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展望

左育涛;刘燕梅;李雪清;邹靖

关键词:护理, 人力资源, 手术室, 管理
摘要:综述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手术室护士培训、人性化管理、优化排班模式、完善激励机制等管理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近况的探讨,合理配置手术室护士,多点执业的设想,有利于化解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5年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单节段人工颈椎(Mobi-C)椎间盘置换术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间盘脱出症的临床效果,验证Mobi-C椎间盘置换术的长期疗效.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给予Mobi-C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两组均随访5年以上,比较两组责任间隙活动度、颈椎再次手术率、JOA评分、VAS评分.结果 后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参加至少5年时间的随访.观察组术后责任间隙的活动度显著的大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再次手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而在JOA评分及VAS评分上,两组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Mobi-C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疗效相当,但Mobi-C手术保留了颈椎责任间隙的活动度并显著降低了临近节段椎间盘的退变及再次手术率.在掌握适应症的前提下,Mobi-C手术可以作为前路减压融合术的有效替代手术.

    作者:蓝浩斌;苏红英;王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将纵隔肿瘤1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7例).观察组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纵隔肿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用于纵隔肿瘤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直径、术后镇痛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30±24.21) min、(115.32±10.42)mL、(3.59±0.56)cm、(2.36±0.04)d和(7.64±1.3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2%)明显低于对照组(28.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纵隔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满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作者:叶永强;罗忠兵;王刚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经Quadrant通道微创TLIF术与传统开放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Meta分析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和传统TLIF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为Quadrant通道TLIF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手工检索骨科相关杂志,计算机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并纳入关于比较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治疗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提取纳入文献中的数据并使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5篇文献共计患者326例,其中mini-TLIF组145例,open-TLIF组181例.mini-TLIF组比open-TLIF组术后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术后早期缓解疼痛效果好.二者长期的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但mini-TLIF组存在术中透视时间长,对医护人员、患者的X线暴露时间增加的缺点.结论 Quadrant通道TLIF术与传统TLIF术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无明显差异.Quadrant通道TLIF术在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周围肌肉组织水肿消散、早期缓解疼痛方面有显著优越性.Quadrant通道TLIF的不足之处是术中透视时间长.

    作者:赵海恩;李东升;陈静园;魏延;刘建军;吴赪;张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银质针对不同证型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 观察银质针治疗不同中医证型之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以分析何种证型之AS经过银质针治疗后疗效佳,为银质针治疗AS提供一种可靠的疗效分析依据.方法 筛选117例确诊的AS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湿热痹阻证(21例)、寒湿痹阻证(25例)、瘀血痹阻证(22例)、肾阳亏虚证(24例)、肝肾阴虚证(25例)五个证型,观察五个证型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及组间两两比较,以分析银质针对各证型AS的疗效.结果 湿热痹阻证总有效率为61.90%,寒湿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6.00%,瘀血痹阻证总有效率为90.90%,肾阳亏虚证总有效率为83.30%,肝肾不足证总有效率为64.00%.结论 银质针对瘀血痹阻证、寒湿痹阻证和肾阳亏虚证疗效接近且明显优于肝肾不足证、湿热痹阻证.

    作者:莫景木;陈海涛;安玉光;李雅彦;王瑞华;朱永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实施骨外固定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外固定术治疗创伤后胫骨干骨髓炎骨缺损,疗效安全,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骨折愈合.

    作者:张文君;占欢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分析

    目的 通过心律失常人群的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分析,对比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讨论两种方法的诊断意义.方法 使用常规十二导同步心电图仪和牛津动态心电图仪检查心律失常患者400例,比较其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并对不同年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动态心电图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比常规心电图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偶发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为93.42%,较常规心电图(30.26%)高,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动态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较高,可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可靠的参考.

    作者:李星;洪文皓;蔡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3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48例采用LPFP内固定治疗(A组),4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B组),44例采用DHS治疗(C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痊愈时间、术后下床行走时间均低于A、C组(均P<0.05);而A组上述指标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临床疗效优于C组(P<0.05);A组、B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PFNA和LPFP的疗效均优于DHS.

