治疗后平均随访14个月,优良率达92%.结论 中医整脊调曲法治疗妇女产后骶髂关节错缝实施护理,确保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韦梦菲;安平;吴秀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种植牙同位点骨屑的收集及应用效果

    目的 应用低速备洞方法收集种植牙同位点的骨屑并观察其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种植牙患者18例,所用种植体为潜入式种植,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例.观察组采用低速备洞的方法收集种植位点的骨屑,并将其覆盖于种植体颈部周围;对照组常规备洞种植体植入后安装覆盖螺丝,3~6个月后行二期手术暴露种植体.测量种植体肩台与颈部骨组织的垂直距离、术后行X线检查评价种植位点骨屑收集应用的临床效果.结果 二期手术后,观察组种植体肩台与周围骨组织丰满无缺损,垂直高度变化为(0.12±0.23) mm,对照组为(0.35 ±0.16)mm;X线显示所有种植体与周围骨组织结合良好.结论 种植体窝洞低速制备收集同位点骨屑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李恩洪;杨立明;陈淑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经皮椎弓根钛螺钉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验组34例实施微创经皮椎弓根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手术参数差异和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和矢状位指数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乐辉;李雄辉;王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采用Fast-fix修复半月板损伤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采用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关节镜下用Fast-fix治疗半月板损伤29例,All-inside缝合21例,Out-side-in缝合8例,分别缝合1~3针,每针操作平均时间4.5 min,住院7~21 d,平均12.4 d.结果 手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为(44.60±11.55)分,术后为(83.34±12.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5,P<0.01).结论 Fast-fix是一种简便快捷、疗效可靠的缝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基锴;程喜红;唐文成;曾洁洁;吴琦明;李建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线圈套扎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线圈套扎行部分输卵管切除治疗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35例按手术操作前病灶部位是否注射垂体后叶素分成2组,研究组68例,对照组67例.研究组在腹腔镜下经腹于子宫正常肌层与病灶交界处注入垂体后叶素6U后,凝切输卵管峡部,切断输卵管系膜及血管至宫角,清除病灶后线圈套扎包块基底部,于线结上0.5 cm将输卵管部分切除,于子宫角注射甲氨蝶呤25 mg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对照组行上述操作前不用垂体后叶素.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转阴时间及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HCG转阴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持续性异位妊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用垂体后叶素后10 min、20 min血压与麻醉后用垂体后叶素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0 min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垂体后叶素联合线圈套扎行部分输卵管切除治疗间质部妊娠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韦艳芬;陆庆春;甘精华;梁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胆管结石患者128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组(实验组)和开腹手术组(对照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并发症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32.2 ±7.5) min、手术出血量(60.3±12.8)mL、结石残旧率(4.69%)、结石复发率(0.00%)、并发症率(0.00%),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73.5±8.8)min、手术出血量(128.4±21.3)mL、结石残旧率为29.69%、结石复发率为17.19%、并发症率为10.94%,实验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结石残留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道硬镜联合腹腔镜、钬激光治疗肝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恒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 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156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手术室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手术开始后30 min、60 rmin、手术完成时的体温明显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相较于入手术室时及手术开始时体温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术中寒战发生率为12.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95% (P <0.01).结论 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应用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可以有效保证术中体温的恒定状态,降低寒战的发生率,提高手术质量.

    作者:张仙梦;王淑茹;李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ET)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分为腔镜甲状腺手术组(ET组)及传统开放甲状腺手术组(OT组),每组6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ET组患者比OT组患者年轻,肿瘤长径较对照组小.围手术期比较,ET组手术时间较OT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创面总引流量较多,而住院天数较少.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治疗效果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颈部美容效果好,在年轻女性患者中有广阔需求,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亦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者:许景洪;张涌泉;黄文文;李立志;甘雨;侯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的手术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3例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双原发癌联合根治性切除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探讨分析其可行性、操作技巧、注意事项及腹腔镜特有的微创优势.结果 3例患者手术操作顺利,围手术期微创效果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宫颈同时性双原发癌根治性切除安全可行,和传统开腹手术及分期手术相比,具有打击小、创伤微,花费少等优势.

    作者:雷雯;张辉;张明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并进行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color duplex doppler ultrasound,CDDU)检查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0例患者均在检查前于阴茎海绵体内注射前列腺素E诱导勃起,阴茎充分勃起后,使用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记录阴茎海绵体动脉的动脉收缩期大血流率(penis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率(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PSV-EDV)/PSV),评估其在血管性E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本组50例,诊断为非血管性24例,动脉性14例,静脉性12例.非血管性ED组,阴茎海绵体动脉PSV均超过25 cm/s,EDV=0或接近0,RI >0.9;动脉性ED组,海绵体动脉PSV均低于25 cm/s;静脉性ED组,PSA升高,EDV>5 cm/s,RI均低于0.85,2例行阴茎海绵体造影提示存在阴茎静脉漏.三组患者疲软状态PSV(flaccid penis systolic velocity,FPSV)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时,动脉性ED组及静脉性ED组PSV、EDV均显著低于非血管性ED组(P<0.05).结论 通过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诱导阴茎勃起联合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排除阴茎疲软状态下固有可变因素,定量反馈阴茎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血管性ED的筛查提供了可靠依据,尤其针对动脉性ED,优于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羽;湛永健;湛炜璋;关永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综合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综合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胃肠道间质瘤直径小于2 cm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行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实验组34例,实施综合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4.12%vs 64.70%)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肿瘤切除率(100.00%vs 76.47%)显著大于对照组,术中出血率(35.29%vs 100.00%)、术中穿孔率(2.94% vs 23.52%)、住院时间(d:3.32±1.00 vs 4.52±1.01)及手术费用(元:3 333.43±233.65 vs 3973.43±378.54)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0 vs 20.59%)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微创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安全指数更高.

