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静;唐少波;张平;刘晓琴;黄冬梅;梁玉梅
目的 对比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结直肠癌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手术组40例,传统开腹组4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7天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法检测CD4+、CD8+及NK细胞的变化.结果 传统开腹组与腹腔镜手术组CD4+、CD8+及NK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两组CD4+含量明显下降,4d后均恢复到术前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CD8+无明显变化,术后4d两组CD8+均下降,术后7d开腹组明显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NK开腹组显高于腔镜组(P<0.05),随后两组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比开腹手术小.
作者:赖添武;赵权;徐奎;莫志和;林坤娟;黄敏;林世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保留胸肌的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施行肺叶切除术的73例患者,分为腋下垂直小切口组(40例)和传统后外侧切口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胸引管引流量、开始离床活动时间、止痛剂使用量、肺功能指标变化、住院天数等.结果 与传统后外侧切口相比,微创腋下垂直小切口术后患者肺功能损伤小,离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切口疼痛明显减轻,止痛剂使用量小,患者满意度较高.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胸管引流量无差异.结论 腋下垂直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创伤小、安全、术后疼痛轻、肺功能保护较好、恢复快.
作者:梁书增;程辉;周谦让;张雪梅;张琮琮;丁峰;张全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所有病例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治疗组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隔姜灸治疗,每日1次,每7d为1个疗程,休息2d,再行下一个疗程,同时给予具体的护理指导.对照组只采用传统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7.6%,对照组为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同时实施护理指导,其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8例胫骨远端骨折病人,其中男20例,女8例,行微创手术后给予针对性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疗效.结果 28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微创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缩短5~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并辅以严格的术后护理,对胫骨远端骨折的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肢功能恢复快.
作者:莫静;何晓娟;莫霓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疗效和预后.方法 107例腹部闭合性损伤病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3例、B组54例.A组采用传统治疗方法,B组在A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强调在微创理念指导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诊断、疗效、安全性.结果 A组治愈52例占98.11%,死亡1例占1.89%;开腹手术49例占92.45%,非开腹手术4例占7.55%;发生并发症8例占15.09%.B组治愈54例占100.00%,无死亡者;开腹手术19例占35.19%,非开腹手术35例占64.81%;发生并发症2例占3.7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开腹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在无明显手术指征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微创治疗方案,可减少再次手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基层医院,B超检查无法确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又无CT检查设备时,可以进行诊断性腹腔穿刺,以尽快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
作者:伍盛华;余洁芳;容宽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丹参预防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胆石症行ERCP术患者31例,ERCP术后常规给予常规鼻胆引流、抗感染、抑制胰酶分泌等治疗;于ERCP术前及术后1d,予丹参注射液250 mL,每日2次静点.分别于术前、术后3h、24h抽血,检测血淀粉酶、脂肪酶水平、24hC反应蛋白(CRP).结果 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0例,无胰腺炎发生.结论 丹参对ERCP术后预防高淀粉酶及胰腺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韦良宏;陈海东;宁琳;韦良鹏;苏东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宫角妊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经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证实的21例宫角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超声声像图检查结果显示为典型孕囊型8例,不典型孕囊型4例,包块型9例.18例与术中所见和术后病理诊断相符,符合率85.71%(18/21),超声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宫内妊娠1例,附件畸胎瘤1例.结论 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是一种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临床决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作用.
作者:林丽华;韦舒静;谢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病以及膝关节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收治的60例膝关节病变合并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应用关节镜对患者的膝关节内滑膜、软骨、韧带等进行局部手术治疗,对照组则进行常规的开放性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6 ~ 10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病变合并囊肿的效果良好,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对患者危害小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血管内治疗方法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但其应用于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明确,尤其是其再次出血、复发和再通问题.本文就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方法的技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等进行综述.
作者:胡北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比血液透析(HD)与血液滤过(HF)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对中性粒细胞(PMN)活性的影响及对溶质的清除效果.方法 从180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观察比较这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前、刚过透析器后、治疗结束后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的活性及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血磷水平.结果 HF组治疗过程中NAP积分下降率均高于HD组,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积分的下降率为明显.HD组BUN、Scr、UA的下降率均高于HF组(P<0.05).两组血磷下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较HD更能改善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且以刚过透析器后的影响为显著.但HD对小分子毒素的清除效果比HF更佳.
