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勇;刘长山;陈希林;余霞萍
目的 总结多指缺损再造手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1 1例行多指缺损再造手术患者,术前了解手术方案,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和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后注意观察再造指及供区皮瓣血液循环,预防和处理血管危象;积极指导患者进行再造指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再造11例33指存活30指,坏死3指.结论 周密细致的护理可以提高再造指的存活率.
作者:粱妮;林少虹;韦平欧;罗翔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复合托烷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不良反应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40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3组,每组80例,全麻诱导后Ⅰ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 mL,Ⅱ组注射盐酸托烷司琼5 mg,Ⅲ组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1 mg+盐酸托烷司琼5 mg,对比三组患者术后RSS、VAS、RS评分情况,记录其拔管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期躁动、术后寒战、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Ⅲ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Ⅱ组和Ⅰ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2h、4h、6h、12h不同时段RSS、VAS评分明显优于Ⅱ组和Ⅰ组(P<0.05);Ⅲ组患者术后PONV、寒战、拔管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Ⅱ组和Ⅰ组(P<0.05),且程度较轻.结论 布托啡诺复合托烷司琼能缩短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降低术后PONV、寒战、拔管期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晓慧;黄翠柳;黄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日间手术模式下的安全性及其对儿童、家庭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0例采用日间手术模式,B组100例采用常规入院模式.A、B组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两组均随访1~2年,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 min,术后6个月复发1例;B组平均手术时间16 min,术后1年复发1例.A组与B组手术平均时间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伤口出血2例,阴囊血肿1例;B组trocar脐孔疝1例需再次手术,线结反应2例.A组平均住院时间12 h,B组平均住院3.3d(P<0.05).A组人均住院费5 856.1元;B组人均住院费6 112.3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日间模式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患者可接受,可以大限度降低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及家属住院陪护时间,有助于提高科室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作者:郭健童;粱健升;欧国昌;姚干;吴志强;张庆峰;杨庆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筋膜扩张器联合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0例男性尿道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筋膜扩张器联合电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斑马导丝引导下筋膜扩张器扩张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接近(P>0.05);观察组平均尿液率为(20.1±2.5) ml/s,较对照组的(16.0±2.3)ml/s大(P<0.05);观察组残余尿量为(8.5土1.2)L,较对照组的(16.2 ±2.3)L多(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1例经反复尿道扩张仍排尿不畅,行电切术后痊愈.结论 筋膜扩张器联合电切术治疗尿道狭窄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尿流率高、残余尿量少等优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余永当;余金良;陆高庆;黄宝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100例胃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每组50例,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开腹组则给予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68.11±28.35) min,长于开腹组(P<0.05),其手术切口为(7.21±1.22) cm,术中出血量为(131.23 ±26.56) mL,住院时间为(11.38±2.83)d,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开腹组的22.00% (P <0.05);两组患者远期生存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方案,其对患者机体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根治效果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预后好.
作者:王金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4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的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随访6~ 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翠竹;陈淑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切除胆囊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患者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复合全身麻醉,常规三孔法(脐部、剑突下稍偏右位置、右锁骨中线和肋缘交界处偏右位置)建立进入腹腔的通道,进镜后先暴露并顺行解剖胆囊三角,遇胆囊三角区水肿粘连或胆囊三角血管、胆囊管与肝管、肝总管、胆总管之间解剖变异不易辨认者,先暂停三角区的解剖,转向解剖游离胆囊底部,逆行切除胆囊.结果 2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手术顺利,均无胆管、血管损伤,术后恢复佳.结论 采取三孔腹腔镜顺逆行结合法可以大程度避免胆管损伤,保证安全顺利完成手术,是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法的重要补充.
