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伍良益

关键词:腹腔镜, 阑尾周围脓肿, 围术期,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无切口感染,阑尾残端漏2例,经治疗后痊愈;术后右髂窝积液4例,盆腔积液5例,均经抗炎及继续引流后痊愈;皮下气肿2例,观察后自愈,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加强术后抗生素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探析

    目的 探讨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肾脏疾病患儿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完成两组研究对象尿电导率变化测定.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1组(肾病综合征组)、A2组(肾小球肾炎组)、A3组(肾功能不全组)、A4组(紫癜性肾炎组)以及A5组(狼疮性肾炎组).针对35例患儿于临床实施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B1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2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3组(膜性肾病组)、B4组(IgA肾病组)、B5组(IgM肾病组)、B6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以及B7组(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各组尿电导率.结果 在尿电导率方面,A1组、A2组、A3组、A4组以及A5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1组、B2组、B3组、B4组、B6组以及B7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5组同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在尿电导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对其尿电导率实施测定,能够有效对小儿肾脏功能以及尿液浓缩功能进行预测,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海江;黄郁波;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保胆取石术治疗42例青少年胆囊结石患者,观察术后胆囊结石复发、胆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38例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患者均无明显的胆囊炎表现;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壁的厚度逐渐变薄,胆囊的收缩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因胆囊切除后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无法预料的影响,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保胆取石术可成为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另一种选择.

    作者:康利民;郑永;杨文雄;王阿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疗效.方法 选择2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椎间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2例采取腰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试验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椎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退变不稳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谭兆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55例(60眼)均于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从丝裂霉素C浓度选取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予以低浓度丝裂霉素C(0.2 mg/mL),对照组予以高浓度丝裂霉素C(0.3 mg/mL),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3.54% vs 82.75%)、复发率(6.45% vs13.79%)较对照组优,巩膜伤口愈合时间[(3.08±0.43)d vs (6.87±0.91)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8±0.10)d vs (3.21 ±0.16)d]明显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6.44% vs 31.03%)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时应用0.2 mg/mL的丝裂霉素C对改善翼状胬肉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汪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与局封治疗网球肘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与局部痛点封闭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网球肘病人分为触发点针刺组32例和局部封闭组30例.局部封闭组患者在疼痛部位的封闭(1%的利多卡因+确炎舒松)治疗后,回家进行前臂伸肌群牵张训练;触发点针刺组在局部封闭组基础上增加有关触发点针刺治疗,1次/周,1~2次为1疗程.对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观察治疗后疼痛改善情况.2年后随访,观察其复发率.结果 触发点针刺组疗效优21例,良9例,差2例;痛点封闭组优13例,良8例,差9例,触发点针刺组疗效优于痛点封闭组.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21 8).2年后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触发点针刺治疗网球肘患者疗效更持久,能有效解决其疼痛.

    作者:谭树生;庄小强;龙佳佳;谢青;XIE Qing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无切口感染,阑尾残端漏2例,经治疗后痊愈;术后右髂窝积液4例,盆腔积液5例,均经抗炎及继续引流后痊愈;皮下气肿2例,观察后自愈,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加强术后抗生素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伍良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切除胆囊25例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切除胆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常规三孔法(脐部、剑突下稍偏右位置、右锁骨中线和肋缘交界处偏右位置)建立进入腹腔的通道,进镜后先暴露并顺行解剖胆囊三角,遇胆囊三角区水肿粘连或胆囊三角血管、胆囊管与肝管、肝总管、胆总管之间解剖变异不易辨认者,先暂停三角区的解剖,转向解剖游离胆囊底部,逆行切除胆囊.结果 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胆管、血管损伤,术后恢复佳.结论 采取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可以大程度避免胆管损伤,保证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是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茅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选择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对照组采取颈侧入路,随访2年,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良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3.6%,低于对照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低于对照组的33.3%(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可更充分暴露术野,利于肿瘤切除,复发率低,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容建策;陈勇军;陈耿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均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29例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预后.结果 29例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37.9% (11/29),淋巴结转移率为13.79% (4/29);其中患者之间不同的性别、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年龄和两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的第二原发癌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淋巴转移率较低;治疗方法和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舌癌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则应首选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舌癌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天斌;李加伟;黄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针刺疣体植入法联合胸腺肽治疗扁平疣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针刺疣体植入与胸腺肽联合疗法对扁平疣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80例行针刺疣体植入联合胸腺肽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80例单行针刺疣体植入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痊愈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0.5,P<0.0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9,P<0.01).结论 针刺疣体植入与胸腺肽联合应用对扁平疣治疗有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痊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晏勇;刘长山;陈希林;余霞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三级护理查房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 60名护理本科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三级护理查房组及传统查房护理组,每组30名,各组按照相应的护理查房方法进行临床教学,观察两组学生实习期结束后的综合能力、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及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患者满意率的情况.结果 三级护理查房组学生在护理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而在临床教学能力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综合工作能力考核成绩均优于传统护理查房组(P<0.05);三级护理查房组患者满意率为96.67%,传统护理查房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级护理查房制度宜在本科护理教学中认真切实贯彻,不但能够快速提高本科护理实习生的综合水平,更能提高整体护理素质.

