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比较

李京军

关键词:腹腔镜, 开腹手术, 宫外孕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例宫外孕手术患者,其中观察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30例采用开腹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83±11.30) min、(25.39±11.01)m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常规留置导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4.21 ±4.10)h、(8.28±1.28)h、(8.19±1.08)h、(6.57±1.48)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开腹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8F-FDG PET/CT显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腹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该院2例经临床诊断为IBS-D的患者进行PET/CT腹部显像.结果 患者大部分结肠段18F-FDG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0,摄取18F-FDG高的部位在乙状结肠,SUVmax高达13.7,CT显示相应肠段未见肠壁异常改变.结论 IBS-D患者在PET/CT上可表现为结肠肠段摄取18 F-FDG异常增高,相应肠段解剖结构无异常,周围淋巴结无异常.PET/CT可以发现IBS-D患者功能活跃的肠段,有助于活检定位进行研究.

    作者:李小姣;秦朝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70.73%(29/41),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较多行二期取石,7例肾脏结石残留,再次经原通道取石,未建立新通道取石,5例术后一月复查KUB平片提示输尿管残留结石,行中药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残留结石顺利排出.手术时间平均(115±2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15)mL,1例患者术中术后出血较多予输血治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清除结石率高、可重复取石等优点,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文贵;李刚琴;程华刚;陈玉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传统超声乳化与扭动型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对比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传统型超声乳化与扭动型超声乳化在硬核白内障手术中的(左)(罐)(碗)(暴).方法 按就诊顺序将60例(60只眼)Ⅳ~Ⅴ级核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扭动组,每组30眼.传统组用传统型超声行白内障乳化术,扭动组用扭动型超声行自内障乳化术.两组均采用11点透明角膜缘切口,3.2 mm kelmam乳化针头,比较两组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术后第1天、1周、1月佳矫正视力(BVCA)、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结果 两组UST和BV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扭动组CDE、切口和中央角膜水肿程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硬核的白内障手术中,扭动型超声乳化手术效率更高,对角膜损伤更小.

    作者:宋强;卢林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弥散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软组织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病变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软组织包块患者,应用GEsigna 1.5T核磁扫描仪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增强扫描,DWI采用SE-EPI技术,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或穿刺诊断,经病理结果或其他资料证实,对所有患者病变部位进行ADC值测量,并对ADC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共检测出软组织肿块45个,其中有32例经病理证实,其余10例患者结合其他资料得到证实.恶性肿瘤患者23例,其中脂肪肉瘤8例,纤维肉瘤7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3例,滑膜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均表现为不规则的软组织包块,且周围边界不清晰,信号不均匀,未强化低信号区增强扫描无强化,DWI低信号.脓肿19例,其中细菌性脓肿9例,结核性脓肿8例,滑膜炎2例,均表现为肌间隙和关节囊长T1、T2信号,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脓肿壁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而脓肿腔则无明显强化现象发生.脓肿在b值下弥散序列呈高信号15例,等信号4例;而肿瘤实质部分呈高信号19例,等信号4例.ADC值差异显著(t=4.28,P<0.05).结论 弥散成像技术能够结合常规序列帮助临床医生对软组织恶性肿瘤和软组织炎症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创伤性治疗,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疗资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少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更有效的高龄白内障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06例(11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第1天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0.5,例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恢复快、散光小,有条件者可优先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与超声乳化吸除术相接近,但无需特殊仪器,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何乾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36例行腹腔镜ISR术和38例行开腹ISR术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率及肛门功能等.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正常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腹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远切缘长度、环周切缘阳性率及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死亡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ISR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作者:刘荆;胡凯;周文;姜耕;张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种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8例)、观察组2(27例)和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TACE治疗,5~8周1次,治疗2次;对照组给予碘化油或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观察组1给予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栓塞;观察组2给予碘化油+无水乙醇栓塞.观察三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1的RR为39.2%,DCR为89.3%;观察组2的RR为37.0%,DCR为85.2%;对照组的RR为26.6%,DCR为70.0%;观察组1的mTTP为7.3个月,观察组2为7.1个月,对照组为5.5个月;两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在碘化油栓塞的基础上应用海藻酸钠微球或无水乙醇进行辅助栓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元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应用中药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8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3组,每组60例.第1组行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第2组行输卵管再通术,第三组使用中药治疗.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后的输卵管再通有效率、妊娠率和输卵管再粘连率.结果 (1)第1组有效率为81.7%,第2组有效率为78.3%,第3组有效率为56.7%.第1、2组与第3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随访1年,各组怀孕数占输卵管再通数的比例,3组分别为65.3%、53.2%、64.7%,虽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使用中药组内的怀孕比例高于单纯输卵管再通组.(3)术后1年内,输卵管再粘连病例第1组5例、第2组12例、第3组5例,再粘连率分别为10.2%、25.5%、14.7%,第1组和第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可以提高输卵管再通有效率,中药治疗可以降低输卵管再通术后再粘连率,并有助于术后患者的怀孕,两种治疗手段可以配合使用.

