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技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蒙秋平

关键词:子宫肌瘤, 微创技术, 腹腔镜, 开腹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4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45.6±10.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8.6±12.5)mL,研究组手术时间、误工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360度眼内光凝联合全氟化碳液硅油交换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360度眼内光凝联合全氟化碳液硅油交换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方法 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5例15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360度眼内光凝联合重水硅油交换治疗,其中4例因合并有白内障联合行白内障摘除;术后观察视网膜复位情况、视力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3个月,13例视网膜完全复位(86.7%);视网膜在术后3周至3个月因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形成导致视网膜裂孔开放而发生再脱离2例(13.3%);完全复位者有12例取出硅油,其中有2例复发;术后6个月视力较术前好转12例,不变2例,仅有1例下降,术后盲目率(26.7%)与术前(80%)比较有显著性下降(x2=8.571,P<0.05).术中未行白内障摘除的11例中术后发生白内障6例,一过性高眼压5例,视网膜出血1例.结论 应用360度眼内光凝联合全氟化碳液硅油交换治疗大于180度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可得到满意的视网膜复位率及脱盲率.

    作者:吕明良;李敏;赵昕;钟海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穿支皮瓣在手外科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 对44例手部创面修复患者行穿支皮瓣转移的方式进行修复,观察患者术后的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44例手部创面患者在进行相关穿支皮瓣的修复术以后,皮瓣存活41例,皮瓣部分坏死3例,使用局部换药的处理手段后,患者达到疤痕愈合,具有较好的皮瓣外形质地,患者功能评价满意率高达95.45%.结论 将穿支皮瓣的手术方法使用到手部创面的修复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极大程度地缓解血管的多处变异的问题,术后创面的恢复效果较好,皮瓣血供较好,质地较薄,能够增加皮瓣的成活率,对皮再造达到一定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小平;邹旭;许永先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探查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胃肠外科手术中腹腔镜探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行胃肠外科手术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与常规组各42例,前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肾上腺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十二指肠或胃球部穿孔修补术、小肠修补术、直肠癌根治术、胃大部切除术和左半肠切除术,常规组进行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痊愈出院.腹腔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探查在胃肠外科手术中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术后痊愈快、创伤小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云文耀;湛文龙;吴礼武;刘德伟;陈海涛;肖康明;赖光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针刺对肥胖大鼠Lee's指数、胰岛素、瘦素和SOCS3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针刺对肥胖大鼠Lee's指数、胰岛素、瘦素、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剂3(SOCS3)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7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10只)和高脂饲料(60只)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大鼠中共47只体重超过普通饲料大鼠平均体重的20%,从中随机30只,分为模型对照组、非特定穴位针刺组(非特针组)、特定穴位针刺组(特针组),每组10只,行连续4周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以及SOCS3含量.结果 ①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清瘦素、胰岛素、SOCS3均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针刺治疗后,非特针组及特针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均降低,血清瘦素、胰岛素、SOCS3均明显下降.结论 针刺能显著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Lee's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改善SOCS3、降低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有关.

    作者:唐红珍;蒋凌风;陈丹丹;梁媚;黄鸿腾;张昭阳;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48例采用LPFP内固定治疗(A组),4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B组),44例采用DHS治疗(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均低于A、C组(均P<0.05);而A组上述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C组(P<0.05);A组、B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FNA和LPFP的疗效均优于DHS.

    作者:沈勇灵;陈爱民;刘世杰;黎俪莎;陈燕才;甘艺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者ICP及血清CPR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伤后24 h内收入院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温组各30例,入院后动态监测颅内压,每2h记录颅内压数值,在入院时、入院后第2~6天抽取外周静脉血4 mL,测定血清CPR浓度.两组患者除亚低温组给予常规亚低温治疗外,其余治疗均相同,6个月后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 动态监测显示,亚低温治疗各个时间段,亚低温组血清CP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亚低温治疗后颅内压动态监测提示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低温组预后良好率为53.33%,明显优于对照组30% (P=0.008);亚低温组死亡率为10%,低于对照组的26.66%(P=0.029).结论 接受亚低温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PR浓度水平明显降低.同时,亚低温治疗能切实的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蓝欢;周志宇;李光;赵冠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钬激光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钬激光与气压弹道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12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钬激光碎石治疗的14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碎石成功率、结石逃逸、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为92.4%,高于气压弹道组的7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结石排尽时间为15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无并明显发症发生,对照组5例出现穿孔.结论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比气压弹道碎石具有更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在经输尿管镜碎石术中可作为首选.

