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对比分析

何乾尚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高龄白内障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超声乳化吸除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更有效的高龄白内障手术方法.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106例(112眼)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结果 术后第1天超声乳化组患者裸眼视力>0.5,例数明显多于小切口组(P<0.05),但两组术后7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7d超声乳化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低于小切口组(P<0.05),但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恢复快、散光小,有条件者可优先选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疗效与超声乳化吸除术相接近,但无需特殊仪器,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其中行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热球组)治疗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宫腔镜组)各30例,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手术时间、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的改善及术后恢复时间等,对有效率、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闭经和术后有月经的各项指标等进行比较.结果 热球组治疗与宫腔镜组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1),且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恢复快.结论 热球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肯定,操作简单易掌握,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刘建;钟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Ⅲ、Ⅳ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以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及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观察两种术式治疗的术中情况、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术后疼痛、创面出血、肛缘水肿、尿潴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病人满意度、恢复正常工作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肖忠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炎症期胆囊炎的临床处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25例急性胆囊炎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手术成功(88%),3例中转开腹(12%),其中2例因胆囊与周围组织的出现粘连且难以分开而被动行中转开腹.结论 急性炎症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情况复杂,手术难度较大,但若熟练掌握手术技巧,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手术安全可行.

    作者:黄康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8F-FDG PET/CT显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18F-FDG(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腹部显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该院2例经临床诊断为IBS-D的患者进行PET/CT腹部显像.结果 患者大部分结肠段18F-FDG大标准摄取值(SUVmax)>2.50,摄取18F-FDG高的部位在乙状结肠,SUVmax高达13.7,CT显示相应肠段未见肠壁异常改变.结论 IBS-D患者在PET/CT上可表现为结肠肠段摄取18 F-FDG异常增高,相应肠段解剖结构无异常,周围淋巴结无异常.PET/CT可以发现IBS-D患者功能活跃的肠段,有助于活检定位进行研究.

    作者:李小姣;秦朝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36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起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5±5.9) min,短于开腹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2.5±6.9) mL、术后起床活动时间(35.6±6.1)h、肛门排气时间(21.5 ±2.5)h、住院时间(5.6±1.5)d,均明显少于开腹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明显低于开腹组(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穿孔患者给予腹腔镜下修补术效果良好,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大大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继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属于AO分型C3型的52例桡骨远端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和石膏组,各26例,观察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4周的改良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改良Lidstrom-Radiographic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治疗前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支架组患者腕关节屈(44.89±3.72)°、伸(53.01 ±2.89)°、桡偏(22.73±2.42)°、尺偏(35.96±5.32)°、旋前(52.17±4.08)°、旋后(45.11±4.26)°,明显优于石膏组各项指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idstrom-Radiographic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支架组在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度、关节面台阶上都优于石膏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AO C3型骨折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保持桡骨远端的长度,并发症少,又能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作者:徐世尧;万皎;宋国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患者均一期穿刺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70.73%(29/41),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较多行二期取石,7例肾脏结石残留,再次经原通道取石,未建立新通道取石,5例术后一月复查KUB平片提示输尿管残留结石,行中药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残留结石顺利排出.手术时间平均(115±2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15)mL,1例患者术中术后出血较多予输血治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高热,经加强抗感染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 微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微创、恢复快、并发症少、清除结石率高、可重复取石等优点,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作者:周文贵;李刚琴;程华刚;陈玉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门脉高压性脾亢部分脾动脉栓塞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对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实施经皮穿刺部分脾动脉栓塞术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35例门脉高压脾亢患者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通过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脾脏不同程度缩小,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升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紧密的配合,术后的精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惠;贺长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23例

    目的 探讨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3例均手术成功,术中术后无水中毒和结石残留等并发症发生,结石清除率为100%.结论 应用侧视式膀胱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膀胱造瘘治疗膀胱巨大结石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微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培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9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鼻内镜手术对98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评价其疗效,并随访观察其效果.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前伴有鼻塞、鼻出血、头痛症状者中,术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或得到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鼻塞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平均评分为(3.79±1.06)分,较术前的(7.63±2.1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93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率94.9% (93/98),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内镜复查显示偏曲均纠正满意,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至末次随访,治愈89例,好转3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5.7% (89/93).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鼻中隔偏曲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韦凤妍;黄金铸;黎冬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插管全麻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全髋和半髋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选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选用插管全麻,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麻醉过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清醒时间、术后VAS评分以及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插管全麻相比,腰硬联合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操作简便、血压控制良好、麻醉药物用量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能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古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将结直肠癌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应用腹腔镜治疗,对照组25例应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镇痛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进行结直肠癌手术,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小等优点.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风险.方法 对2例结合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确诊为贲门失弛缓患者行POEM术,观察术中、术后情况并处理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例行POEM术均顺利完成,6个月内随访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POEM可能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重要手段.

    作者:常春霞;韩树堂;刘顺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

    目的 探讨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患者11例,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IPSS评分等.结果 11例手术均成功,无手术死亡、大出血及经尿道电切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24个月,无疝复发及切口感染,排尿情况改善满意.结论 采用同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并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彪;诸葛冬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结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附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5例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观察其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4例一次取净结石,1例二期手术取净结石,取出滞留双J管.手术时间90~210 min,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发热.随访1年未见结石复发.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镜治疗双J管滞留致全程附壁结石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作为首选方法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林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临床研究(附72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诊治的72例大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并发症13例(18.06%),其中切口感染7例(9.72%),切口裂开3例次(4.17%),肺部感染5例次(6.94%).平均住院时间48 d.随访65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1% (34/65)、32.31% (21/65)和16.92% (11/65).结论 提高对结肠癌合并闭袢性肠梗阻的认识,做好术前风险评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术式,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龙军先;张磊昌;钟武;钟世彪;陈利生;高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种栓塞模式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8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28例)、观察组2(27例)和对照组(30例).三组均采用TACE治疗,5~8周1次,治疗2次;对照组给予碘化油或碘化油+明胶海绵栓塞;观察组1给予碘化油+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栓塞;观察组2给予碘化油+无水乙醇栓塞.观察三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和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1的RR为39.2%,DCR为89.3%;观察组2的RR为37.0%,DCR为85.2%;对照组的RR为26.6%,DCR为70.0%;观察组1的mTTP为7.3个月,观察组2为7.1个月,对照组为5.5个月;两观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在碘化油栓塞的基础上应用海藻酸钠微球或无水乙醇进行辅助栓塞,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元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

    目的 探讨一次性手术取尽复杂性输尿管上段及下段结石的有效办法.方法 16例复杂性输尿管结石患者均在全麻下先行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或肾盂结石切开取石,顺利置入D-J管后,再取截石位在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将下段结石完全击碎排出,将D-J管尾端拖入膀胱盘旋一周.结果 16例患者结石均无残留,手术时间(120±40) min.2个月后复查B超,肾集合系统分离较手术前明显好转,未见强回声结石影.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输尿管硬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结石能一次性取出结石,减少患者痛苦及减轻经济负担,是较好的手术方法之一.

    作者:程耿;刘绪堃;汪涛;万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C3、C4补体以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患者一般手术情况.结果 两组IgM、IgA、C4水平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gG、C3在术后1d即显著下降,观察组在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仅有C3恢复至术前水平;观察组术后CD3、CD4、CD8未见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术后1d即明显下降,术后3d开始回升.结论 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谢承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行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组(观察组)和传统经腹手术切除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重度疼痛病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见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良好,盆腔未见异常.结论 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行大子宫切除的疗效较佳,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患者的疼痛,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