作者:茅付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伴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128例肝硬化伴胆囊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5.32±6.10)mL较对照组(220.34±29.52) mL低,手术时间(53.52±6.91) min较对照组(93.38 ±7.14) min短,术后恢复时间[(7.62±2.41)d]短于对照组[(10.78±2.15)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0.32% (P <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伴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侯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独眼白内障手术的风险控制策略.方法 对6例行白内障手术的独眼白内障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预估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力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的视力均得到了改善,脱残率为90.47%,脱盲率高达100.00%,没有出现眼内炎和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认真做好独眼白内障手术术前、术中、术后的风险因素控制,可有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极大降低医生的责任风险,保证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作者:叶健章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安全性.方法 42例行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炎3例,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3例,甲状腺癌1例.结果 40例成功完成腔镜手术,具体术式为甲状腺腺瘤摘除术15例,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5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9例,一侧腺叶全切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1例.平均手术时间(96.0±21.9)min,平均手术出血量(35.0士11.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1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术后胸部皮下淤斑2例,无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者,切口均一期愈合.2例患者转为开放手术,1例为结节性腺肿伴甲状腺炎,术中粘连严重,解剖不清;1例为原发性甲亢,甲状腺Ⅲ.肿大,手术空间狭小行开放手术.结论 完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达到良好的美容效果,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宋勇罡;黄选东;孙爱军;刘芳芳;肖燕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也是未来胸外科发展的方向.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熟练的团队配合更是安全、快速完成手术的保障,而扶镜手是手术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大对扶镜手的培养并总结手术过程中的扶镜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莫安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行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韦祝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救治的手掌、手指粉碎性骨折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运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对照组利用克氏针及石膏固定手部骨折.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15周内痊愈79例(7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例(3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部屈伸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随访1年,对照组出现手部旋转畸形14例,而观察组未出现畸形愈合的状况.结论 采用微型钢板螺钉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促进手功能的康复.
作者:杨小文;梁启善;肖立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阑尾周围脓肿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接受腹腔镜下阑尾周围脓肿手术的3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采取心理护理,术后加强腹腔引流管管理及术后并发症等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术后无切口感染,阑尾残端漏2例,经治疗后痊愈;术后右髂窝积液4例,盆腔积液5例,均经抗炎及继续引流后痊愈;皮下气肿2例,观察后自愈,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腹腔镜阑尾周围脓肿手术在护理工作中做好心理护理,加强腹腔引流的管理,加强术后抗生素的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伍良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于不同时段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出现术中出血、术后留置尿管及肾造瘘管时出血、拔造瘘管时出血及出院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对策.结果 术中出血5例,术后留置尿管及肾造瘘管时出血18例,拔肾造瘘管时出血4例,出院后出血8例,出血量100 ~ 500 mL.15例保守治疗,8例行开放式膀胱冲洗,4例行持续膀胱冲洗,2例行膀胱镜下血块清除术,6例行肾动脉栓塞术,均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情况,术中仔细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术,术后严密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认真倾听患者主诉,针对不同时段出血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可使患者恢复良好,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黄雪芳;甘晓雯;黄羽;林月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切除应用不同浓度的丝裂霉素C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翼状胬肉患者55例(60眼)均于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术,从丝裂霉素C浓度选取角度出发,将其划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予以低浓度丝裂霉素C(0.2 mg/mL),对照组予以高浓度丝裂霉素C(0.3 mg/mL),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实验组临床治愈率(93.54% vs 82.75%)、复发率(6.45% vs13.79%)较对照组优,巩膜伤口愈合时间[(3.08±0.43)d vs (6.87±0.91)d]、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58±0.10)d vs (3.21 ±0.16)d]明显较对照组短,并发症总发生率(6.44% vs 31.03%)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时应用0.2 mg/mL的丝裂霉素C对改善翼状胬肉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汪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实施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以及对介入性产前诊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研究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与对照组孕妇的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骆玥瑜;陈雪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82例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VATS手术组(A组)35例,保守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结果 8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中均未出现切口血肿、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胸、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VATS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疼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定的患者中,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该术式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析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4,P=0.032).观察组优良率为95.3% (41/43),高于对照组的78.6%(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8%,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轻、恢复快,骨折区域骨膜与血运得到有效保护,利于骨折愈合,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
作者:曾凡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出现的第二原发舌癌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均为低分化鳞癌的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性舌癌29例患者行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治疗预后.结果 29例患者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7%(15/29)和37.9% (11/29),淋巴结转移率为13.79% (4/29);其中患者之间不同的性别、第二原发癌发病的年龄和两癌发病的间隔时间对患者的预后均无显著的影响,而不同的第二原发癌TNM分期及治疗方式对其预后有重要影响.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第二原发舌癌淋巴转移率较低;治疗方法和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舌癌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则应首选手术或包含手术的综合治疗,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舌癌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天斌;李加伟;黄超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