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覃庆平;王伟;李刚;刘杰;周毅;杨剑文;姚远;卢启海;陈悦康

关键词:后腹腔镜, 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摘要: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RLU 50例(A组),其中前期15例(A1组)、后期35例(A2组),开放手术18例(B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全部成功.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但住院费用高于B组.A2组与B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少于A1组(P<0.01).结论 RLU具有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费用高、早期手术时间长,随着操作技术的熟练,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可达开放手术水平.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导引下射频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综合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 45例肝癌病例,肿瘤直径均< 5cm.20例行化疗性栓塞后2-4周行射频消融术,25例行单纯肝动脉化疗性栓塞.治疗效果评价均采用CT或MR平扫、增强扫描和AFP指标及临床随访,评估两种方法肿瘤坏死程度、AFP指标变化、肿瘤初次复发率及一年生存率.结果 20例TACE +RFA术后CT、MR检查16例完全坏死,3例不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15例患者AFP转阴或明显下降(70%以上);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95.0%)、>2年(70.0%).25单纯TACE术后CT、MR检查5例完全坏死,10例不完全坏死,10例部分坏死;9例患者AFP转阴或下降(<50%),25例临床随访,累计生存率>1年(80.0%)、>2年(52.0%).全部患者术后右上腹不同程度疼痛,大部分患者术后1 ~3d发热,1例并发肝包膜下少量出血,所有病例无气胸、大出血及胆瘘等.结论 CT导引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性栓塞(TACE)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化疗性栓塞(TACE).

    作者:贺长斌;朱勇;张建军;张进;连青;袁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阴道彩超结合直肠内灌注对女性直肠癌分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结合直肠内灌注对女性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局限性及对提高女性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的影响.方法 对21例女性直肠癌病人经直肠内灌注100~150 mL液体后行阴道彩超检查.结果 4例超声诊断A期者与病理分期均符合;8例超声诊断为B期者中6例与病理分期符合;另外2例病理提示直肠壁层次破坏,属于C期;5例超声诊断C期者中4例与病理分期符合,另外1例病理提示为D期;4例超声诊断为D期者均与病理分期符合.结论 经阴道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肠壁各层结构,并能显示邻近脏器的受侵情况、周围淋巴结肿大及肿瘤供血情况,对早期诊断和术前分期等具有独特价值.

    作者:黎燕飞;刘华敢;陈子峰;钟家尧;王玮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作者:许行艳;孙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水分离技术在经侧裂岛叶手术治疗右利手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右利手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患者应用水分离侧裂入路的体会.方法 麻醉下对6例右利手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的患者行右额颞瓣开颅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术中应用水分离技术分离侧裂,吸出血肿放置引流管,缝合皮肤.结果 6例患者术后24h内复查CT,所有血肿残留均在10 mL左右,已不构成脑压迫,术后20 d左右复查CT,血肿已基本消失.术后3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生活基本自理1例,中度残疾、日常生活需要帮助2例,重度残疾、日常生活明显依赖2例,完全残疾、日常生活完全依赖1例.结论 右利手人类大脑由于其功能分布的特点,在右侧高血压壳核出血时,这类患者如侧裂发育较好易于分离,较适合采用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如术中利用水分离技术解剖侧裂可以减少穿支血管的损伤.

    作者:吴京展;秦坤明;吴明伟;唐纯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在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脊柱椎体病变性质的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较容易对病变进行定位,但定性诊断仍需临床病理活检.脊柱椎体病变往往部位深在且邻近血管、脊髓和外周神经等,常规切开活检操作困难且损伤大,小病灶又不利于精确取材;影像学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性高、有效的诊断手段,依靠良好的空间和密度分辨率引导穿刺针避开这些重要血管、神经等,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接受[1].我们采取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对41例脊柱病变患者进行检查,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俊;杨稀仁;梁广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Th9细胞在肿瘤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Th9细胞是近年来发现和证实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型,由IL-4和TGF-β共同诱导产生,不参与Th2型细胞反应,也不具有免疫下调功能,其产生两种专一的、有着相反免疫效应的细胞因子,即IL-9和IL-10.近年来发现Th9细胞在激发炎症反应、参与变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Th9细胞水平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在肿瘤的发生机制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在肿瘤中的确切作用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来验证.本文就Th9细胞对肿瘤发生机制的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展望.

    作者:覃山羽;杨显文;姜海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止血效果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 将该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缩宫素组.垂体后叶素组在行子宫肌瘤剔除前于子宫肌壁注射垂体后叶素6U,缩宫素组则在子宫肌壁注射缩宫素20 U.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及用药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垂体后叶素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均小于缩宫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用药10 min后,垂体后叶素组收缩压上升,显著高于缩宫素组;用药30 min后,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减少手术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红;陈捷;陈丽笙;林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医护人员手卫生预防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

    由于广泛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人群的规模日益扩大,医院感染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病菌传播的主要媒介是医务人员的手[1],因此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举措便是手部卫生.调查发现[2],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洗手遵从性普遍偏低,如何提高医务人员手部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关键所在.

