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木;陈海涛;安玉光;李雅彦;王瑞华;朱永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细针穿刺对甲状腺结节疾病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探讨其对术式选择的指导作用.方法 对6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分别使用超声和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方法,判断甲状腺疾病性质;之后行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病变组织行组织学病理检查,评估良恶性,选择合适术式,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经术中组织病检,良性36例占60.0%,恶性24例占40.0%;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学检查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88.9%、检测正确率为90.0%,均优于超声检查灵敏度为70.8%、特异度72.2%、正确率71.7%,两者比较,均P<0.05.以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恶性甲状腺疾病的检出率高达87.5%.结论 超声引导细针穿刺检查对甲状腺疾病良恶性诊断正确率较高,有助于指导术式选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卢芳;曹承志;施维;游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13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28、42、56天,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评价,并分析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免疫功能中,IgG、IgA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P<0.01).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治疗期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与免疫功能中体液免疫密切相关.
作者:张小明;唐忠敏;韦夏;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制带线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带线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2例,其中单侧腹股沟疝43例,双侧腹股沟疝9例.结果 52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单侧手术43例.双侧9例,手术时间25~50 min,平均32 min,无并发症.随访3~6个月,平均5.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自制带线硬膜外穿刺针行单孔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创伤小,不破坏腹股沟管后壁的完整结构,不损伤精索蔓状静脉丛,还能发现对侧隐匿性疝,避免二次手术,具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斌;李祥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先天性脊柱侧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术前认真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及呼吸、神经系统的评估;术后给予合适的体位,严密观察各系统的并发症及予以健康指导.结果 2例患儿均无并发症发生,治愈出院.结论 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脊柱手术护理常规,更应掌握和实施婴幼儿术后特殊护理措施,进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才能减少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董文燕;蓝凤林;黄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针刺对肥胖大鼠Lee's指数、胰岛素、瘦素、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剂3(SOCS3)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大鼠70只,分别用普通饲料(10只)和高脂饲料(60只)喂养8周后,高脂饮食大鼠中共47只体重超过普通饲料大鼠平均体重的20%,从中随机30只,分为模型对照组、非特定穴位针刺组(非特针组)、特定穴位针刺组(特针组),每组10只,行连续4周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胰岛素以及SOCS3含量.结果 ①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体重、Lee's指数、血清瘦素、胰岛素、SOCS3均显著升高,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经针刺治疗后,非特针组及特针组大鼠体重及Lee's指数均降低,血清瘦素、胰岛素、SOCS3均明显下降.结论 针刺能显著改善高脂诱导肥胖大鼠的体质量增加、Lee's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改善SOCS3、降低瘦素和胰岛素水平有关.
作者:唐红珍;蒋凌风;陈丹丹;梁媚;黄鸿腾;张昭阳;刘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纵隔肿瘤1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用于纵隔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0±24.21) min、(115.32±10.42)mL、(3.59±0.56)cm、(2.36±0.04)d和(7.64±1.3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纵隔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6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4例,研究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45.6±10.3)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8.6±12.5)mL,研究组手术时间、误工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明显低于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技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蒙秋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进行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后加强用药治疗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有效的护理,注重出院指导.结果 30例患者住院10 ~14 d,血β-HCG下降明显,无并发症发生,平安出院,随访半年,β-HCG均降至正常.结论 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并加强护理,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防止大出血、子宫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夏秀芳;张静;刘卫珍;邓珍凤;苏高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治疗26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腺叶或腺叶峡部切除术以及双侧甲状腺切除术等.改良术式利用troear经各切口建立隧道交会于胸壁上部空间.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手术时间45~110 min,平均65.6 min,术中出血量5~20 mL,平均10.3 mL,病检提示良性肿瘤,术后引流管在1~2d拔除,术后住院3~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郁飞;马俊;穆四清;黄德松;管步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骨外固定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疗效安全,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文君;占欢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聚桂醇原液在组织中的病理变化过程和硬化剂的病理机制.方法 取标准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在兔胃壁组织中分别注入1%(F组)、3%(H组)聚桂醇原液0.5mL,根据试验设定的时间,在标注的胃壁组织上取出注射过的全层胃壁组织,经固定、切片、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其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的变化,找到组织纤维硬化的基本病理变化过程.结果 F组在第5天开始可见浆膜有炎症反应并有着色较深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成纤维细胞数量第6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同时纤维细胞逐渐增多,胶原纤维也逐渐增多;第12天大量形成胶原纤维.H组在第3天黏膜下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到第4天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同时胶原纤维逐渐增多;第8天以后,成纤维细胞逐渐减少,变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平稳增加.结论 聚桂醇液在兔胃壁组织中可以产生明显的炎性反应过程,并终产生大量的胶原物质,形成组织纤维化;这个过程与药物浓度无关;药物浓度与在组织中产生成纤维细胞的时间有关.
