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青;冯梅;王婵;路双福;蒋宗滨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作为治疗方面重要的一环,外科治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从经典COX迷宫手术,向适应证更广、创伤更少、操作相对简单的能量消融和微创胸腔镜手术方向发展.本文就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外科及微创治疗的现状和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陈伟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术,术后进行抗炎、消肿等对症治疗,术后3 d体格检查,予腰椎JOA评分,术后2周拆线,出院前再次进行腰椎JOA评分.结果 5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良好疗效,出院后均获3~24个月随访,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优良率达到91.4%.结论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反复,症状较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半椎板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单侧椎弓根固定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凯龙;温晓阳;刘杨;廖世文;严宜琦;刘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联合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n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PPO治疗组(观察组)和普通切开复位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个月、4个月时观察组 Rasmussen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联合MIPPO能减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创面,具有微创治疗的优点,还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加速患者骨折的愈合,有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詹志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KF组为氟比洛芬酯6 mg/kg加芬太尼10 μg/kg,F组为芬太尼15 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各时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并测定术前(T0)、术后48 h(T48)肝肾功能.结果 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肝肾功能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于各时点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F组于12 h后、KF组于4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KF组在术后4 h以后的BCS评分、VAS评分优于F组,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按压次数少于F组.F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4 h需要补救措施来缓解疼痛,而KF组无需补救措施者.KF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F组.结论氟比洛芬酯6 mg/kg复合芬太尼10 μg/kg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比单独用芬太尼15 μg/kg的效果更确切,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作者:蒋小青;冯梅;王婵;路双福;蒋宗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胰管支架向近端移位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其发生.方法追踪观察1例胰管支架向内移位特殊病例的治疗全过程.结果 胰管支架置入术后可以向内移位,使用十二指肠活检钳能取出移位支架.结论 置入胰腺支架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架是本技术的关键.活检钳可以作为移除胰管支架的工具.
作者:张亚萍;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与单一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70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行腹腔镜手术,从术前1 d开始辅用中药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7 d;对照组35例行单一腹腔镜手术.观察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 d白细胞恢复正常例数及术后1年内复发例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随访1年复发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余琳;苏凌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外侧半月板和膝外下动脉解剖关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膝关节患者行MRI检查,且以MRI冠状面的腘肌腱层为起始点,向前测量5~7个层面,检测膝外下动脉到外侧半月板的水平和垂直距离,与尸体标本解剖学比较,总结MRI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结果 78例患者经MRI检测,膝外下动脉的走行较为固定,且与膝关节尸体标本检测大体一致;腘肌腱层,97.4%(76/78)的膝外下动脉开始紧贴外侧半月板,位于其下方或下缘,平均距离1.5 mm(0~5 mm);伴随层面向前,膝外下动脉也紧贴半月板体部沿后下方向前上方走行;在半月板前体位置处,88.5%(69/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中部及以上;在半月板前角和脂肪垫位置,100.0%(78/78)的膝外下动脉位于外侧半月板上方,平均距离8.5 mm(1~15 mm);在外侧半月板体部,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的平均水平距离是0.7 mm(0~3 mm).结论 膝外下动脉距外侧半月板体部距离很近,关节镜手术时应高度重视,切勿损伤该动脉,以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少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9例肺结核患者治疗前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刷检、灌洗液检查及刷检+灌洗液的三种不同取材方法检出的抗酸菌阳性率.结果 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及刷检涂片+灌洗液涂片找出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56.10%(46/82)、64.63%(53/82)、76.25%(61/80),刷检加灌洗组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结核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联合刷检和灌洗液两种取材方法可提高肺结核的诊断率.
作者:卢发勇;黄陆颖;刘航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3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四种骨折类型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骨折类型患者经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后,骨折痊愈时间、感染率、骨折畸形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骨折类型患者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安全、可靠.
作者:程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微创右胸侧切口行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适应范围及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的优势.方法 针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所实施的微创右胸侧切口手术共32例.32例患者均采用右胸侧切口,长约8~12 cm,经第3或4肋间进胸,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2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1例.结果 32例患者全部经右胸侧切口顺利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术后残余漏.结论 微创右胸侧切口适用于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对传统正中开胸手术,其手术切口隐蔽且较小,不破坏胸骨连续性,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减轻、康复快.
作者:黎伟;曾超;罗程;冯旭;雷宾峰;郑宝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输卵管妊娠患者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9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手术中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凝血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G水平的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后行输卵管造影,实验组的通畅输卵管数量要多于对照组.结论 手术过程中应用垂体后叶素能够降低异位妊娠手术的出血量,减少手术所需时间.
