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扶镜手的培养及扶镜技巧

莫安胜

关键词:胸腔镜, 扶镜手, 教学, 技巧
摘要:胸腔镜手术是一种使用现代摄像技术和高科技手术器械装备,在胸壁套管或微小切口下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微创胸外科新技术,是胸部微创外科的代表性手术,也是未来胸外科发展的方向.随着胸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熟练的团队配合更是安全、快速完成手术的保障,而扶镜手是手术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大对扶镜手的培养并总结手术过程中的扶镜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析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4,P=0.032).观察组优良率为95.3% (41/43),高于对照组的78.6%(33/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3.8%,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接骨板接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创伤轻、恢复快,骨折区域骨膜与血运得到有效保护,利于骨折愈合,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

    作者:曾凡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节镜加有限切开治疗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加有限切开治疗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并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关节镜加有限切开治疗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并尺骨茎突骨折12例,术后根据需要进行可监督式康复锻炼.结果 随访时间12~18月,平均14.5个月,12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按照Minami方法对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的疗效进行评定,优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关节镜加有限切开治疗三角软骨复合体损伤并尺骨茎突骨折是临床上有效的方法.

    作者:伏春华;米琨;俸志斌;王斌;吴舟;惠桂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日间手术模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在日间手术模式下的安全性及其对儿童、家庭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腹股沟疝患儿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00例采用日间手术模式,B组100例采用常规入院模式.A、B组均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 两组均随访1~2年,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5 min,术后6个月复发1例;B组平均手术时间16 min,术后1年复发1例.A组与B组手术平均时间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伤口出血2例,阴囊血肿1例;B组trocar脐孔疝1例需再次手术,线结反应2例.A组平均住院时间12 h,B组平均住院3.3d(P<0.05).A组人均住院费5 856.1元;B组人均住院费6 112.3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人均住院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日间模式腹腔镜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患者可接受,可以大限度降低费用,减少住院时间及家属住院陪护时间,有助于提高科室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充分利用医疗资源.

    作者:郭健童;粱健升;欧国昌;姚干;吴志强;张庆峰;杨庆堂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放射治疗中静态与动态调强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静态调强和动态调强的剂量分布图、DVH参数及其合理应用方法.方法 选择6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在苏州雷泰TiGRT TPS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静态调强与动态调强治疗计划,比较分析两种计划的靶区优化结果、危及器官的优化结果、计划跳数及执行时间.结果 通过观察DVH曲线发现,对于靶区剂量的分布,动态调强优于静态调强;对于OAR的保护,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直线加速器剂量率比较稳定时,建议在设计计划时可优先选择动态调强.

    作者:吴晓玲;李盼;邓昭逸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腔镜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接受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49例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宣教、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引流管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 4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及围术期的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随访6~ 24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围术期的精心护理对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良好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翠竹;陈淑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两种皮肤准备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野皮肤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不剃毛备皮法进行皮肤准备,对照组患者术晨按常规行术野剃毛皮肤准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术前、术后脐部细菌培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备皮情况比较,观察组备皮受损度和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切口愈合度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不剃毛备皮法简单、快捷,可避免皮肤受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张静;刘卫珍;林海燕;陈美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颈椎间孔镜在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膝关节镜和颈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2例,随机分为膝关节镜组和颈椎间孔镜组各36例,分别用膝关节镜和颈椎间孔镜两种方法诊治,观察对比两组术后效果.结果 椎间孔镜组优21例,良12例,中2例,差1例;膝关节镜组优23例,良11例,中1例,差1例,椎间孔镜组疗效优于膝关节镜组(P>0.05).椎间孔镜组总有效率为91.66%,膝关节镜组总有效率为94.44%,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膝关节镜相比,颈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创伤小、恢复更快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新;邓文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伴胆囊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伴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 128例肝硬化伴胆囊结石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45.32±6.10)mL较对照组(220.34±29.52) mL低,手术时间(53.52±6.91) min较对照组(93.38 ±7.14) min短,术后恢复时间[(7.62±2.41)d]短于对照组[(10.78±2.15)d(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低于对照组的20.32% (P <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肝硬化伴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侯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臀肌挛缩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应用关节镜手术,对照组行开放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优9例、良3例、可1例、差0例;对照组优7例、良4例、可2例、差0例,治疗组优良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84.62%),治疗组的疗效及总优良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1年内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显著,创伤小、出血少、康复时间短、住院时间少、术后疼痛不明显,术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均较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正惠;黄颂安;蒋礼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实施中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介入性产前诊断及实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300例孕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孕妇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两组孕妇入院后均给予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孕妇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孕妇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前、实施过程中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以及对介入性产前诊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研究组孕妇的血压状况和心率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孕妇.研究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1.4%,与对照组孕妇的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给予孕妇介入性产前诊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实施介入性产前诊断的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孕妇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骆玥瑜;陈雪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应用PDCA管理方法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脱位的护理