    作者:陈飞燕;李玉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高龄食管癌围术期的护理体会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各部位癌肿死亡的第2位[1].一般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手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2].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我院采用左胸微创小切口治疗高龄(> 65岁)胸中下段食管癌67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裴连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视神经脊髓炎49例临床分析

    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组有视神经与脊髓受损的脱髓鞘疾病.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991年3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49例患者临床诊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患者,男11例,女38例,年龄17 ~ 70岁;农民27例,工人4例,无业2例,个体1例,待业1例,学生3例,干部11例;急性起病34例,亚急性起病9例,慢性起病6例.

    作者:周礼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蛋白水解物医嘱的专项点评及建议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是以健康猪脑组织经酶水解制得的、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缺氧、中毒、颅脑外伤及手术等神经功能损害,促进脑代谢的无菌冻干粉针剂.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合理用药现象显现突出.为规范医院医嘱管理,提高医嘱质量,保障医疗安全,促进合理用药.依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我们对脑蛋白水解物临床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医嘱专项点评,旨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同时,探索出在目前国情和医院现有的医疗条件下,具有可行的、有效的、可持续的、有推广应用意义的医嘱点评方法.

    作者:陆奇志;赵应学;蔡均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输尿管下段结石并狭窄的微创治疗

    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4月应用输尿管镜下增加通过操作通道冲洗液压力液压扩张或结合球囊扩张器扩张狭窄段后,通过狭窄段再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治疗或术后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喜健;吴定涛;闭克明;陆剑君;卢国平;黄思源;刘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44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处理,试验组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6%(19/22),对照组为72.73%(16/22),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清除术可以提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甲状腺疾病是颈部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多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肿瘤,依靠手术切除是目前佳的治疗手段,传统开放的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5~8 cm的瘢痕,使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的心里难以接受.2005年李锋率先报道了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关注,相关专业领域里的学者们也相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江宁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U)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采用RLU 50例(A组),其中前期15例(A1组)、后期35例(A2组),开放手术18例(B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全部成功.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B组,但住院费用高于B组.A2组与B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少于A1组(P<0.01).结论 RLU具有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费用高、早期手术时间长,随着操作技术的熟练,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可达开放手术水平.

    作者:覃庆平;王伟;李刚;刘杰;周毅;杨剑文;姚远;卢启海;陈悦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气腹压力对患者气道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影响

    腹腔镜妇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的特点,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1~3].但CO2可对患者生理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突出的问题是气道压增高和高碳酸血症及由此导致的呼吸循环改变、颅内压和眼内压增高[2~7].本研究探讨妇科不孕症患者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输卵管再通手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气道压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

    作者:何雪明;何文评;谭冠先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肿瘤,发病率较高,呈逐年增高趋势,近15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8.29%,而90%以上的膀胱癌为移行细胞癌[1].对于肌层浸润性、反复发作、多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标准的治疗方法[2].但由于术后永久性的尿流改道,需终身配带集尿袋,导致患者生理、心理状况和社会功能等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将严重地影响患者生存质量[4].膀胱癌患者的遵医行为,直接影响到手术的远期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命年限也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院对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英凡;陈振兰;卢杏新;许献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钙敏感受体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钙敏感受体(CaSR)与内源性一氧化氮在致大鼠高肺血流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机制.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即肺动脉高压组(PAH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左肺切除手术.饲养30 d后,用右心导管法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检测右心室/体重(right ventricle/body weight,RV/ 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ight ventricle/left ventricle plus septum,RV/LV+S)比值,并以光学显微镜观测肺血管结构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应用RT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的表达.结果 PAH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RV/BW及RV/(LV+S)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光镜下肺小动脉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膜厚度明显增加(P<0.05),同时检测出PAH肺动脉内皮细胞的表达,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05);PAH组大鼠血浆中NO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肺血流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SR mRNA表达的改变可能通过改变NO的产生和损伤线粒体等途径参与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作者:宋绍辉;黄国雄;赵文;郑晓宇;覃家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齿状突骨折

    目的 探讨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应用颈前路中空螺丝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齿状突骨折25例,其中Ⅱ型18例,浅Ⅲ型7例.结果 22例获得5~24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19例骨折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0.5~35.6周,平均26.2周;3例骨折不愈合.患者术后颈椎活动基本正常,旋转(91.5±17.8)o,屈伸(42.8±9.1)°.结论 颈前路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Ⅱ型和浅Ⅲ型齿状突骨折具有创伤小、能够大限度地维持和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骨不连率低等特点,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佳选择.

    作者:甘锋平;江建中;谭海涛;谢兆林;陈国平;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参灵扶正胶囊治疗HIV感染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参灵扶正胶囊治疗气虚型HIV感染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参灵扶正胶囊治疗气虚型HIV感染者380例,疗程1年,观察指标有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以及CD4+细胞计数及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感染者症状、体征总积分、卡洛夫斯基积分及CD4+稳定率分别为94.74%、83.95%、96.6%,临床症状、体征总积分和卡洛夫斯基积分,CD4+细胞计数,生存质量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及总积分改善显著(P <0.05或P<0.01).结论 参灵扶正胶囊可显著改善气虚型HIV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感染者的生存质量,对部分感染者的免疫功能有提高或稳定作用.

    作者:刘振威;庞军;邓鑫;苏齐鉴;姜枫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