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李平;张卫卫;顾园

关键词:内镜乳头肌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摘要:目的 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EST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支气管镜刷检和灌洗液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刷检、灌洗液检查及刷检+灌洗液的三种不同取材方法检出的抗酸菌阳性率.结果 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及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找出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6.10%(46/82)、64.63%(53/82)、76.25%(61/80),刷检加灌洗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刷检和灌洗液两种取材方法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卢发勇;黄陆颖;刘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手术中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凝血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水平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行输卵管造影,实验组的通畅输卵管数量要多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过程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够降低异位妊娠手术的出血量,减少手术所需时间.

    作者:刘文利;伍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在子宫肌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肌瘤体积方面,治疗后,壁间肌瘤有效率为91.42%(32/35),浆膜下肌瘤有效率为93.33%(14/15),黏膜下肌瘤和宫颈肌瘤有效率均为100%(10/10和8/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随访3个月时有效率为88.24%(60/68),随访6个月时有效率为98.53%(67/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5/68),均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超声介入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环形电外科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环形电外科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LEEP治疗98例CIN伴HR-HPV感染患者,手术前后均行HR-HPV检测,观察手术效果及HR-HPV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90.8%(89/98),复发率为9.2%(9/98);其中CINⅠ患者治愈率为100%(64/64),显著高于CINⅡ~Ⅲ患者的73.5%(25/34)(P<0.01),CINⅠ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CINⅡ~Ⅲ患者(P<0.01).术后6个月HR-HPV阳性率为31.6%(31/9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转阴率为68.4%(67/98);术后1年HR-HPV阳性率再次显著下降为15.3%(15/98)(P<0.01),转阴率为84.7%(83/98)(P<0.01).结论 LEEP治疗CIN疗效显著,且可消除大部分HR-HPV感染,降低CIN复发率及宫颈癌发生率,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罗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及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输尿管镜、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4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20例(A组和B组),A组接受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B组接受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等.结果 A组经一期手术后结石清除率为63.7%,经二期术后结石清除率为94.7%;B组患者接受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4.4%,接受二期手术结石总清除率为96.6%.结论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临床效果稍优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但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结石体积、位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海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小儿疝术后腹股沟伤口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后腹股沟穿刺伤口并发症的原因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13年5月12例行腹腔镜小儿疝手术后发生腹股沟穿刺伤口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出现腹股沟伤口线结异物瘘,需拆线处理;4例伤口异物感;3例为线结处皮下小脓肿,均予拆线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12例中有8例发生复发性斜疝或者精索睾丸鞘膜积液.结论 腹腔镜小儿疝手术后腹股沟穿刺伤口并发症的发生与患儿体型消瘦、皮下脂肪层薄、结线埋得过于表浅、同时结扎过多腹壁组织等因素有关,容易引起术后复发.

    作者:刘杨桦;冯泽荣;黄红艺;邓洪强;吴东波;王文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KF组为氟比洛芬酯6 mg/kg加芬太尼10 μg/kg,F组为芬太尼15 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各时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并测定术前(T0)、术后48 h(T48)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肝肾功能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于各时点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F组于12 h后、KF组于4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KF组在术后4 h以后的BCS评分、VAS评分优于F组,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按压次数少于F组.F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4 h需要补救措施来缓解疼痛,而KF组无需补救措施者.KF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F组.结论氟比洛芬酯6 mg/kg复合芬太尼10 μg/kg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比单独用芬太尼15 μg/kg的效果更确切,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蒋小青;冯梅;王婵;路双福;蒋宗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 总结腹腔镜肾上腺皮质腺瘤切除术后,发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手术伤口长时间不愈合、激素替代治疗出现严重精神障碍、骨关节活动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的护理经验,为临床及家庭护理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统计2009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案例,总结治疗及护理经验.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6例患者均完全康复.结论防止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及工作质量.

    作者:蒙桂琴;蒙湛东;田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普通外科的应用

    单孔腹腔镜技术是在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单孔腹腔镜技术已在普通外科各领域大量应用,以其更小的创伤、卓越的美容效果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内外均有大量的报道.现就国内外单孔腔镜普通外科手术开展现状、发展过程、手术难点、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作者:姚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膝外下动脉与外侧半月板解剖关系的MRI表现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外侧半月板和膝外下动脉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膝关节患者行MRI检查,且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起始点,向前测量5~7个层面,检测膝外下动脉到外侧半月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与尸体标本解剖学比较,总结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MRI检测,膝外下动脉的走行较为固定,且与膝关节尸体标本检测大体一致;腘肌腱层,97.4%(76/7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紧贴外侧半月板,位于其下方或下缘,平均距离1.5 mm(0~5 mm);伴随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也紧贴半月板体部沿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在半月板前体位置处,88.5%(69/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半月板前角和脂肪垫位置,100.0%(78/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上方,平均距离8.5 mm(1~15 mm);在外侧半月板体部,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是0.7 mm(0~3 mm).结论 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体部距离很近,关节镜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切勿损伤该动脉,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少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