    目的 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3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2例运用PDCA循环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预防髋关节脱位的质量管理,对照组350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脱位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发生率12.2% (10/82)显著低于对照组34.9% (122/350).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术后病人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田荔珍;姚青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及近期效果.方法 将行保留膀胱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的5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并将同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50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为对照组,随访6~3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复发、副反应、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尿量(279.4±35.7) mL,79.25%的患者膀胱功能正常,90.91%的男性患者性功能恢复;12个月、24个月和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4.34%、88.68%和66.04%,3年复发率和转移率分别为22.64%、15.09%,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化疗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4.53%(13/53)、24.0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患者术后12个月心理、生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6个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膀胱手术结合综合疗法近期疗效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基本相同,但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是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罗业恒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LAVH)的手术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接受LAVH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接受开腹子宫切除术25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VH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较高安全性,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文金菊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吸痰管替代尿管清除膀胱血块的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置入吸痰管替代尿管冲洗膀胱清除膀胱血块的效果.方法 将284例膀胱血块填塞患者分为观察组139例和对照组145例,观察组采用置入吸痰管替代尿管进行膀胱冲洗法清除膀胱内血块,对照组采用常规插入尿管进行膀胱冲洗法清除膀胱内血块.比较两组患者冲洗膀胱前后的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冲洗操作时间、吸出膀胱内血块大小、血块量和冲洗有效性.结果 观察组139例膀胱内血块填塞患者清除膀胱内血块有效121例,有效率87.05%;对照组145例清除膀胱内血块有效91例,有效率为62.76%.观察组清除膀胱内血块有效率、吸出膀胱内血块大小、血块量高于对照组(P<0.01);冲洗操作时间、疼痛持续时间、冲洗后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吸痰管替代尿管膀胱冲洗法清除膀胱内血块,冲洗时间短、疼痛轻、血块清除率高,效果显著.

    作者:黄燕华;林少虹;林月双;黄芸新;甘晓雯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9例31足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微创跗骨窦入路进行内固定,术前、术后对骨折跟骨行X线及轴位CT检查并测量跟骨长、宽、高及Bohler角、Gissane角数据,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并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29例31足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跟骨长、宽、高及Bohler角、Gissane角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折愈合时间为8 ~12周,术后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及内固定外露现象,无腓骨肌腱炎及腓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优21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6.4%.结论 微创跗骨窦入路内固定术在跟骨骨折治疗中能直接显露跟骨后关节面,操作直接、简单、有效、微创,术后康复更快,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曾会斌;林炳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5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观察组选择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对照组采取颈侧入路,随访2年,比较两组手术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1年及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良性肿瘤患者复发率为3.6%,低于对照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3/28),低于对照组的33.3%(10/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颌骨升支“箱盖式”入路在咽旁间隙肿瘤中的应用可更充分暴露术野,利于肿瘤切除,复发率低,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容建策;陈勇军;陈耿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治疗首次发作原发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方法 82例首次发作的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其中VATS手术组(A组)35例,保守治疗组(B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结果 82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两组中均未出现切口血肿、肺部感染、胸腔感染、血胸、顽固性胸痛等并发症,VATS组患者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疼痛时间、患者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胸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特定的患者中,电视胸腔镜(VATS)单操作孔手术能明显降低首次发作的自发性气胸复发率,该术式安全、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李强;李晓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三孔法保胆取石术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保胆取石术治疗42例青少年胆囊结石患者,观察术后胆囊结石复发、胆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42例患者中38例顺利完成手术,无重大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年,38例顺利完成保胆取石患者均无明显的胆囊炎表现;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胆囊壁的厚度逐渐变薄,胆囊的收缩功能逐渐恢复.结论 因胆囊切除后对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具有无法预料的影响,在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保胆取石术可成为治疗青少年胆囊结石的另一种选择.

    作者:康利民;郑永;杨文雄;王阿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探析

    目的 探讨常见肾脏疾病患儿尿电导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肾脏疾病患儿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选择全自动尿液分析仪UF-1000i完成两组研究对象尿电导率变化测定.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观察组患儿分为A1组(肾病综合征组)、A2组(肾小球肾炎组)、A3组(肾功能不全组)、A4组(紫癜性肾炎组)以及A5组(狼疮性肾炎组).针对35例患儿于临床实施肾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B1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2组(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组)、B3组(膜性肾病组)、B4组(IgA肾病组)、B5组(IgM肾病组)、B6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以及B7组(狼疮性肾炎组).比较各组尿电导率.结果 在尿电导率方面,A1组、A2组、A3组、A4组以及A5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1组、B2组、B3组、B4组、B6组以及B7组低于健康对照儿童明显(P<0.05).B5组同健康对照儿童进行比较,在尿电导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肾脏疾病患者,对其尿电导率实施测定,能够有效对小儿肾脏功能以及尿液浓缩功能进行预测,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

    作者:曾海江;黄郁波;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舒适护理在结肠癌术后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结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 行结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在术后行常规护理,治疗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统计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并比较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疼痛VAS评分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干预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干预组SAS、SDS评分和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舒适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结肠癌患者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术后更好的康复.

    作者:韦祝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