作者:司徒光伟;周珞华;孙远昌;屈兵;陈小路;高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为Quadrant通道TLIF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手工检索骨科相关杂志,计算机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并纳入关于比较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计患者326例,其中mini-TLIF组145例,open-TLIF组181例.mini-TLIF组比open-TLIF组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术后早期缓解疼痛效果好.二者长期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mini-TLIF组存在术中透视时间长,对医护人员、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增加的缺点.结论 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Quadrant通道TLIF术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期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优越性.Quadrant通道TLIF的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时间长.
作者:赵海恩;李东升;陈静园;魏延;刘建军;吴赪;张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心律失常人群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对比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讨论两种方法的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常规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仪和牛津动态心电图仪检查心律失常患者400例,比较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对不同年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偶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93.42%,较常规心电图(30.26%)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
作者:李星;洪文皓;蔡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在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尿路结石行一期手术者56例,均给予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手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结石清除55例,清除率达98.21%;手术时间平均(58.00±12.0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9.50±6.00)mL,住院时间平均(11.00 ±0.5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9%(1/56).结论 经皮肾镜二期局部麻醉手术效果显著,具有安全性高、结石清除率良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新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南宁市高中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病情况,为该病的流行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市2 107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调查,对其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高中学生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病率28.17%,男生患病率为13.06%,女生患病率为15.11%,男、女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学校学生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调查的学生中,高中之前和升入高中后患病的比例分别是3.95%和23.83%,直系亲属中亦患有该病者和没患该病的比例分别为9.7%和18.47%.结论 南宁市高中学生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病率较高,不同学校学生患病率有显著性差异,直系亲属中患有该病者,不会增加其患病率.
作者:李焱;杨剑少;梁群;唐莉;肖和卫;唐继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CS合并CKD患者165例为PCI组,另选择一般资料与PCI组患者相匹配的ACS合并CKD患者165例为保守组.保守组采用包括噻氯匹啶、阿司匹林、他汀类等药物治疗.PCI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PCI手术治疗.评价两种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PCI组院内死亡率、住院期间肾功能恶化率、出院后死亡率等指标显著低于保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治疗对ACS合并CKD患者,有降低其院内死亡率的趋势,无增加院内肾功能恶化的风险.
作者:曹小川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开腹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胆囊疾病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54,P=0.000);观察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1.6% (2/125),对照组术后肠粘连发生率为7.2% (9/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9,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损害以及促进术后恢复,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
作者:江华;郭中叶;邹云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内科治疗,观察组行微创引流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及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ADL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但观察组NIHSS及ADL评分的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引流手术治疗中少量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并发症少,预后效果显著.
作者:高太平;谢乙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不同胃肠减压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取无负压自然引流胃肠减压,对照组采取持续胃肠减压,比较两组各功能恢复情况(术后3d总胃液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3d总胃液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24.62±64.36) mL、(19.03 ±8.14)h、(72.66±2.64)h、(3.55±1.32)d、(13.21±1.64)d;对照组分别为(275.77±82.30) mL、(30.58±10.14)h、(88.25-±2.34)h、(5.15±1.74)d、(15.13±2.21)d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口干、咽喉炎、肺感染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负压自然引流有利于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并可降低持续负压吸引胃肠减压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茂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神经内镜的发展与应用来源于神经外科医师对患者脑室结构及颅内病变的探索,然而早期的内镜技术水平与神经外科医师的需求不相匹配,故当时的神经内镜发展并不顺利.伴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在清除脑室出血血肿方面有重要作用,具有创伤小、侵袭性小、光照充足、手术视野直观、手术并发症少、患者预后良好、生活质量提高等优势.现就神经内镜在治疗脑室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不足之处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余松祚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