作者:房娴;周红卫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细针吸活检术(EUS-FNA)和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诊断纵隔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6例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病变的患者行EUS-FNA或EBUS-TBNA,穿刺标本均行病理和细胞学检查.结果 16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未发生明显并发症.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为81.3%(13/16),其中行EUS-FNA2例,诊断率为100% (2/2);行EBUS-TBNA 14例,诊断率为78.6% (11/14).16例通过穿刺诊断的患者中,有11例得到明确组织分型,细胞学和病理学诊断率分别为81.3% (13/16)和68.8% (11/16).通过离心后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使组织分型诊断率提高38.5%(5/13).结论 联合应用EUS-FNA和EBUS-TBNA能扩大穿刺技术对纵隔病变的诊断范围,提高诊断水平.离心后的细胞块免疫组化检查可提高EUS-FNA和EBUS-TBNA的诊断率和组织分型的诊断率.
作者:刘爱群;葛莲英;叶新青;耿芳芳;李丽梅;沈妍华;刘立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侧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脱位8例患者,6例麻醉下手法复位,1例手法复位失败后行手术切开复位加后侧结构加固修复术,1例反复脱位后行翻修术.结果 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1年半至5年,所有患者均无再发脱位.结论 脑血管意外后患者偏瘫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是由于术前、术中、术后因素综合影响术后髋关节假体的稳定性,而假体位置安装不良及术后周围软组织失衡是术后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围手术期充分的手术准备及积极的预防可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率.
作者:郭沂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诊专科护士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的护理干预对保证急救路径快速有效实施的作用.方法 选取9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对照组回顾性收集按常规护理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on)、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由急诊专科护士护理干预的急诊急救护理路径,保证了抢救快速有效进行,缩短了患者在急诊科滞留时间、就诊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Door-to-Ballon)及住院时间.
作者:李建芳;卢艳飞;粱琼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的26例大咯血患者,通过介入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彻底栓塞引起出血的责任血管,观察患者的咯血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操作成功,24例咯血完全控制,2例患者在栓塞术后1周内再次出现咯血,行二次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3个月内均未见复发,一次栓塞有效率92.3%(24/26),总有效率为100%,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微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长广;惠华;谭悦;肖荣;王李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冠状动脉-心室瘘的介入治疗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产肌部的室间隔封堵器对1例左冠状动脉左室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结果 介入封堵成功,即刻患儿临床症状改善,随访3个月,患儿心脏较前缩小,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创伤小,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雷先强;易容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引导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5例上尿路结石行PCNL治疗的患者,术中采用B超实时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少数病例辅助X线进行通道确认,分别建立1~2个工作通道,同期或分期进行PCNL处理.术后统计通道建立数量,各期手术完成情况,总净石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5例患者共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105个,大多数通道为一期完成.其中每侧肾脏单通道80个,2个通道5个.Ⅰ期完成手术73例,其中两侧同期完成手术4例;Ⅱ期8例,Ⅲ期2例.术后辅助ESWL治疗6例,经1~3次治疗结石排净,总净石率91.5%.术后发现胸腔积液2例,气胸1例.无中转开放手术和并发周围脏器损伤及术后因肾脏大出血需动脉栓塞治疗病例.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PCNL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云最;黄固山;张华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分析经蝶手术治疗泌乳素型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该院治疗的34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治疗后,肿瘤直径小于10 mm,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均明显高于直径为10~30 mm的患者,也高于直径超过40mm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侵袭性肿瘤患者的全切率和缓解率也均明显高于侵袭肿瘤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蝶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小型泌乳素型垂体腺瘤,对于直径超过10 mm的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来说整体效果相对不佳.
作者:韦树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护理干预对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髓核腰椎间盘成形术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施射频消融髓核术的患者72例,按照就诊时间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手术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实施手术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配合手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古建燕;莫莉莉;丁源;李玉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推广,腔镜甲状腺手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现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各种术式的优势与不足,探讨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和术式的更新引起的相应并发症,展望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未来.
作者:谢文昆;黄俊;蔡小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4)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选择收治的大肠癌患者36例,取大肠癌组织作为观察组,相同患者癌旁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VEGFR-2表达和MVD计数,并分析两者与大肠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VEGFR-2在癌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3% (21/36),显著高于正常组织22.2% (8/36),且与浸润深度增加、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MVD在癌变组织中的计数为(28.6±9.4)个/HP,显著高于正常组织(10.5±3.9)个/HP,且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和淋巴转移显著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肠癌组织中VEGFR-2表达和MVD计数高,二者皆可提示大肠癌侵袭转移.
作者:李欣;罗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