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

赵海军

关键词:腹腔镜, 胆道镜, 保胆, 微创, 胆囊结石
摘要: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7例胆囊结石患者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术后对症处理,口服双氯芬酸钾镇痛,观察疗效及随访.结果 4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术前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切口愈合好,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并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降低胆囊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管内超声诊断胆管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对胆管癌尤其早期胆管癌的诊断仍是当前临床诊疗中的难题.传统的US、CT、MRI、MRCP不能确定胆管扩张的病因、病灶的位置或病灶的范围.胆管内超声(IDUS)对胆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已逐渐被应用于对胆管狭窄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陆秀萍;姜海行;覃山羽;雷荣娥;谢明智;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腔内激光在下肢静脉性溃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溃疡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通过顺行下肢深静脉造影明确引起溃疡的病因,继而对34例(35条)下肢静脉溃疡采用静脉腔内激光+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膝上大隐静脉主干抽剥术进行治疗,左髂总静脉球扩4例,溃疡处植皮2例.结果 术后下肢静脉曲张均消失,溃疡6~45 d愈合.随访28例,时间4 ~56个月,1例复发.结论 消除下肢浅静脉的淤积和反流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关键.静脉腔内治疗不仅可有效消除浅静脉曲张,还可运用合适的方法闭合交通支静脉,防止复发.

    作者:倪良宏;王祥魁;赵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2例腹股沟疝患者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统计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平均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41.48±13.42)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4.75±1.12)d,下床活动平均时间为术后6h,患者术后均无需使用镇痛药物.术后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为9.80%,阴囊水肿发生率为7.84%,阴囊积液发生率为4.90%,予相应处理后均恢复正常;无l例术后出现感染,经2年随访,无疾病复发者.结论 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设计合理,术后不易发生移位,患者异物感轻,完全符合人体的解剖结构,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

    作者:林庆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间歇性充气加压在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作者:韦妙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治疗的34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肿瘤直径小于10 mm,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的患者,也高于直径超过40mm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也均明显高于侵袭肿瘤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蝶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小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对于直径超过10 mm的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来说整体效果相对不佳.

    作者:韦树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患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或胆囊炎患者分成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n=40)和二氧化碳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n=40),全程护理干预下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孔感染、术后肩部疼痛;术前和手术30 min及手术结束10min PaCO2、PetCO2、Paw、pH;术前术后IL-6、PT;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 80例手术全部成功,B组术后6例肩部疼痛,A组无肩部疼痛;B组手术30 min及手术结束10 min PaCO2 、PetCO2Paw均高于A组,而pH降低;B组术后24 h IL-6高于A组、PT低于A组(P<0.01);B组住院费用比A组高(均P <0.05).结论 科学严谨、全程规范而具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提高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蓝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保留胸肌的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施行肺叶切除术的73例患者,分为腋下垂直小切口组(4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开始离床活动时间、止痛剂使用量、肺功能指标变化、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术后患者肺功能损伤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止痛剂使用量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胸管引流量无差异.结论 腋下垂直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肺功能保护较好、恢复快.

    作者:梁书增;程辉;周谦让;张雪梅;张琮琮;丁峰;张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与血液滤过对终末期肾病中性粒细胞活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HD)与血液滤过(HF)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的影响及对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 从18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观察比较这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刚过透析器后、治疗结束后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活性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血磷水平.结果 HF组治疗过程中NAP积分下降率均高于HD组,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积分的下降率为明显.HD组BUN、Scr、UA的下降率均高于HF组(P<0.05).两组血磷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较HD更能改善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的影响为显著.但HD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比HF更佳.

    作者:房娴;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妇女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 9例经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提示宫腔积脓并发子宫穿孔的患者,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子宫穿孔,后行全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术后行有效抗生素治疗.结果 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5.8 d(8~34 d).其中2例因腹壁切口感染行二期缝合,治愈出院.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化脓性炎症并子宫壁坏死、穿孔.术后腹腔脓液培养阳性,大肠埃希菌4例,厌氧菌3例,化脓性链球菌型1例,未培养出1例.结论 对高龄绝经后妇女腹痛伴发热确诊为宫腔积脓致子宫穿孔患者,手术是主要手段,术后有效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曾小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 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切除术,对照组单纯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复发情况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复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FSH、LH、E2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复发率,且不影响卵巢功能.

    作者:盛友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方法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3例、B组54例.A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B组在A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在微创理念指导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诊断、疗效、安全性.结果 A组治愈52例占98.11%,死亡1例占1.89%;开腹手术49例占92.45%,非开腹手术4例占7.55%;发生并发症8例占15.09%.B组治愈54例占100.00%,无死亡者;开腹手术19例占35.19%,非开腹手术35例占64.81%;发生并发症2例占3.7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在无明显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方案,可减少再次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基层医院,B超检查无法确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又无CT检查设备时,可以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以尽快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

    作者:伍盛华;余洁芳;容宽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8例胫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男20例,女8例,行微创手术后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疗效.结果 2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5~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并辅以严格的术后护理,对胫骨远端骨折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肢功能恢复快.

    作者:莫静;何晓娟;莫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患者临床特点及内镜分析

    目的 探讨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特征.方法 对该院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胃镜检查诊断为真菌性食管炎的165例患者进行门诊随诊、病史调查及进一步追踪检查.结果 165例患者中证实以真菌性食管炎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23例,其中真菌性食管炎Ⅰ级4例,Ⅱ级13例,Ⅲ级6例,临床表现以胸骨后灼热感、疼痛感不适为主.结论 内镜及实验室检测确诊真菌性食管炎患者,排除食管病变、抗生素激素滥用等病因后,应警惕艾滋病可能,以期早发现、早防治,防止疾病进一步传播.

    作者:赵丽静;唐少波;张平;刘晓琴;黄冬梅;梁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介入治疗小儿左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报告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心室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产肌部的室间隔封堵器对1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介入封堵成功,即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患儿心脏较前缩小,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创伤小,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先强;易容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膝关节镜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接受膝关节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氟比洛芬酯组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静脉镇痛,芬术尼组术后应用芬太尼静脉镇痛,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氟比洛芬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后应用氟比洛芬酯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值得在膝关节镜手术后推广应用.

    作者:涂峰;张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的手术配合

    目的 探讨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术的手术配合.方法 26例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取出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包括术前用物的准备,手术体位的摆放,术中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结果 26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5±5)mL,碎石时间15 ~40 min,平均手术时间为25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6d,所有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尿道肾镜下膀胱结石碎石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而护理人员熟悉手术设备、精密仪器的性能,熟练掌握手术配合步骤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黄秀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发展现状

    血管内治疗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但其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尤其是其再次出血、复发和再通问题.本文就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胡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每7d为1个疗程,休息2d,再行下一个疗程,同时给予具体的护理指导.对照组只采用传统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7.6%,对照组为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CT引导下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125I植入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接受125I植入术的26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和总结.结果 26例患者顺利完成125I粒子植入,术后病情稳定,2~6个月随访无毒副反应发生,无粒子迁移、排出,22例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1个月复查CT大直径缩小1/2者7例,缩小1/3者16例,3例无明显改变,在6~12个月随访中24人带瘤生存,2人死亡.结论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是治疗实体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积极的心理疏导,术中的紧密配合,严密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和顺利恢复的关键所在.

    作者:袁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的分析与护理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效果,并总结该治疗方法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取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9例,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无任何处置;实验组32例,行宫腔镜下内膜息肉摘除术后放置曼月乐,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内膜变薄(P<0.05),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低(P<0.05).结论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能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对患者加强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甘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