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视神经脊髓炎49例临床分析

周礼圆

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诊断分析, 治疗
摘要: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组有视神经与脊髓受损的脱髓鞘疾病.现将我院神经内科1991年3月至2010年1月诊断为视神经脊髓炎的49例患者临床诊治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9例患者,男11例,女38例,年龄17 ~ 70岁;农民27例,工人4例,无业2例,个体1例,待业1例,学生3例,干部11例;急性起病34例,亚急性起病9例,慢性起病6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膜后腹腔镜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手术体会

    单纯性肾囊肿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是一种肾脏良性病变,治疗方式多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肾囊肿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8月对56例肾囊肿病例实行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单纯性肾囊肿患者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30 ~ 75岁,平均48.50岁.因患侧腰部不适就诊6例,无症状例行体检中发现50例;左肾33例,右肾23例.囊肿直径4.0~10.0 cm,平均6.5 cm.

    作者:邓程恩;陈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350例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室上性心动过速类型.左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时采用主动脉瓣逆行途径或穿刺房间隔途径标测和消融,右侧房室旁道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右股静脉标测和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径路.结果 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01例(57.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49例(42.6%).3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手术即时成功率为99.4%(348/350),术后复发率2.9%(10/348).350例PSV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6.5±23.3) min,其中20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87.2±21.9) min,14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98.4±26.6)min.350例PSVT出现手术并发症6例(1.7%),所有患者均无瓣膜损伤、心包填塞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术前完善发作时体表ECG和术中详细的心内电生理检查是明确诊断、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唐尔闻;刘浩;朱立光;钟国强;陈伟;曾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良性肿瘤的腔镜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对该院行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100例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开放甲状腺切除术的10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失血量、术后恢复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对于镇痛药物的需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的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腔镜甲状腺良性肿瘤手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疼痛较轻以及美容效果好等优势.

    作者:欧启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s dissection,ALND)一直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术后治疗和防止局部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ALND易引起上肢水肿、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且对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阴性患者无治疗意义.随着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不断提高,ALN阴性率也愈来愈高,ALND的治疗意义逐渐下降.20世纪90年代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技术的应用可能是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又一次革命,许多较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已显示,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SLNB即可以获得与常规ALND相似的临床信息以进行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又可以大大减少ALND引起的许多相关并发症.SLNB虽已广泛开展,但尚需进一步规范,现将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覃俊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40例急性阑尾炎行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例因坏疽穿孔,广泛腹膜炎术中延长切口,且其中1例术后切口感染,经治疗后感染消除;1例因肥胖,阑尾探寻困难延长切口,余37例均小切口.切口平均长度约2.6 cm,手术时间25 ~ 60 min,术后24h内均肛门排气并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为3.6d,疼痛轻,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切口小、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减轻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值得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马爱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甲状腺疾病是颈部外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多以中青年女性为主.大多数的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肿瘤,依靠手术切除是目前佳的治疗手段,传统开放的甲状腺手术会在患者颈部留下5~8 cm的瘢痕,使患者尤其是青年女性患者的心里难以接受.2005年李锋率先报道了针式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引起国内外同行们的高度关注,相关专业领域里的学者们也相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江宁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颈注射甲氨喋呤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或胚囊着床于既往子宫剖宫产瘢痕处,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是异位妊娠中罕见的一种[1].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此病因其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易误诊,若未及时处理,妊娠早期即可出现子宫破裂和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来挽救生命,导致丧失生育能力.目前的治疗方案包括甲氨喋呤(MTX)等药物治疗、刮宫术、宫腔镜、开腹手术及介入治疗等,治疗效果各家报道不一.近年来已有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的报道[2,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宫颈注射MTX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梁小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44例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接受内科处理,试验组行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均有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6.36%(19/22),对照组为72.73%(16/22),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清除术可以提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内镜及病理活检对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 为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363例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发现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临床、内镜及活检病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回盲部隆起性病变内镜下特点均以单发病变多见;组织病理活检结果显示有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潴留性息肉、淋巴滤泡增生、溃疡性结肠炎、淋巴瘤、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肠癌等病理类型,以黏膜慢性炎症、腺瘤性息肉及增生性息肉为多见;各年龄段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多为不典型增生,而重度不典型增生则主要见于50岁以上.结论 内镜下根据病变特点尽可能多处活检并结合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提高回盲部隆起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张勇;韦宗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无痛结肠镜诊断小儿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

    下消化道出血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由多种因素所致,其中结直肠息肉、肛周疾病、结直肠炎症、溃疡是较常见的原因.近年来随着无痛结肠镜的普及和检查技术的提高,小儿电子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有效方法.

    作者:陈基东;刘丽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下部轮廓整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塑形美容的疗效.方法 以注射器吸取大腿脂肪颗粒,纯化后用脂肪抽吸针将脂肪颗粒注射到颊区、鼻唇沟深凹、颏部.结果 20例患者无明显手术后并发症.随访3~28个月,除外1例注射两次,其余均为一次性注射.充填后面部较前丰满,质感同周围组织,形态自然.结论 采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面部达到丰满塑形效果,符合面部软组织的特性.