    作者:卢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野皮肤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进行皮肤准备,对照组患者术晨按常规行术野剃毛皮肤准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术前、术后脐部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备皮情况比较,观察组备皮受损度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不剃毛备皮法简单、快捷,可避免皮肤受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静;刘卫珍;林海燕;陈美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将行保留膀胱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的5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复发、副反应、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尿量(279.4±35.7) mL,79.25%的患者膀胱功能正常,90.91%的男性患者性功能恢复;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34%、88.68%和66.04%,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2.64%、15.09%,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3%(13/53)、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心理、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6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近期疗效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业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式硅胶管植入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前后硅胶管植入方法在泪道阻塞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泪道阻塞患者56例(60只眼)随机分为改良前组和改良后组.两组均接受腔内高频电灼术后联合行硅胶管环形植入术.改良前组(30眼)由硬膜外导管引导,改良后组(30眼)由自制探针引导.比较两组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改良前后组患者术后治愈率分别为63.33% (19/30)和90.00% (27/30),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26/30)和100.00%(30/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硅胶管植入法安全有效,且成本低,治愈率高,并发症少,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作者:蔡利梅;蔡福旭;陈敏;许丽疆;吴建妹;陈丹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6例行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例数.分析年龄、BMI、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206例患者中有43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是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60岁、BMI≥25 kg/m2、高血压、高脂血症、止血带时间≥90 min与膝关节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术后应针对性做好预防措施.

    作者:黄大社;刘君;刘兴邦;杨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冠脉搭桥联合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及要点.方法 11例微创冠脉搭桥联合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手术,进行术前宣教并评估皮肤情况,做好术前物品和手术间的准备,术中巡回配合和洗手配合.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安全返回ICU病房,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完成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刘晓;蹇琳;刘杏娥;李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42例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炎3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 40例成功完成腔镜手术,具体术式为甲状腺腺瘤摘除术15例,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5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例,一侧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平均手术时间(96.0±21.9)min,平均手术出血量(35.0士11.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术后胸部皮下淤斑2例,无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转为开放手术,1例为结节性腺肿伴甲状腺炎,术中粘连严重,解剖不清;1例为原发性甲亢,甲状腺Ⅲ.肿大,手术空间狭小行开放手术.结论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宋勇罡;黄选东;孙爱军;刘芳芳;肖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10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 采用腹腔镜技术对1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术,并进行适当的尿流改道,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36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30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10 d,中位时间3d.所有原位回肠膀胱者通过训练,均能在腹压协助下正常排尿,每次尿量150 ~ 300 mL,1例有夜间遗尿,术后1年明显缓解.所有病例无漏尿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B超均无肾积水表现,无慢性尿潴留表现.复查血生化指标均基本正常.1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持续腹水腹胀,手术证实胃肠道及腹腔广泛转移,病理为印戒细胞癌,术后3个月死亡.1例患者术后18个月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病例术后随访1~4年,无肿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理想方式.

    作者:何华;李明;时俊;许超;邱龙龙;吕彬;贾我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手部骨折10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救治的手掌、手指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运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对照组利用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手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5周内痊愈79例(7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例(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屈伸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1年,对照组出现手部旋转畸形14例,而观察组未出现畸形愈合的状况.结论 采用微型钢板螺钉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促进手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小文;梁启善;肖立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82例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VATS手术组(A组)35例,保守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结果 8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中均未出现切口血肿、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胸、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VATS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疼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定的患者中,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该术式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