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卢林芳

关键词:三级护理查房, 护理本科, 教学
摘要: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6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级护理查房组及传统查房护理组,每组30名,各组按照相应的护理查房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两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的综合能力、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患者满意率的情况.结果 三级护理查房组学生在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而在临床教学能力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传统护理查房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护理查房制度宜在本科护理教学中认真切实贯彻,不但能够快速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水平,更能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结肠癌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行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韦祝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可疑恶变组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可疑恶变组织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钼靶及弹性成像检查出乳腺可疑恶变患者113例,在超声引导下行乳腺微创旋切术,观察其病理学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均确诊为恶性乳腺肿瘤,导管内癌10例,化生癌12例,浸润性小叶癌20例,髓样癌8例,黏液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58例.30例行腺癌改良根治术,20例行保乳手术,63例行单纯乳腺切除术.乳腺微创旋切术后,出现活动性出血4例,术区血肿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19% (7/113).结论 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可明确诊断乳腺可疑恶变组织,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巫朝君;杨伟雄;卢超政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实施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以及对介入性产前诊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研究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与对照组孕妇的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骆玥瑜;陈雪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9例31足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微创跗骨窦入路进行内固定,术前、术后对骨折跟骨行X线及轴位CT检查并测量跟骨长、宽、高及Bohler角、Gissane角数据,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29例31足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跟骨长、宽、高及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为8 ~12周,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外露现象,无腓骨肌腱炎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优21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能直接显露跟骨后关节面,操作直接、简单、有效、微创,术后康复更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曾会斌;林炳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切除胆囊25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切除胆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常规三孔法(脐部、剑突下稍偏右位置、右锁骨中线和肋缘交界处偏右位置)建立进入腹腔的通道,进镜后先暴露并顺行解剖胆囊三角,遇胆囊三角区水肿粘连或胆囊三角血管、胆囊管与肝管、肝总管、胆总管之间解剖变异不易辨认者,先暂停三角区的解剖,转向解剖游离胆囊底部,逆行切除胆囊.结果 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胆管、血管损伤,术后恢复佳.结论 采取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可以大程度避免胆管损伤,保证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是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茅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颈椎间孔镜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和颈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2例,随机分为膝关节镜组和颈椎间孔镜组各36例,分别用膝关节镜和颈椎间孔镜两种方法诊治,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效果.结果 椎间孔镜组优21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膝关节镜组优23例,良11例,中1例,差1例,椎间孔镜组疗效优于膝关节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总有效率为91.66%,膝关节镜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膝关节镜相比,颈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更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新;邓文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PDCA管理方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护理

    目的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运用PDCA循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髋关节脱位的质量管理,对照组350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脱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12.2% (10/82)显著低于对照组34.9% (122/350).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病人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田荔珍;姚青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中静态与动态调强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的剂量分布图、DVH参数及其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苏州雷泰TiGRT TPS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静态调强与动态调强治疗计划,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优化结果、危及器官的优化结果、计划跳数及执行时间.结果 通过观察DVH曲线发现,对于靶区剂量的分布,动态调强优于静态调强;对于OAR的保护,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直线加速器剂量率比较稳定时,建议在设计计划时可优先选择动态调强.

    作者:吴晓玲;李盼;邓昭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B组36例行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前、术后6月血沉、C反应蛋白、Cobb角以及术后神经功能评级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随访6~ 36个月,平均(17.6±6.2)个月,术后除5例未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大部分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疗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术前、术后6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前与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A组(P<0.05).结论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植骨融合失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在术后植骨融合时间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李太品;何阶清;姚元康;刘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强化极化液联合环磷腺干葡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极化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使用强化极化液)和观察组(强化极化液联合环磷腺苷葡胺)各48例,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 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27例,无效3例,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79.17% (38/48)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心输出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45/4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强化极化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缓解临床症状,疗效好,值得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宪鲁;郑宝石;冯旭;黄柳柳;罗程;许盈莹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镜下消化道穿孔/缺损封闭技术的研究进展

    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病源性和医源性所造成的消化道穿孔和缺损,各种内镜下的治疗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闭合穿孔技术各有利弊,并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目前较先进的OTSC系统治疗效果优于其他几种闭合技术,但是操作复杂,价格十分昂贵.

    作者:董芳芬;陈予真;许亮亮;何颖颖;宋泽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55例(60眼)均于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从丝裂霉素C浓度选取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予以低浓度丝裂霉素C(0.2 mg/mL),对照组予以高浓度丝裂霉素C(0.3 mg/mL),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3.54% vs 82.75%)、复发率(6.45% vs13.79%)较对照组优,巩膜伤口愈合时间[(3.08±0.43)d vs (6.87±0.91)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8±0.10)d vs (3.21 ±0.16)d]明显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6.44% vs 31.03%)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时应用0.2 mg/mL的丝裂霉素C对改善翼状胬肉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汪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坐位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 观察坐位腰麻对前列腺电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7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于L3~L4间隙行穿刺,穿刺时分别采用坐位(A组)和左侧卧位(B组),穿刺成功后注入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液1.2 mL(6 mg)+芬太尼20 μg,再置入硬膜外导管,调整体位为平卧位.观察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注药后患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注药后2 min、5 min、10 min B组血压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坐位穿刺行腰麻,与采用左侧卧位穿刺相比,麻醉起效快,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农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6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级护理查房组及传统查房护理组,每组30名,各组按照相应的护理查房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两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的综合能力、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患者满意率的情况.结果 三级护理查房组学生在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而在临床教学能力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传统护理查房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护理查房制度宜在本科护理教学中认真切实贯彻,不但能够快速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水平,更能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82例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VATS手术组(A组)35例,保守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结果 8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中均未出现切口血肿、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胸、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VATS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疼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定的患者中,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该术式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保胆取石术治疗42例青少年胆囊结石患者,观察术后胆囊结石复发、胆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38例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患者均无明显的胆囊炎表现;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壁的厚度逐渐变薄,胆囊的收缩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因胆囊切除后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无法预料的影响,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保胆取石术可成为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另一种选择.

    作者:康利民;郑永;杨文雄;王阿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均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29例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预后.结果 29例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37.9% (11/29),淋巴结转移率为13.79% (4/29);其中患者之间不同的性别、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年龄和两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的第二原发癌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淋巴转移率较低;治疗方法和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舌癌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则应首选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舌癌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天斌;李加伟;黄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皮肾镜碎石手术视频直播的配合体会

    目的 探讨视频会议中经皮肾镜碎石直播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对6例经皮肾镜碎石直播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访视、物品镜类准备和参与直播手术人员的各项准备、视频直播设备的调试和准备,以及术中手术的配合、直播手术患者的隐私保护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6例经皮肾镜碎石直播手术进展顺利,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直播手术在视频会议中,起到很好的观摩和交流作用,明显提高了参会学员的兴趣和接受度,对手术教学质量和学术会议成效有明显的提高,但直播手术对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李英;陈云超;张晖;李建梅;黄松芳;刁秀琳;陈焕;谭理宁;雷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分析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43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是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与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术后应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黄大社;刘君;刘兴邦;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将行保留膀胱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的5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复发、副反应、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尿量(279.4±35.7) mL,79.25%的患者膀胱功能正常,90.91%的男性患者性功能恢复;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34%、88.68%和66.04%,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2.64%、15.09%,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3%(13/53)、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心理、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6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近期疗效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业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