    目的 评估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 肺周围型病变的177例住院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发现肺周围型病变,气管镜检查均大致正常.所有患者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采用组织细胞学方法检测,必要时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进一步完善诊断.结果 177例肺周围性肿块均穿刺成功,其中168例取得了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肺癌109例,肺结核21例,慢性炎症37例,韦格纳肉芽肿1例.气胸发生率为8.5%,咯血发生率为6.8%,经治疗后并发症好转,病情稳定.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病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安全可靠.

    作者:韦莉;刘航;秦志强;李名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Hybrid手术治疗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行Hybrid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6例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无一例出现胸腔积液、灌注肺、低心排等术后并发症.结论 Hybrid手术应用在法洛氏四联症合并体肺侧枝循环,在降低手术难度、简化外科手术操作的同时,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了护理质量,与常规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的护理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整体上护理难度有所降低.

    作者:李细森;莫丽勤;郑宝石;陈晓春;韦永金;宋楚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治疗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ovarian endometriosis cyst,OEC)的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60例OE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的发热率、止痛泵的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和术后住院总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切口愈合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出血量、止痛泵的使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发热时间及术后住院总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OEC的临床疗效可与开腹手术相媲美,但是腹腔镜手术具有开腹手术所不具备的微创优势,可作为诊治OEC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培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微创右胸侧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微创右胸侧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范围及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所实施的微创右胸侧切口手术共32例.32例患者均采用右胸侧切口,长约8~12 cm,经第3或4肋间进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结果 32例患者全部经右胸侧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残余漏.结论 微创右胸侧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其手术切口隐蔽且较小,不破坏胸骨连续性,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康复快.

    作者:黎伟;曾超;罗程;冯旭;雷宾峰;郑宝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序贯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序贯EST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平;张卫卫;顾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40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0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手术时间(71.0±3.5)min.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失访,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4.6±4.3)分降至术后(7.6±1.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4.9±1.2)分降至术后(2.1±0.6)分,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5.6±1.8)ml/s升至术后(21.6±2.2)ml/s,剩余残余尿(RUV)由术前(182±18.5)mL 降至术后(18.3±3.1)mL,4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且相对简单易学,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刘正;赵军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中同时射频消融肥大下鼻甲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82例合并有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术中同时进行下鼻甲电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术前、术后应用鼻塞症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和鼻镜检查进行评估比较,并观察鼻腔通气的改善及下鼻甲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鼻塞VAS评分:术前5分者10例,4分者17例,3分者26例,2分者29例;术后6~12个月5分者0例,4分者2例,3分者4例,2分者9例,1分者67例;术前下鼻甲评分:下鼻甲3分者25例,2分者57例,1分者0例.术后6~12个月下鼻甲评分:3分者0例,2分者7例,1分者75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例患者术后均无萎缩性鼻炎发生.结论 合并肥大性下鼻甲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治疗处理下鼻甲,可以有效缓解或消除鼻塞,安全可靠,副作用少,损伤小.

    作者:零兴勤;何中扬;覃宏康;彭兖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应用消化内镜新技术提高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

    胃癌死亡率在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降次排序中,位居第二,仅低于肺癌.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日本,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万例,病死人数约30万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者中,黏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8%,黏膜下癌约为88.7%;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有30%~40%,因此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时间关键在于早诊早治.EGC的诊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甚至是驱动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ECG诊治的为有效的手段.

    作者:杨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n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治疗组(观察组)和普通切开复位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4个月时观察组 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MIPPO能减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创面,具有微创治疗的优点,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骨折的愈合,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intracranial solid hemoangioblastoma,ISH)的诊断方法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显微手术治疗的IS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ISH患者的肿瘤均全切,治愈11例,好转2例,死亡3例.结论 ISH是良性肿瘤,MRI和DSA是诊断颅内实质性血管母细胞瘤主要方法,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优秀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手术的疗效.巨大的或位于重要部位的实质性肿瘤仍是治疗的难题.

    作者:陈慧溪;梁新强;蒋广元;宋星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