    作者:毕革文;石才汇;覃智标;黄瑞旭;赵书晓;黄新;雷华;黄崛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纵隔肿瘤1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用于纵隔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0±24.21) min、(115.32±10.42)mL、(3.59±0.56)cm、(2.36±0.04)d和(7.64±1.3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纵隔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在膀胱癌围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实践

    目的 探讨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在膀胱癌围术期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方法 以疾病为经线组织临床教学,以症状为纬线组织临床实习,由总教学老师共列出膀胱癌围术期护理中常见的6个症状(血尿、焦虑、恐惧、自我形象紊乱、感染、出血),实习后以个人为单位在临床授课上进行汇报,从带教老师对护生工作满意度、护生对疾病知识掌握及对教学工作满意度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带教老师对观察组护生对知识掌握评价、工作满意度总体较对照组护生好,观察组护生对教学工作满意度较对照组护生高.结论 疾病与症状结合教学有利于临床实习中专科理论知识的巩固及应用,有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满意度.

    作者:廖佳;黄佩绿;陆彬;李秋萍;王翠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老年性骨关节炎患者122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研究组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治疗,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法.结果 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两组Lysholm评分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降低,研究组Lysholm评分为(94.62±3.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6±3.25)分(P<0.05),VAS评分(2.1±0.3)显著低于对照组(4.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性骨关节炎的治疗中,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及外侧支持带松解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张强;李瑞龙;冯良恩;罗谨;梁大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2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或腺叶峡部切除术以及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等.改良术式利用troear经各切口建立隧道交会于胸壁上部空间.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5.6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3 mL,病检提示良性肿瘤,术后引流管在1~2d拔除,术后住院3~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郁飞;马俊;穆四清;黄德松;管步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微创价值.方法 24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及剥除肌瘤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平均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69.5 h,术后平均排气时间为21.3 h,观察组则分别为75.7 h和18.2h.结论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间缩短,具有微创效果.

    作者:农桂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肾囊肿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5例,无效1例.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4例,无效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 (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手术治疗肾囊肿与腹腔镜去顶术的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义;王珍荣;王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用药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护理,注重出院指导.结果 30例患者住院10 ~14 d,血β-HCG下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平安出院,随访半年,β-HCG均降至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并加强护理,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防止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夏秀芳;张静;刘卫珍;邓珍凤;苏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质针对不同证型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银质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以分析何种证型之AS经过银质针治疗后疗效佳,为银质针治疗AS提供一种可靠的疗效分析依据.方法 筛选117例确诊的A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21例)、寒湿痹阻证(25例)、瘀血痹阻证(22例)、肾阳亏虚证(24例)、肝肾阴虚证(25例)五个证型,观察五个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两两比较,以分析银质针对各证型AS的疗效.结果 湿热痹阻证总有效率为61.90%,寒湿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6.00%,瘀血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0.90%,肾阳亏虚证总有效率为83.30%,肝肾不足证总有效率为64.00%.结论 银质针对瘀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和肾阳亏虚证疗效接近且明显优于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

    作者:莫景木;陈海涛;安玉光;李雅彦;王瑞华;朱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抽签的方法将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成功率为88.0% (44/50),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率为90.0% (45/50),两组结石清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 (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克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术后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0.37 ±0.3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53±0.3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浅静脉曲张、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安全、有效地预防DVT形成,比常规护理预防的效果更佳.

    作者:方肖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在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在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尿路结石行一期手术者56例,均给予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手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结石清除55例,清除率达98.21%;手术时间平均(58.00±12.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9.50±6.00)mL,住院时间平均(11.00 ±0.5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1/56).结论 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手术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结石清除率良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观察组采取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TURP.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取石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治疗天数以及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后膀胱结石完全清除干净,解除了前列腺梗阻症状,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取石消耗时间、出血、导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TURP与耻骨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术结合TURP对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均有效,而气压弹道碎石术结合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膀胱结石效果更为显著,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创伤小,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永兵;宋体松;葛玉峰;姬超;张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聚桂醇液在兔胃壁组织中硬化病理过程的观察研究

    目的 探讨聚桂醇原液在组织中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硬化剂的病理机制.方法 取标准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在兔胃壁组织中分别注入1%(F组)、3%(H组)聚桂醇原液0.5mL,根据试验设定的时间,在标注的胃壁组织上取出注射过的全层胃壁组织,经固定、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变化,找到组织纤维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过程.结果 F组在第5天开始可见浆膜有炎症反应并有着色较深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数量第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同时纤维细胞逐渐增多,胶原纤维也逐渐增多;第12天大量形成胶原纤维.H组在第3天黏膜下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到第4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同时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第8天以后,成纤维细胞逐渐减少,变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平稳增加.结论 聚桂醇液在兔胃壁组织中可以产生明显的炎性反应过程,并终产生大量的胶原物质,形成组织纤维化;这个过程与药物浓度无关;药物浓度与在组织中产生成纤维细胞的时间有关.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孙远昌;屈兵;陈小路;高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