    作者:张亚萍;潘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由于铜绿假单胞菌具有先天和后天获得耐药性,其对多种抗生素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不断上升,临床治疗越来越困难.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包括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主动外排系统的表达、外膜蛋白的缺失、氨基糖苷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改变、整合子的存在、生物被膜的形成等.

    作者:梁宏洁;闫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宫角移植治疗女性不孕7例报告

    目的 探讨在宫、腹腔镜联合操作下行输卵管宫角移植的改良方法.方法 对7例输卵管间质部、峡部阻塞患者在宫、腹腔镜配合下行输卵管宫角移植术.结果 7例患者共11条输卵管全部在宫、腹腔镜操作下行子宫角移植,手术全部成功,无并发症,术后1个月经宫腔镜取支架管,吻合部生长良好,通水畅.3例于2年内成功怀孕.结论 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宫角移植使得原本复杂的手术变得更加安全、简单,改变了宫、腹腔镜对近端输卵管真性梗阻无能为力的现状.

    作者:郭百兰;郭礼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C3、C4补体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一般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IgM、IgA、C4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C3在术后1d即显著下降,观察组在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仅有C3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CD3、CD4、CD8未见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术后1d即明显下降,术后3d开始回升.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谢承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核磁共振诊断双角子宫的应用观察

    目的 提高对双角子宫的核磁共振(MRI)影像表现的认识,了解MRI诊断双角子宫的特点,掌握MRI检查方法的注意事项.方法 总结分析7例双角子宫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结果.使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使用腹部线圈,扫描序列为冠状位及轴位T2WI、T1WI及T2WI-SPAIR、矢状位T1WI及T2WI-SPAIR.结果 7例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者2例,其中1例子宫明显增大,合并子宫腺肌症1例,合并双侧卵巢囊肿2例,合并输卵管积水3例,其中左侧输卵管积水2例,右侧输卵管积水1例,1例为产后子宫,左侧腔内胎盘残留.双角子宫MRI表现为平行子宫腔方位图像,子宫底部可见宫底内凹,子宫被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子宫体,呈双角状改变,二者共用同一子宫颈;冠状位子宫双角呈分离圆点状改变,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结论 MRI检查能较好显示双角子宫的两个角,能明确诊断,图像清晰、直观易懂,可清楚显示子宫内膜、宫壁及宫外病变,检查无放射性辐射.对于临床疑为子宫畸形的病人,应首选MRI检查.

    作者:梁庆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风险.方法 对2例结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患者行POEM术,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处理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行POEM术均顺利完成,6个月内随访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OEM可能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常春霞;韩树堂;刘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23例

    目的 探讨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3例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水中毒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应用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6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5±5.9) min,短于开腹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2.5±6.9) mL、术后起床活动时间(35.6±6.1)h、肛门排气时间(21.5 ±2.5)h、住院时间(5.6±1.5)d,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开腹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下修补术效果良好,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失效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原因.方法 对13例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失效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9病例经过再次手术内固定得到了愈合,4例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1个月(时间6~24个月),13例KT2000检查结果正常.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膝关节屈伸受限症状,Lysholn评分中位数98.5分.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没有伤口感染或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根据骨折的特点及患者的依从性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和方式,术后康复根据骨折复位、固定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早负重,是预防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有效措施.

    作者:韦积华;罗群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临床研究(附72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诊治的72例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13例(18.06%),其中切口感染7例(9.72%),切口裂开3例次(4.17%),肺部感染5例次(6.94%).平均住院时间48 d.随访65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1% (34/65)、32.31% (21/65)和16.92% (11/65).结论 提高对结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的认识,做好术前风险评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军先;张磊昌;钟武;钟世彪;陈利生;高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

    目的 探讨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3年8月7例患者行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手术过程及临床效果.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 ~ 165 min,术中出血量20~600 mL,术后进食时间1~3 d,术后住院时间3~8d.术后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传统腹腔镜器械施行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佳,适合在有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基础的医院开展.

    作者:姚明;蔡小勇;黄俊;雷宇;蒙元彪;李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关节镜下治疗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9例经手术镜下及病理证实为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患者,均行关节镜下病变切除术,术后未行放疗.结果 所有病例获随访12个月至5年,未见复发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切除治疗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作者:凃峰;王皓;赵文斌;张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5例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观察其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4例一次取净结石,1例二期手术取净结石,取出滞留双J管.手术时间90~21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随访1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林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