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骆玥瑜;陈雪敏

关键词:介入性, 产前诊断, 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满意度, 血压, 心率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实施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以及对介入性产前诊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研究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与对照组孕妇的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野皮肤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进行皮肤准备,对照组患者术晨按常规行术野剃毛皮肤准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术前、术后脐部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备皮情况比较,观察组备皮受损度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不剃毛备皮法简单、快捷,可避免皮肤受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静;刘卫珍;林海燕;陈美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4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的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随访6~ 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翠竹;陈淑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82例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VATS手术组(A组)35例,保守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结果 8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中均未出现切口血肿、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胸、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VATS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疼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定的患者中,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该术式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内镜下消化道穿孔/缺损封闭技术的研究进展

    内镜技术不断发展,对于病源性和医源性所造成的消化道穿孔和缺损,各种内镜下的治疗新技术也应运而生.不同材料、不同方式的闭合穿孔技术各有利弊,并根据临床需要,不断改进创新.目前较先进的OTSC系统治疗效果优于其他几种闭合技术,但是操作复杂,价格十分昂贵.

    作者:董芳芬;陈予真;许亮亮;何颖颖;宋泽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8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两组,A组45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B组36例行一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前、术后6月血沉、C反应蛋白、Cobb角以及术后神经功能评级情况、植骨融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随访6~ 36个月,平均(17.6±6.2)个月,术后除5例未能完全恢复日常生活、工作的能力,大部分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疗效.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平均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A组,两组术前、术后6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手术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式术前与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植骨融合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后凸畸形矫正及末次随访Cobb角丢失优于A组(P<0.05).结论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均能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无植骨融合失败、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在术后植骨融合时间以及后凸畸形矫正情况上存在差异,临床上可根据不同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李太品;何阶清;姚元康;刘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与局封治疗网球肘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与局部痛点封闭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网球肘病人分为触发点针刺组32例和局部封闭组30例.局部封闭组患者在疼痛部位的封闭(1%的利多卡因+确炎舒松)治疗后,回家进行前臂伸肌群牵张训练;触发点针刺组在局部封闭组基础上增加有关触发点针刺治疗,1次/周,1~2次为1疗程.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2年后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触发点针刺组疗效优21例,良9例,差2例;痛点封闭组优13例,良8例,差9例,触发点针刺组疗效优于痛点封闭组.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1 8).2年后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触发点针刺治疗网球肘患者疗效更持久,能有效解决其疼痛.

    作者:谭树生;庄小强;龙佳佳;谢青;XIE Qing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6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级护理查房组及传统查房护理组,每组30名,各组按照相应的护理查房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两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的综合能力、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患者满意率的情况.结果 三级护理查房组学生在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而在临床教学能力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传统护理查房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护理查房制度宜在本科护理教学中认真切实贯彻,不但能够快速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水平,更能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中静态与动态调强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的剂量分布图、DVH参数及其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苏州雷泰TiGRT TPS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静态调强与动态调强治疗计划,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优化结果、危及器官的优化结果、计划跳数及执行时间.结果 通过观察DVH曲线发现,对于靶区剂量的分布,动态调强优于静态调强;对于OAR的保护,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直线加速器剂量率比较稳定时,建议在设计计划时可优先选择动态调强.

    作者:吴晓玲;李盼;邓昭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慢性鼻-鼻窦炎的研究进展

    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分子、基因、细胞等多途径起作用,从而控制鼻腔及鼻窦黏膜炎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局部用药治疗成人慢性鼻-鼻窦炎的安全性好,可以作为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长期的基础用药.

    作者:李蓓;苏雪萍;张龙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无切口感染,阑尾残端漏2例,经治疗后痊愈;术后右髂窝积液4例,盆腔积液5例,均经抗炎及继续引流后痊愈;皮下气肿2例,观察后自愈,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加强术后抗生素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伍良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将行保留膀胱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的5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复发、副反应、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尿量(279.4±35.7) mL,79.25%的患者膀胱功能正常,90.91%的男性患者性功能恢复;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34%、88.68%和66.04%,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2.64%、15.09%,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3%(13/53)、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心理、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6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近期疗效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业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探析

    目的 探讨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肾脏疾病患儿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完成两组研究对象尿电导率变化测定.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1组(肾病综合征组)、A2组(肾小球肾炎组)、A3组(肾功能不全组)、A4组(紫癜性肾炎组)以及A5组(狼疮性肾炎组).针对35例患儿于临床实施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B1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2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3组(膜性肾病组)、B4组(IgA肾病组)、B5组(IgM肾病组)、B6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以及B7组(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各组尿电导率.结果 在尿电导率方面,A1组、A2组、A3组、A4组以及A5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1组、B2组、B3组、B4组、B6组以及B7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5组同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在尿电导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对其尿电导率实施测定,能够有效对小儿肾脏功能以及尿液浓缩功能进行预测,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海江;黄郁波;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分析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43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是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与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术后应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黄大社;刘君;刘兴邦;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实施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以及对介入性产前诊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研究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与对照组孕妇的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骆玥瑜;陈雪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坐位腰麻在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的 观察坐位腰麻对前列腺电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患者70例,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于L3~L4间隙行穿刺,穿刺时分别采用坐位(A组)和左侧卧位(B组),穿刺成功后注入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液1.2 mL(6 mg)+芬太尼20 μg,再置入硬膜外导管,调整体位为平卧位.观察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注药后患者温度觉丧失的麻醉平面,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运动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注药后2 min、5 min、10 min B组血压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用坐位穿刺行腰麻,与采用左侧卧位穿刺相比,麻醉起效快,效果显著,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安全性高,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农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疗效.方法 选择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兆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均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29例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预后.结果 29例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37.9% (11/29),淋巴结转移率为13.79% (4/29);其中患者之间不同的性别、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年龄和两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的第二原发癌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淋巴转移率较低;治疗方法和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舌癌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则应首选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舌癌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天斌;李加伟;黄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析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4,P=0.032).观察组优良率为95.3% (41/43),高于对照组的78.6%(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8%,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轻、恢复快,骨折区域骨膜与血运得到有效保护,利于骨折愈合,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

    作者:曾凡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接受LAVH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接受开腹子宫切除术2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H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文金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并发肾包膜下血肿1例诊治体会

    目的 分析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并发肾包膜下血肿的原因及诊治体会.方法 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1例入院后接受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术中患者诉患侧腰腹部剧烈疼痛,术后第2天出现头晕、贫血貌、血色素进行性下降,经妇科会诊排除妇科情况,急诊复查腹部CT提示:左肾包膜下血肿,予绝对卧床休息、输血、抗生素预防感染等保守治疗.结果 患者病情逐渐康复,出院后门诊多次复查,血肿趋于缩小,终康复.结论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并发肾包膜下血肿是少见的并发症,需严格按照肾外伤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必要时采用血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

    作者:姜华;杨俊;刘璐璐;赵兴奇;王亚东;李淦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