    作者:吴德庆;吴伍林;王俊江;胡伟贤;姚学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 双侧腹股沟疝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腔镜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状况.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时间、住院费用接近,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13.33%,对照组为2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双侧腹股沟疝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晶锐;李荣江;高峰;邱振雄;黄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环口开放腹腔镜治疗小儿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的可行性.方法 行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治疗患儿23例术中充分游离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在同侧阴囊皮肤与肉膜之间建立标准肉膜袋,将睾丸向下牵引达肉膜袋内,与阴囊肉膜边缘缝合固定,内环口均未缝合关闭,观察手术时间、睾丸下降情况、并发症等.结果 23例鞘状突均未闭合,其中20例腹股沟管内隐睾,3例腹腔内隐睾;手术时间平均53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23.5 mL;23例将睾丸I期下降固定,术后无切口感染、睾丸萎缩或回缩、腹股沟斜疝复发、粘连性肠梗阻及脐疝.结论 内环口开放腹腔镜下隐睾伴同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是安全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

    作者:林家威;邓洪强;冯泽荣;刘杨桦;吴东波;潘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无痛人流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片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痛人流术前日服米索前列醇对宫颈软化及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例早孕(6~9周)、均无阴道分娩史(包括剖宫再孕、初次妊娠)并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A组术前2h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片400 μg,B组术前不用药,观察两组的效果.结果 A组宫颈软化好,宫口扩张度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人流术前口服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松弛、软化宫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简便、有效而安全的扩张宫颈方法.

    作者:韦云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腹腔镜与阴式大子宫切除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对比大子宫(子宫大小≥孕12周)肥胖患者经改良腹腔镜与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优点及手术结局.方法 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的肥胖患者103例,其中54例行改良腹腔镜子宫切除术(TLH组),49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TVH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TL-I组54例中,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51例,2例中转TVH,1例转开腹;TVH组49例中,阴式大子宫切除术完成48例,1例中转开腹.TLH组手术时间[(113.0 ±33.8) min]、术中出血[(94.2 ±50.1)mL]均显著低于TVH组[(146.8±43.4) min、(138.0±48.0) mL] (P<0.05).而TLH组住院费用[(7 749±1 110)元]明显高于TVH组[(5 543±1 054)元](P<0.05).两组子宫重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94).结论 对肥胖患者来说,两种术式均为微创、安全、有效,TLH比TVH术野清晰,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但TVH费用相对低.临床应综合考虑患者具体情况、术者的技术及器械设备等因素来选择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甘精华;农文政;杜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外科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在小儿外科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自制钩针辅助单孔腹腔镜行小儿外科手术508例,其中腹股沟斜疝310例,阑尾炎151例,肠粘连15例,精索静脉曲张32例.结果 19例阑尾炎中转传统腹腔镜法完成阑尾切除,1例肠粘连中转开腹行粘连松解,其余48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结论 钩针辅助小儿单孔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腹壁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等优点,是安全、可行且更加微创的手术,值得推广.

    作者:吴志强;梁健升;姚干;杨庆堂;张庆峰;郭健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病变行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30例胰腺囊性病变行传统影像学检查(CT、MRI、B超)、EUS-FNA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液基细胞学(LBC)、细胞块检查.通过比较各种检查结果的诊断正确率、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确定EUS-FNA对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并以此总结胰腺囊性病变行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的操作技巧.结果 胰腺癌6例,囊腺癌4例,假性囊肿14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2例.传统影像学、EUS-FNA、LBC、细胞块的诊断正确率为56.67%、90.00%、73.33%、100.00% (P <0.05).EUS-FNA较单纯传统影像学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均高(90.00%、79.17%、0.69vs 56.67%、54.17%、0.11).结论 EUS-FNA可提高诊断胰腺囊性病变的准确性,掌握超声内镜下细针穿刺操作技巧尤为重要.

    作者:黄嫣然;覃山羽;姜海行;韦柳萍;赵华莹;刘芷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微创小切口手术与保守治疗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分为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组30例,保守治疗组30例,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监测,比较其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评定疗效.结果 微创手术组治愈18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0例;保守治疗组治愈1例,显效4例,有效25例,无效0例.微创小切口法优于保守治疗,其潜伏期、传导速度及波幅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 微创小切口手术治疗腕管综合征较保守治疗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沛;叶爱萍;陈思思;倪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胃镜对胃壁增厚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及在指导活检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超声胃镜对胃壁增厚性病变鉴别诊断及指导活检的价值.方法 收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可疑胃壁增厚性病变,但病理检查结果不满意的病例42例,所有病例均给予超声胃镜检查,根据超声图像提示可能的病变区域采用逐层隧道式挖掘方法取材,仍然不能明确病例性质的,采取透明帽辅助下EMR法及圈套器切除法切除大块组织送检.结果 42例超声胃镜检查均发现胃壁增厚并伴有层次结构改变,其中符合弥漫浸润型胃癌超声影像改变32例,符合胃淋巴瘤改变10例.终诊断胃癌29例,其中原位深挖活检诊断23例(诊断率79.31%),采用大块活检方法确诊2例,手术确诊4例;终诊断胃淋巴瘤13例,其中原位深挖活检确诊淋巴瘤8例(诊断率61.54%),采用大块活检方法确诊5例.结论 超声胃镜能够发现病变处胃壁增厚,并根据超声特点做出接近于病理的初步判断,并可以根据病灶回声的不同判断可疑部位,通过采用深挖活检及大块活检方法大部分病例可以明确病变性质(38/42),但仍有极少数病例需要手术中确诊.

    作者:李中艳;杨院平;刘磊;仝巧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