作者:刘文利;伍月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不同节段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差异.方法 对56例手汗症患者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术前随机决定左右两侧交感神经不同切断节段的位置(T3或T4),术后评定疗效并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均获成功,术后手掌多汗症状全部消失,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轻-中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39.3%(T3)和19.6%(T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无重度代偿性多汗.结论 降低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T4)有利于降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
作者:伊严;杨家恒;崔经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6例(52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实验组(MIOL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 ReSTOR,对照组(IQ组,13例26眼)双眼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检测术前视力、术后3个月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佳矫正近视力、屈光状态,问卷调查术后视近时对眼镜的依赖程度及患者的主观视觉症状.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佳矫正近视力、整体满意度、眩光、夜间视物模糊及色觉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IOL组裸眼近视力,视近距时满意度和视近距时脱镜率,MIOL组优于IQ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IQ相比,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AcrySof IQ ReSTOR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近距离工作脱镜率高.
作者:范梓晰;靳荷;谭少健;梁皓;黄宝宇;李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治疗40例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全组40例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60~80 min,平均手术时间(71.0±3.5)min.术后随访6个月,2例失访,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24.6±4.3)分降至术后(7.6±1.3)分,生活质量评分(QOL)由术前(4.9±1.2)分降至术后(2.1±0.6)分,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5.6±1.8)ml/s升至术后(21.6±2.2)ml/s,剩余残余尿(RUV)由术前(182±18.5)mL 降至术后(18.3±3.1)mL,4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esbit法联合前列腺尖部剜除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且相对简单易学,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峰;刘正;赵军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型猪肺动脉高压模型建立的效果.方法 选择24头广西巴马香猪,随机分为A组(静脉复合腹腔注射组)(n=12)与B组(静吸复合麻醉组)(n=12),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死亡率.结果 A组优9例、良3例、差0例、麻醉死亡0例,死亡率为0;B组优8例、良2例、差0例、麻醉死亡2例,死亡率为16.7%.两组组间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52,P=0.515),死亡率B组高于A组.结论 在一些短小的小型猪外科手术中,静脉复合腹腔注射可使麻醉过程更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银世杰;李永录;蔡元春;武伟;黄海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在子宫肌瘤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68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均进行6个月的随访,测量术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肌瘤体积方面,治疗后,壁间肌瘤有效率为91.42%(32/35),浆膜下肌瘤有效率为93.33%(14/15),黏膜下肌瘤和宫颈肌瘤有效率均为100%(10/10和8/8),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评估方面,随访3个月时有效率为88.24%(60/68),随访6个月时有效率为98.53%(67/6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35%(5/68),均经对症治疗痊愈.结论 超声介入下经阴道射频刀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操作简便快捷,临床疗效突出,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诊治消化道黏膜及黏膜下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诊治消化道病变68例,对病例的大块切除率、病理符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进行评估.结果 68例患者切除病灶共69处,40处(58.0%)完整大块切除,64处(92.8%)在内镜下完全切除.23例术前曾行病理活检,13例(56.5%)术前病理与术后病理吻合,10例(43.5%)切除后大体标本送检明确病变性质.发生术后出血3例(4.4%);术中穿孔1例(1.5%),立即钛夹封闭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平均随访5.7个月,随访率34.8%(23/66),1例直肠腺瘤在随访的第14个月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一项有效的内镜微创技术,可完整大块切除较大的病灶,提高病变确诊率,而术后钛夹夹闭创面未能明显降低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覃山羽;姜海行;陶霖;苏思彪;唐国都;黄杰安;李晓敏;柳娟;刘敏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比银汞合金、高强度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光固化聚合体充填Ⅱ类洞的疗效,以寻求更能实现微创美容牙科治疗(MiCD)目标的牙科充填材料.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8例171颗患牙分成三组,Ⅰ组采用银汞合金充填,Ⅱ组采用高强度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Ⅲ组采用光固化聚合体充填,观察5年后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银汞合金组、高强度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光固化聚合体组的五年成功率分别为71.43%(35/49)、82.98%(39/47)和94.64%(53/56),三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光固化聚合体充填后牙Ⅱ类洞可获得理想的预后,更符合现代齿科治疗MiCD理念的需求.
作者:李丽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胃癌死亡率在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降次排序中,位居第二,仅低于肺癌.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仅次于日本,每年新增胃癌患者40万例,病死人数约30万例.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者中,黏膜内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8%,黏膜下癌约为88.7%;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有30%~40%,因此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时间关键在于早诊早治.EGC的诊断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甚至是驱动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的原动力.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已成为ECG诊治的为有效的手段.
作者:杨爱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 对胃癌内镜漏诊原因进行临床调查,为胃癌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对胃癌内镜漏诊患者的筛查及复诊,运用分类归纳的方法对漏诊的原因进行总结.结果 胃癌内镜漏诊主要包括观察不充分导致没看见病灶;因为病灶小而无法辨认;内镜下看见病灶了,却误判了病灶的性质;胃黏膜舒展不全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结论 规范胃镜检查过程、提高内镜操作人员的水平、注重随访复查、引进新兴检查技术等都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临床工作中造成的胃癌漏检.
作者:黄欣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