    作者:陈建军;陈彩;卢家灵;谭勇明;李文恒;黄绍贤;伍艳靖;蒋妮珊;岑德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2例(42只眼),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分析术前和术后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的变化,术后随访6 ~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40眼术后眼压至正常,2眼加用噻吗洛尔及布林佐胺滴眼液控制正常,术后平均眼压(14.57±3.50) mmHg,与术前眼压(26.56±11.2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前房深度(2.55±0.69)mm,与术前(1.32±0.61)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开放增宽视野无进行性损害,所有病例前房角均重新开放.结论 前房角关闭粘连范围< 180°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是安全、经济、有效的.

    作者:许行艳;孙建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外科是现代微创外科学发展为迅速的新兴学科.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越来越多的报道验证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在技术上的可行性.随着微创外科医师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腹腔镜器械的逐渐完善,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手术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进步.现将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邓小细;曾家耀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术后不同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

    超声引导下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以下简称为肾穿刺)是诊断肾脏疾病可靠的方法,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还能指导临床治疗[1].肾穿刺是一项创伤性的检查,术后有可能出现血尿、肾周血肿、动静脉瘘、感染等并发症.为了避免或减少出血并发症,需对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常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有传统的人工手法压迫,需于术后采用1.0 kg砂袋压迫穿刺点,加用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患者仰卧平躺,严禁翻身活动和下床,砂袋压迫6h后拆卸,12h后无肉眼血尿可取下多头腹带,24h后方可下床活动.由于长时间绝对卧床和制动,常导致患者出现腰背酸疼、大小便排出困难、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差等不适症状,从而延长了疾病康复时间,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鉴于此,我们对缩短肾穿刺术后患者的卧床时间,并改变患者制动方式,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恒洁;谭耀英;陈万莉;黄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2003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562例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经后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恢复较好,致残率及死亡率降低,现将结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62例患者中,男性312例,女性250例;年龄45 ~ 85岁,平均65岁.患者入院后均作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者为多,左基底节区出血234例,右基底节区出血178例,其他左右额颞顶枕部出血者150例,其中有120例破入脑室系统;480例出血量为30~90 mL,80例出血量为20~25 mL,但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患者发病时间2h~1周,全部穿刺成功.

    作者:黄渊智;胡翠竹;黄载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骨科接受治疗的掌指关节周围部位创伤骨折患者36例,对所有患者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和合理的术后功能训练,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功能训练之后,骨折和伤口均顺利愈合,临床愈合时间是8周左右,术后无感染、无骨折畸形和无骨不连的病例.TAM法测评手部功能,优良率为86.11%(31/36).结论 微型钢板治疗掌指关节周围创伤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术后外固定的时间,微型钢板轻便且固定可靠,配合合理的术后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期活动和手部功能恢复.

    作者:黄劲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畸形的价值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对18 292例中晚孕者行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脐带囊肿及合并的畸形进行分析.结果 18 292例胎儿中有脐带囊肿26例,其中单纯性脐带囊肿8例(包括脐尿管囊肿1例),脐带囊肿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18例(18/26,69.23%),以合并心脏血管畸形、神经系统畸形及脐膨出多见.结论 胎儿脐带囊肿常合并单发或多发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

    作者:刘满荣;骆峰;施连东;柳元铭;赵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经额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对比研究(文献荟萃分析)

    目的 比较眶上锁孔入路与单侧冠状切口经额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效果,评价眶上锁孔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 检索目前中文及外文数据库中全部有关上述两种手术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文献报道,从中收集手术病人的相关资料及手术结果数据.按手术入路分组,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归纳.各组数据按亚组分层,以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眶上锁孔入路组纳入26篇文献相关数据,共643例病人;单侧经额入路组纳入7篇文献相关数据,共122例病人.两组病人的性别比、术前症状、肿瘤病理类型的分布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视力及激素水平改善、术后短期死亡率及复发率在两组间基本相似.术后并发症中,尿崩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25.2%)较单侧经额入路组(25.7%)为低(P =0.002),垂体功能减退在眶上锁孔入路组的发生率(17.1%)较单侧经额入路组(13.0%)为高(P =0.039).术后电解质紊乱、癫痫、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同等大小的中小型鞍区肿瘤,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效果与传统的单侧经额入路相似,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效果好,结合神经内镜及导航后应用前景良好.

    作者:黎玉珍;秦坤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手术切口快速胶水粘合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切口不使用缝线缝合,运用医用胶水快速闭合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法将22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10例使用快速医用胶水闭合切口(B组),110例选择传统的丝线皮内缝合切口(A组),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闭合时间、切口疼痛、住院时间和美容效果.结果 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切口闭合所用的时间更短,两组美观程度及切口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用切口闭合胶水可缩短住院时间与手术切口闭合时间,患者乐于接受,安全可行.

    作者:黄子团;李常明;江泽宇;刘龙波;吴素刚;凌幸发;梁永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 分析微创稳定系统(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4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3例,麻醉后,对患处行复位及重建处理,缓慢插入LISS钢板于外侧肌与骨膜之间,再用锁钉固定.结果 经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活动度总体有效24例,无效0例;肌力治疗总体有效24例,无效0例;屈膝畸形总体有效24例,无效0例;稳定性治疗总体有效24例,无效0例.愈合效果: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0例;术后钢板固定效果: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0例;感染与并发症预防: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 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手术后感染率低、伤口愈合较快、对日常功能锻炼有促进作用等优点,适于推广使用.

    作者:何勇;叶剑峰;齐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