    作者:沈勇灵;陈爱民;刘世杰;黎俪莎;陈燕才;甘艺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人肠道较大隆起性病变的无痛内镜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无痛内镜对老年人肠道较大隆起性病变的治疗方式及安全性.方法 将33例肠道较大隆起性病变的老人随机分为黏膜切除术组(EMR组)和分次分片分时切除术组(EPMR组),观察两组术前、术中的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心率(HB)、呼吸(R)和疼痛感,以及两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3例老年人的治愈率100%.EMR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EPMR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痛内镜治疗老年人肠道隆起性病变,具有安全、有效、病人满意的优点,依病变的大小依次选择行EMR、EPMR治疗,特殊情况下主动放弃一次全部切除的计划,采取分时段再次手术治疗,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胡晓华;周华;胡晓俊;李万红;赵敏;张自强;刘兴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肾囊肿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行后腹腔镜去顶术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 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5例,无效1例.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4例,无效0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 (6/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手术治疗肾囊肿与腹腔镜去顶术的疗效相当,但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术后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义;王珍荣;王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利用抽签的方法将10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性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结石清除成功率为88.0% (44/50),对照组结石清除成功率为90.0% (45/50),两组结石清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 (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彭克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比较

    目的 比较开放手术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试验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分别为(2.84±0.49) cm、(20.49±5.24)mL、(60.24±7.24)min、(5.54±3.49)d、(20.49±5.74)d,均显低于对照组(9.54 ±0.74)cm、(176.54±27.15)mL、(120.79 ±4.24) min、(10.24±2.49)d、(45.01±4.2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伤口VAS、血清肌酸激酶活性及血清C-反应蛋白分别为(3.04±1.61)分、(130.77士55.75)IU/L、(9.84±6.24) mg/L均显低于对照组(4.92±1.53)分、(250.55±40.66)IU/L、(26.45±2.64)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作者:甘俊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CT螺旋扫描与轴位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CT螺旋扫描与轴位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颈椎病患者80例,分别予以螺旋CT扫描和轴位扫描,螺旋扫描采用MPR、CPR及VRT重组技术进行多层面及容积三维图像重组分型诊断颈椎病,并与轴位扫描进行对比.结果 CT螺旋扫描结果可清楚显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4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4例、脊髓型颈椎病2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2例、混合型颈椎病10例;轴位扫描结果仅可明确显示食管压迫型颈椎病4例、神经根型12例,脊髓型14例.结论 在诊断颈椎病进行临床分型上,CT螺旋扫描且多方位重组较常规颈椎CT轴位扫描模式更具优势.

    作者:冯志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 探讨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效果.方法 将102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术后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DVT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0.37 ±0.36)mg/L明显低于对照组(0.53±0.32) 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疼痛、下肢肿胀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浅静脉曲张、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早期活动配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安全、有效地预防DVT形成,比常规护理预防的效果更佳.

    作者:方肖琼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展望

    综述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手术室护士培训、人性化管理、优化排班模式、完善激励机制等管理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近况的探讨,合理配置手术室护士,多点执业的设想,有利于化解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

    作者:左育涛;刘燕梅;李雪清;邹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QLQ-BR23量表调查乳腺癌化疗后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生命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使用乳腺癌特异模块QLQ-BR23 (1.0)测量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生命质量,通过有序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出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6例化疗后乳腺癌患者,患者的整体生命质量处于较差水平.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在功能维度为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症状维度为教育水平、费用方式.结论 住院乳腺癌化疗后患者的总体生命质量较差,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针对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有效干预,以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韦坚;杨春;温枚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钆喷酸葡胺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对比剂钆喷酸葡胺(Gd-DTPA)所致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注射Gd-DTPA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5例患者的症状、体征、预防措施及护理对策.结果 15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9例,中度不良反应6例,经过检查前后的心理护理及抗过敏、抗休克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均痊愈,无死亡.结论 做好检查前后的心理及临床护理,有利于提高对Gd-DTPA不良反应的认识,减轻症状.

    作者:吕诗;龙光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与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护理体会

    目的 比较前列腺绿激光汽化术(PVP)与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120例良性前列腺患者,60例行PVP,60例行TURP,观察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术后出血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 12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两组患者人均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URP组8例术后发生膀胱痉挛,6例出现继发性出血,而PVP组无术后膀胱痉挛、出血者.两组患者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PVP组明显低于TUR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的手术安全性高于TURP,对于年长者、一般情况较差、合并有其他脏器并发症者尤为适用.

    作者:梁伟霞;苏丽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对136例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4、28、42、56天,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评价,并分析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6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且持续到治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免疫功能中,IgG、IgA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P<0.01).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同期放化疗患者治疗期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与免疫功能中体液免疫密切相关.

    作者:张小明;唐忠敏;韦夏;陈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分析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4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分别采用鼓膜置管术和激光造孔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半年的言语频率纯音听阈值、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的93.2% (68/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3% (58/73),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半年听力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8% (5/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13/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激光造孔术相比,采用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锡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可视化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进展

    静脉穿刺是临床诊治的一项重要技术,仅凭临床经验的盲刺难以保证“一针见血”,本文就血管成像仪、荧光静脉留置针、乳腺检查仪、手背浅静脉显示仪、负压穿刺、LED静脉观察仪、多功能静脉穿刺操作台、超声技术、X线技术等可视化静脉穿刺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指出可视化穿刺技术是静脉穿刺的发展方向.

    作者:蔡玉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